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抹油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437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0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自动抹油脂机,包括筒体、上盖、底盖、油嘴、油封环以及限位套,筒体内设置有活塞,筒体、活塞以及上盖之间形成有上腔室,筒体、活塞以及底盖之间形成有下腔室,上盖的上端面成型设置有小径连接部,油嘴的底部成型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与小径连接部螺纹连接,油嘴、支承座、小径连接部、上盖以及上腔室依次相连通,油嘴外套设有油封环,油封环与支承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油封环外套设有限位套,限位套与支承座螺纹连接,底盖设置有与下腔室连通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不易使润滑脂造成污染、安装稳定性较高、工作性能稳定、制造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自动抹油脂机,包括筒体、上盖、底盖、油嘴、油封环以及限位套,筒体内设置有活塞,筒体、活塞以及上盖之间形成有上腔室,筒体、活塞以及底盖之间形成有下腔室,上盖的上端面成型设置有小径连接部,油嘴的底部成型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与小径连接部螺纹连接,油嘴、支承座、小径连接部、上盖以及上腔室依次相连通,油嘴外套设有油封环,油封环与支承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油封环外套设有限位套,限位套与支承座螺纹连接,底盖设置有与下腔室连通的进气口。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不易使润滑脂造成污染、安装稳定性较高、工作性能稳定、制造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专利说明】自动抹油脂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为减震器油封内环抹油的自动抹油脂机。
技术介绍
将油封内环涂抹专用润滑脂,是组装汽车减震器总成工艺流程的一道工序,其内环润滑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减震器活塞杆的使用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减震器的使用性能。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44553.5)公开了一种“油封抹油装置”,其结构包括操作台,操作台上固定安装有筒体和气缸,筒体上安装有上盖;气缸上通过螺母紧固连接有活塞,活塞设于筒体内,并与上盖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容置有润滑脂,上盖固定连接有油嘴,油嘴的底部伸入于该空腔内,油嘴的上部活动套设有油封环,油封环与上盖之间设置有弹簧,油封环外套设有限位套,限位套的底部与上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首先将减震器油封放置在油封环上,使油封的内环与油嘴接触配合,并从顶部给油封施加向下的压力,该压力可为气动、液压或机械压力等,此时弹簧被压缩,油封随油封环下移至油嘴的出油孔处;之后启动气缸,通过气缸驱动活塞上升,将润滑脂从油嘴顶部的出油孔处挤出合适量,其挤出量可通过安装压力表观察测定;关闭气缸,此油封抹油完毕后,给油封减压,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油封和油封环上升,人工取下油封,并循环进行下一个减震器油封的抹油操作。 然而,上述“油封抹油装置”的缺陷在于:第一,由于油嘴与上盖固定连接,油嘴外依次套设有油封环和限位套,限位套的底部与上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得安装结构设置较为复杂,当需要对油嘴进行拆卸用以清洁时,需要依次拆除限位套和油封环,并最终才能使油嘴与上盖脱离,导致拆装较为不便;第二,由于油嘴的底部插设于空腔内,当油嘴与上盖脱离时,该上盖上的油嘴安装孔难以使用其他零件进行遮盖,导致空腔内的润滑脂极易造成污染;第三,由于其油嘴直接与上盖相连接,导致油嘴安装的稳定性较低,当油嘴频繁受到沿径向的作用力时,易使油嘴发生松动;第四,由于气缸出力较大、动作灵敏度较高,当气缸动作时,会造成活塞运动的瞬时速度较大,使得空腔内的压差变化较大,从而导致润滑脂涂抹效果相对较差,另外,设置气缸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还需要经常对气缸进行维护,导致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不易使润滑脂造成污染、安装稳定性较高、工作性能稳定、制造成本较低、使用方便的自动抹油脂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抹油脂机,包括筒体、分别与所述筒体配合连接的上盖和底盖、油嘴、油封环以及限位套,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筒体、所述活塞以及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上腔室,所述筒体、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底盖之间形成有下腔室,所述上盖的上端面成型设置有小径连接部,所述小径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油嘴的底部成型设置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支承座与所述小径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油嘴、所述支承座、所述小径连接部、