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9124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9:29
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其通过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卷起,所述内衬的两端部在所述胎圈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延伸的结构,能够得到轻量且高刚性的轮胎,使驾驶稳定性能提高。解决手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有包含胎圈芯(3a)的左右一对胎圈、架设于所述胎圈芯上的胎体帘布层、以及配置于胎体帘布层(5)内周侧的内衬(4),胎体帘布层(5)在胎圈芯(3a)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卷起,所述内衬(4)的两端部在所述胎圈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尤其是将胎体帘布层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卷起的结构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如下述专利文献1~3所示,已知如下的充气轮胎:通过将胎体帘布层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卷起,胎体帘布层上的张力的分布改变,容易有助于轮胎刚性的位置的张力增加,驾驶稳定性能提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以下述内容为目的的充气轮胎:通过胎体层为单层结构,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卷住胎圈芯,胎体层的端部配置于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内侧,胎体层的端部以不包入胎圈芯的程度从其折回位置向轮胎径向外侧卷起,从而使轮胎的驾驶稳定性提高。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以下述内容为目的的轮胎:通过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卷起,使早期的轮胎破损发生频率实质性地减少。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通过做成如下结构,即,胎体帘布层通过胎边芯的轮胎外面侧,帘布层两端部相对于两侧的胎圈芯从外侧向内侧卷起而被支持,从而不会降低驾驶稳定性等性能,能有助于轮胎轻量化,能够保持刚性。此外,一直以来,虽提出了如下的充气轮胎:其将胎体帘布层在胎圈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起,并在胎体帘布层的外侧具备内衬及橡胶胎圈包布(ラバーチェーハー),若在内衬上重叠配置橡胶胎圈包布,则与内衬粘接,但内衬为了不使轮胎内的空气透过,至少其外面侧由低透气性橡胶构成,低透气性橡胶的模量值低,另一方面,橡胶胎圈包布的模量值高,由于它们的差大,因此存在难以粘接这样的技术问题。在现有公知的下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的充气轮胎:通过部分性地设置狭缝,来抑制在内衬与胎体帘布层上发生的气泡,防止内压降低。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如下的充气轮胎:通过在内衬层的外内配置与胎侧橡胶不同的加强橡胶,来提高漏气保用性(ランフラット性)。进而,一直以来,提出了如下的充气轮胎:将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起,并在胎体帘布层的外侧具备内衬及橡胶胎圈包布,若在内衬上重叠配置橡胶胎圈包布,则与内衬粘接,但内衬为了不使轮胎内的空气透过,至少其外面侧由低透气性橡胶构成,低透气性橡胶的模量值低,另一方面,橡胶胎圈包布的模量值高,由于它们的差大,因此存在难以粘接这样的技术问题。在现有公知的下述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如下的充气轮胎:以保持橡胶胎圈包布的轮辋摩擦防止功能,并且通过使橡胶胎圈包布低发热化来降低轮胎整体的发热量,提高在轮胎的内压下降的情况下以漏气保用状态行驶的耐久性为目的,将橡胶胎圈包布做成由与轮辋接触的部分和与其邻接而构成轮胎内部的部分构成的双层结构。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以不损害胎圈的耐久性,抑制在组装轮辋/卸下轮辋时的胎圈胎趾缺损为目的,在具有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卷起的胎体帘布层、及形成轮胎内面且由不透气性橡胶材料构成的内衬的充气轮胎中,在配置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到达胎圈胎趾部分而终止的橡胶胎圈包布的终端面与内衬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面之间,形成向轮胎径向外方延伸的胎趾内侧橡胶层,该胎趾内侧橡胶层的橡胶硬度设为60度以下,并且公开了橡胶硬度以内衬、胎趾内侧橡胶层、橡胶胎圈包布的顺序提高的结构。进而,在下述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以防止装卸轮辋时对内衬的损伤为目的,由于构成内衬的不透气性橡胶的粘接性差,因此为了提高由硬质橡胶构成的橡胶胎圈包布与内衬间接触部分的粘接性,在橡胶胎圈包布与内衬之间设置粘接性优异的第一隔离橡胶层,并公开了该第一隔离橡胶层的橡胶硬度设为小于内衬的橡胶硬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7-1311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表2002-51336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平成7-31501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表2011-53044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1-34851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公开2006-193061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公开2002-52909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公开2008-626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3所示的公知技术中,由于均为胎体帘布层直接与胎圈芯接触的结构,因此在向轮胎给予内压时,存在张力发生导致胎体帘布层与胎圈芯摩擦、破裂,耐久性变差的技术问题。