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7384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8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沿架体长边方向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上成型有方孔,所述横梁底面方孔边缘设有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上设有第一气缸组,所述第一气缸组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气缸组的缸底中心,所述第二气缸组活塞杆出口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铰接有卡爪组件,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撑杆,本装置采用气缸控制卡爪组件升降和抓放,带动横梁进行水平移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抓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保鲜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收卷保鲜膜的辊筒,装进生产保鲜袋的机器中,由于辊筒长度较长,而且收卷的保鲜膜直径大,在搬运的过程中,起吊设备受到场地和辊筒长度的限制发挥不出作用,若使用人工搬运,因其在生产中更换的频率高,浪费了劳动力,加重了工人的体力负担,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采用气缸控制卡爪组件升降和抓放,带动横梁进行水平移动,实现自动更换辊筒的目的,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企业的人力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沿架体长边方向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上对称成型有方孔,所述横梁底面方孔边缘对称设有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上设有第一气缸组,所述第一气缸组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气缸组的缸底中心,所述第二气缸组活塞杆出口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铰接有卡爪组件,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过渡块,所述过渡块顶面中心与活塞杆连接,其底面成型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对称铰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下端铰接有爪体,所述爪体中部铰接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撑杆。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底部两端对称设有沿架体长边方向的直线导轨副,所述横梁侧边架体上设有带动横梁沿导轨移动的第三气缸,所述横梁另一侧架体上对称设有限位组件,设置气缸作为动力的好处在于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气缸缸底与架体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横梁侧边连接且活塞杆轴心线平行于横梁表面。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角铁和限位柱,所述角铁对称设置于导轨中心延伸线的架体上,所述限位柱固定在角铁上且外圆低于横梁表面,此设置准确定位了每次升降抓取的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座横截面呈L形,其较短直角面中心成型有孔,另一直角面的顶部固定在横梁底面。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横截面呈倒L形,其较短直角顶面和第二气缸组连接且中心成型有孔,用于气缸活塞杆的穿过。作为优选,所述爪体夹紧后呈V状,增加了夹紧力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撑杆为圆柱件,加强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通过设置在架体上的气缸,实现了爪体在空间里的移动,控制爪体组件的气缸实现了爪体的抓放动作,解决了由于更换辊筒需要人工搬运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工人的安全得到了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局部立体示意图;附图中:1、架体;2、横梁;3、承托座;4、第一气缸组;5、第二气缸组;6、连接板;7、过渡块;8、摆杆;9、爪体;10、撑杆;11、第三气缸;12、固定板;13、角铁;14、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上I设有沿架体I长边方向移动的横梁2,所述横梁2上对称成型有方孔,所述横梁2底面方孔边缘对称设有承托座3,所述承托座3上设有第一气缸组4,所述第一气缸组4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气缸组5的缸底中心,所述第二气缸组5活塞杆出口端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铰接有卡爪组件,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过渡块7,所述过渡块7顶面中心与活塞杆连接,其底面成型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对称铰接有摆杆8,所述摆杆8下端铰接有爪体9,所述爪体9中部铰接在连接板6上,所述连接板6之间设有撑杆10。具体地,所述横梁2底部两端对称设有沿架体I长边方向的直线导轨副,所述横梁2侧边架体I上设有带动横梁2沿导轨移动的第三气缸11,所述横梁2另一侧架体I上对称设有限位组件,设置气缸作为动力的好处在于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具体地,所述第三气缸11缸底与架体I之间设有固定板12,所述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与横梁2侧边连接且活塞杆轴心线平行于横梁2表面。具体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角铁13和限位柱14,所述角铁13对称设置于导轨中心延伸线的架体I上,所述限位柱14固定在角铁13上且外圆低于横梁2表面,此设置准确定位了每次升降抓取的位置。具体地,所述承托座3横截面呈L形,其较短直角面中心成型有孔,另一直角面的顶部固定在横梁2底面。具体地,所述连接板6横截面呈倒L形,其较短直角顶面和第二气缸5组连接且中心成型有孔,用于气缸活塞杆的穿过。具体地,所述爪体9夹紧后呈V状,增加了夹紧力和稳定性。具体地,所述撑杆10为圆柱件,加强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结构通过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顶出推动横梁2沿直线导轨移动至限位柱14处,接着第一气缸组4的活塞杆顶出,使第二气缸组5下降,等爪体9处于辊筒抓取处时第一气缸组4停止顶出,然后第二气缸组5的活塞杆顶出,使两摆杆8夹角变大,爪体9通过铰接相互合拢夹紧辊筒,接着第一气缸组4的活塞杆缩回,将辊筒提升到安装高度后停止,然后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缩回,使辊筒处于安装位置上方,接着第一气缸组4的活塞杆顶出,使辊筒下降至安装处停止,最后第二气缸组5的活塞杆缩回,爪体9松开辊筒的抓取处,使辊筒安装到机器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包括架体(I),所述架体上(I)设有沿架体(I)长边方向移动的横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对称成型有方孔,所述横梁(2)底面方孔边缘对称设有承托座(3),所述承托座(3)上设有第一气缸组(4),所述第一气缸组(4)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气缸组(5)的缸底中心,所述第二气缸组(5)活塞杆出口端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铰接有卡爪组件,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过渡块(7),所述过渡块(7)顶面中心与活塞杆连接,其底面成型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对称铰接有摆杆(8),所述摆杆(8)下端铰接有爪体(9),所述爪体(9)中部铰接在连接板(6)上,所述连接板(6)之间设有撑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底部两端对称设有沿架体(I)长边方向的直线导轨副,所述横梁(2)侧边架体(I)上设有带动横梁(2)沿导轨移动的第三气缸(11),所述横梁(2)另一侧架体⑴上对称设有限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11)缸底与架体(I)之间设有固定板(12),所述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与横梁(2)侧边连接且活塞杆轴心线平行于横梁(2)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角铁(13)和限位柱(14),所述角铁(13)对称设置于导轨中心延伸线的架体⑴上,所述限位柱(14)固定在角铁(13)上且外圆低于横梁(2)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3)横截面呈L形,其较短直角面中心成型有孔,另一直角面的顶部固定在横梁(2)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横截面呈倒L形,其较短直角顶面和第二气缸组(5)连接且中心成型有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体(9)夹紧后呈V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升降抓取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上(1)设有沿架体(1)长边方向移动的横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对称成型有方孔,所述横梁(2)底面方孔边缘对称设有承托座(3),所述承托座(3)上设有第一气缸组(4),所述第一气缸组(4)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气缸组(5)的缸底中心,所述第二气缸组(5)活塞杆出口端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铰接有卡爪组件,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过渡块(7),所述过渡块(7)顶面中心与活塞杆连接,其底面成型有通槽,所述通槽中对称铰接有摆杆(8),所述摆杆(8)下端铰接有爪体(9),所述爪体(9)中部铰接在连接板(6)上,所述连接板(6)之间设有撑杆(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子荣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县新市华荣橡塑彩印厂普通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