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宣燮专利>正文

用于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接收器的次级线圈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7495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1 00:52
一种应用于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型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次级线圈(40)包括:基板(41);堆放在基板(41)的一侧上的第一线圈(42),并且第一线圈(42)具有形成在第一线圈的中心处的第一内部空间(42a);堆放在基板(41)的另一侧上的第二线圈(43),并且第二线圈(43)具有形成在第二线圈的中心处的第二内部空间(43a);电连接至第一线圈(42)的第一附加图案(44);以及电连接至第二线圈(43)的第二附加图案(45),其中,第一内部空间(42a)和第二内部空间(43a)不是被布置在同一位置,而是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预定距离,并且被布置成相对彼此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磁感应型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次级线圈(40)包括:基板(41);堆放在基板(41)的一侧上的第一线圈(42),并且第一线圈(42)具有形成在第一线圈的中心处的第一内部空间(42a);堆放在基板(41)的另一侧上的第二线圈(43),并且第二线圈(43)具有形成在第二线圈的中心处的第二内部空间(43a);电连接至第一线圈(42)的第一附加图案(44);以及电连接至第二线圈(43)的第二附加图案(45),其中,第一内部空间(42a)和第二内部空间(43a)不是被布置在同一位置,而是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预定距离,并且被布置成相对彼此偏移。【专利说明】用于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接收器的次级线圈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非接触式充电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非接触式充电系统 的接收器的次级线圈,该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用于使用在发射器的初级线圈和接收器的被放 置为靠近该初级线圈的次级线圈之间生成的电磁感应来给电连接至该次级线圈的电池充 电。
技术介绍
多次可再充电电池已经替代一次性电池被广泛用于给各种便携式装置以及蜂窝 电话供应电力。通常,在给可再充电电池充电中广泛使用有线(接触式)充电方法,但是近 来越来越多地使用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方法。 与蜂窝电话的非接触式充电相关的惯用技术的示例如下:在韩国专利公 报 No. 10-1995-0005819(1995 年5月 31 日公布)中公开的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of radio telephone";在韩国专利公开公报 No. 10-2002-0063050(2002 年 8 月 1 日公布)中公开的"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cellular phone";韩国专 利公开公报 No. 10-2004-0019164(2004 年 3 月 5 日公布)的 "Battery and charger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wireless charging" ;在韩国专利公开公 报 No. 10-2004-0107110 (2004 年 12 月 20 日公布)中公开的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harging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herefor" ;韩国专利公开公报 No. 10-2007-0033166 (2007 年 3 月 26 日公 布)的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韩国专 利 No. l〇-〇8674〇5(2〇〇8 年 10 月 31 授权)的 "Battery charging apparatu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wireless frequency of RFID reader";韩国技术登 记 No. 20-0217303 (2001 年1月 8 日授权)"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韩国实用新 型登记 No. 20-0400534(2005 年 10 月 31 日授权)的 "Battery of cellular phone using wireless high frequency power as charging power source" 等。 作为一种类型的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电磁感应型充电系统使用通过将要被充电 的电池的次级线圈放置为靠近安装在对其供应交流电源的发射器(充电器)中的初级线圈 而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生成的电磁感应来给电池充电。 