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4所示的公知技术中,由于在内衬上设置有狭缝,存在漏气的问题。此外,没有公开使内衬与橡胶胎圈包布间的粘接性变好的技术。在上述专利文献5所示的公知技术中,设置于内衬内面的上下保护橡胶层可以由与内衬同质的橡胶形成,由于上下保护橡胶层以复弹性模量7~13MPa构成,因此不能追随内衬的变形,存在保护橡胶层与内衬的层间的耐久性降低这样的缺点。并且,上述专利文献6~8所示的充气轮胎均为一般结构的轮胎,即,在胎圈芯周围将胎体帘布层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卷起的结构的轮胎,并且,没有公开关于本专利技术作为目的的提高橡胶胎圈包布与内衬间的粘接性的内容。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反复深入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根据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卷起,并且所述内衬的两端部在所述胎圈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延伸的结构,通过将内衬作为缓冲材料配置于胎圈与胎体帘布层之间,不用追加配置特别的缓冲部件就可以得到轻量且高刚性的轮胎,能够提高驾驶稳定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充气轮胎中,在内衬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卷起,将胎体帘布层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卷起的结构中,使与橡胶胎圈包布相接的内衬侧表面的一部分为粘接性良好的橡胶,用橡胶胎圈包布覆盖该处,由此不会损害空气透过性,能够提高部件的粘接性,并提高耐久性。进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将胎体帘布层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卷起,将内衬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起的充气轮胎中,通过提高内衬和与其相接的橡胶胎圈包布间的粘接性,能够提高耐久性。(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有包含胎圈芯的左右一对胎圈、架设于所述胎圈芯上的胎体帘布层、以及配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内周侧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卷起,所述内衬的两端部在所述胎圈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延伸。通过构成如上,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通过将胎体帘布层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卷起的结构,胎体帘布层上的张力分布变化,尤其是从轮胎胎面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胎肩区域至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的张力提高,成为高刚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内衬作为缓冲材料配置于胎圈与胎体帘布层之间,不用追加配置特别的缓冲部件就能够不增加重量地防止成为高张力状态时由于胎圈芯与胎体帘布层直接接触摩擦而导致的破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是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胎体帘布层卷起的高度为从标称直径起向垂直方向上方轮胎剖面高度的55%以下。若胎体帘布层卷起的高度超过从标称直径起在垂直方向上轮胎剖面高度的55%,则在轮胎旋转中发生的挠曲成为形变增大的原因,有可能对轮胎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是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具有包含胎圈芯的左右一对胎圈、架设于所述胎圈芯上的胎体帘布层、以及配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内周侧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卷起,所述内衬的两端部在所述胎圈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26 JP 2012-283580;2012.12.27 JP 2012-28550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包含胎圈芯的左右一对胎圈、架设于所述胎圈芯上的胎体帘布层、以及配置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内周侧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卷起,所述内衬的两端部在所述胎圈与所述胎体帘布层之间延伸,所述内衬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胎体帘布层卷起的高度为从标称直径起向垂直方向上方轮胎剖面高度的55%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内衬卷起的高度为从标称直径起向垂直方向上方轮胎剖面高度的5%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圈芯的周围配置有橡胶胎圈包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胎圈包布配置为至少包覆胎体帘布层卷起的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衬的一部分上设置用于粘接所述橡胶胎圈包布的粘接加强橡胶层,所述粘接加强橡胶层的300%模量值高于所述内衬的300%模量值,并低于所述橡胶胎圈包布的300%模量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加强橡胶层的300%模量值为4.1MPa~6.1MPa,所述内衬的300%模量值为3.0MPa~4.0MPa。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加强橡胶层为从所述胎圈下端至所述轮胎胎面表面上端的垂直高度的自下端起5%~55%的范围。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加强橡胶层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井邦彦幸内有希奈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