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上腔室依次相连通,所述油嘴外套设有所述油封环,所述油封环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油封环外套设有所述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支承座螺纹连接,所述底盖设置有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底盖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所述底盖均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封环的上端面沿周向设置有定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之间嵌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置有可视窗。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本技术通过在上盖的上端面设置小径连接部,并在油嘴的底部设置支承座,支承座与小径连接部螺纹连接,油嘴外依次套设油封环、限位套,限位套与支承座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本技术需要对油嘴进行拆卸清洁时,只需旋动支承座,即可使油嘴与上盖脱离,拆装方便; 第二,由于小径连接部外壁设置外螺纹,支承座的底部设置内螺纹,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当支承座与小径连接部脱离时,只需在小径连接部外安装一个适配的盖帽,从而便能够有效防止上腔室内的润滑脂被污染; 第三,通过设置支承座,保证了油嘴与上盖配合安装的稳定性更高,从而使得油嘴不易发生松动; 第四,通过在底盖设置进气口,底盖通过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无需设置气缸,制造成本更低,并且直接利用气源,有效减少了中间能耗,使得更为节能环保。相比于采用气缸驱动,本技术工作时向下腔室内充入压缩气体,通过压缩气体驱动活塞运动,使得活塞运动的稳定性更高,保证了上腔室内压差变化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本技术对油封的抹油效果更好,工作性能更加稳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 中: 1、筒体;2、上盖;21、小径连接部;3、底盖;31、进气口 ;4、油嘴;41、支承座;42、出油孔;5、油封环;51、定位凸起;6、限位套;7、活塞;71、密封圈;8、上腔室;9、下腔室;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自动抹油脂机,包括筒体1、分别与筒体I配合连接的上盖2和底盖3、油嘴4、油封环5以及限位套6,筒体I内设置有活塞7,筒体1、活塞7以及上盖2之间形成有上腔室8,上腔室8内容置有润滑脂,筒体1、活塞7以及底盖3之间形成有下腔室9,上盖2的上端面成型设置有小径连接部21,小径连接部2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油嘴4的底部成型设置有支承座41,支承座41的底部设置有与外螺纹对应配合的内螺纹,支承座41与小径连接部21螺纹连接,油嘴4、支承座41、小径连接部21、上盖2以及上腔室8依次相连通,油嘴4外套设有油封环5,油嘴4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与油封环5密封配合的出油孔42,油封环5与支承座41之间设置有弹簧10,油封环5外套设有限位套6,限位套6与支承座41螺纹连接,底盖3设置有与下腔室9连通的进气口 31,底盖3通过进气口 31与气源相连接。 以上所述构成本技术的主体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 本技术通过在上盖2的上端面设置小径连接部21,并在油嘴4的底部设置支承座41,支承座41与小径连接部21螺纹连接,油嘴4外依次套设油封环5、限位套6,限位套6与支承座41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本技术需要对油嘴4进行拆卸清洁时,只需旋动支承座41,即可使油嘴4与上盖2脱离,拆装方便;由于小径连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动抹油脂机,包括筒体、分别与所述筒体配合连接的上盖和底盖、油嘴、油封环以及限位套,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筒体、所述活塞以及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上腔室,所述筒体、所述活塞以及所述底盖之间形成有下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端面成型设置有小径连接部,所述小径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油嘴的底部成型设置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支承座与所述小径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油嘴、所述支承座、所述小径连接部、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上腔室依次相连通,所述油嘴外套设有所述油封环,所述油封环与所述支承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油封环外套设有所述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支承座螺纹连接,所述底盖设置有与所述下腔室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底盖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卡西可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