图7是通用电磁感应型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示意图。 如其中所示,电磁感应型非接触式充电系统100包括发射器110和接收器120。 发射器110具有通过接收交流电源111而进行工作的传送电路112和初级线圈 113,而接收器120具有引起与发射器110的初级线圈113的电磁感应的次级线圈121以及 控制充电的充电电路122。此外,在电池130连接至充电电路122的状态下,在将次级线圈 121放置为靠近初级线圈113的预定位置时,通过在次级线圈121中感生的感应电流来给电 池130充电。 回顾其中非接触式充电被应用于代表性便携式装置即蜂窝电话的示例,研发了一 种产品,该产品被配置成使得:与蜂窝电话分离地生产其中安装了接收器(次级线圈和充 电电路)的"充电盖",并且在其中蜂窝电话的电池经由连接器或线缆电连接至"充电盖"的 状态下,通过将"充电盖"放到充电器(发射器)上来给电池充电。 然而,基于"充电盖"的充电方法的不便之处在于:应该分离地提供"充电盖"以用 于蜂窝电话的非接触式充电。因而,通过使用例如模内注塑将接收器(次级线圈和充电电 路,其中该充电电路可以被安装在蜂窝电话的主体处)嵌入到作为蜂窝电话的部件的电池 盖(为了更换电池,旨在打开和关闭蜂窝电话的后表面的塑料合成树脂盖)中,研发了在没 有分离的"充电盖"的情况下仅通过蜂窝电话自身即能够进行非接触式充电的技术。 在通过电磁感应进行非接触式充电的情况下,竖直堆放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通 过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各自的中心彼此准确地对准时(在这两个线圈的竖直交叠部 分具有最大面积时)生成最大的感生电动势来呈现最大的充电效率。此外,随着这两个线 圈的竖直交叠部分的面积逐渐减小,感生电动势也会减小,因而充电效率逐渐减小。结果, 充电停止。 准备非接触式充电的标准的WPC(无线充电联盟)建议了某些方法作为用于提高 非接触式充电的充电效率的措施。 由WPC建议的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中的每个线圈的中心安 装永磁体而使用磁力来准确地保持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两者的位置的方法(磁性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在接收器(次级线圈)被放置在发射器(初级线圈)上的情况下通 过检测次级线圈的位置并且使用马达将初级线圈移动到次级线圈的位置来准确地设置初 级线圈相对于次级线圈的位置的方法(马达控制方法)。 第三种方法是在发射器中安装多个初级线圈并且然后将接收器的次级线圈放到 初级线圈上时通过向位于最靠近次级线圈的初级线圈施加电流来提高由于广大地保持初 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交叠面积而在这两个线圈之间引起的感生电动势的方法(基于多个 初级线圈的方法)。 然而,"马达控制方法"和"基于多个初级线圈的方法"的缺点在于:与"磁性方法" 相比,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大而相对地提高了产品成本。此外,马达控制方法具有下述局限 性:为了减小施加至马达的负荷应该限制初级线圈的重量,并且基于多个初级线圈的方法 的问题在于:发射器的尺寸由于初级线圈的阵列结构过度地增加,应该限制初级线圈中的 每个线圈的尺寸。 由此,马达控制方法和基于多个初级线圈的方法与磁性方法相比使充电效率减小 10%或更多,并且因此,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磁性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的接收器的次级线圈,所述接收器(30)的所述次级线圈(40)被应用于所述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用于使用通过使所述接收器(30)的所述次级线圈(40)靠近发射器(10)的初级线圈(20)而在所述初级线圈(20)和所述次级线圈(40)之间生成的电磁感应来给电连接至所述次级线圈的电池充电,所述次级线圈包括:基板(41),所述基板(41)形成支撑表面;堆放在所述基板(41)的一侧上的第一线圈(42),所述第一线圈(42)通过在一个方向上朝外缠绕若干次并且在所述第一线圈(42)的中心具有第一内部空间(42a)的方式被形成;堆放在所述基板(41)的另一侧上的第二线圈(43),所述第二线圈(43)通过在与所述第一线圈(42)相同的方向上朝外缠绕若干次并且在所述第二线圈(43)的中心具有第二内部空间(43a)的方式被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线圈(42);形成在所述基板(41)的所述另一侧上的第一附加图案(44),所述第一附加图案(44)位于所述第一线圈(42)的、未与所述第二线圈(43)交叠的非交叠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附加图案(44)电连接至所述一侧的所述第一线圈(42);以及形成在所述基板(41)的所述一侧上的第二附加图案(45),所述第二附加图案(45)位于所述第二线圈(43)的、未与所述第一线圈(42)交叠的非交叠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附加图案(45)电连接至所述另一侧的所述第二线圈(43);其中,所述第一线圈(42)的所述第一内部空间(42a)和所述第二线圈(43)的所述第二内部空间(43a)不是准确地竖直对准,而是被非交叠地布置成在水平方向上偏离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宣燮
申请(专利权)人:金宣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