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仿舒专利>正文

电动车电动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81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载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车上的电动轮毂。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由轮毂壳体与轮毂端盖构成的轮毂壳内利用轴承支撑分别相向排列的两套电动机轴和电动机,每台电动机的输出轴经超越离合器与减速系统连接,减速系统再与轮毂转动连接,其特征是:两套超越离合器共用一套减速系统。由于这种电动轮毂中的两台电动机共用一套减速系统,因此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结构,优化了动力性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载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车上的电动轮毂。
技术介绍
在电动自行车等以电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中,通常都以设置于车轮轮毂部位的电动机带动轮毂而驱动车轮转动,这种传动方式的特点是体积小、驱动平稳可靠、受外界干扰少。目前,在这类驱动式电动轮毂中,用来带动轮毂转动的驱动机构一般只配备一台电动机作为动力驱动,这样的设计常常会在重载或负载增大时出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为克服这个问题,常采用同时在不同的车轮轮毂处各自分别独立地设置驱动系统,对多个车轮同时驱动,但这种方式不仅因重复设置而造成成本增加,而且因多方位驱动而带来能量损耗和安全隐患。为此,本申请人曾申请了一种在同一个轮毂内安装两套驱动机构的专利(专利号ZL99241743.0),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仍然发现该方案存在一些问题一、超越离合器在减速机构的末级,容易造成离合器打滑。二、每台电动机都有一套独立的减速系统,既增加生产成本和产品的重量,又影响其机械结构的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动车电动轮毂,这种电动轮毂中的两台电动机共用一套减速系统,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结构,优化了动力性能。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由轮毂壳体与轮毂端盖构成的轮毂壳内利用轴承支撑分别相向排列的两套电动机轴和电动机,每台电动机的输出轴经超越离合器与减速系统连接,减速系统再与轮毂转动连接,其特征是两套超越离合器共用一套减速系统。在减速系统中,中心齿轮的内壁与超越离合器配合连接,中心齿轮上的外齿与和行星减速齿轮啮合,行星减速齿轮与行星轮啮合,行星轮与设置于轮毂机壳内壁的内齿圈啮合。行星减速齿轮为中间的大减速齿轮与位于两边的小减速齿轮组成的对称结构。行星齿轮由安装于同一根行星齿轮轴上的两个相同的齿轮组成,每个齿轮分别同时与行星减速齿轮中的两个行星减速小齿轮啮合,再同时与齿圈啮合。每台电动机输出轴上各配置一套超越离合器,离合结构为每台电动机均可向每个超越离合器输出扭矩的双超越离合结构。在中心齿轮的轴孔内,同时安装两套超越离合器。本技术在中心齿轮的轴孔内,同时压配两套超越离合器,各组电动机均可向超越离合器输出扭矩,并且工作电动机与不工作电动机互不干扰。减速行星齿轮为对称式结构,减速小齿轮与齿圈啮合,这种对称式配合,使其减速系统运转更平稳、受力更均匀、输出扭矩更大、使用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在由轮毂壳体11与轮毂端盖2构成的轮毂壳内利用轴承14支撑分别相向排列的两套电动机轴1和电动机13,每台电动机13的输出轴3经超越离合器5与减速系统连接,减速系统再与轮毂转动连接,并且两套超越离合器5共用一套减速系统。由于两台电动机13共用一套减速系统,与原来的相比,简化了结构,优化了动力性能。在减速系统中,中心齿轮6的内壁与超越离合器5配合连接,中心齿轮6上的外齿与和行星减速齿轮7啮合,行星减速齿轮7与行星轮9啮合,行星轮9与设置于轮毂壳体11内壁的内齿圈啮合。以便于将电动机13的动力传递给轮毂,行星减速齿轮7安装于行星减速轴8上,其结构为中间的大减速齿轮与位于两边的小减速齿轮组成的对称结构。其中的大减速齿轮与中心齿轮6啮合,小减速齿轮则与行星轮9啮合。这种布局可提高传动系统的动力性能。行星齿轮9由安装于同一根行星齿轮轴10上的两个相同的齿轮组成,每个齿轮分别同时与行星减速齿轮7中的两个行星减速小齿轮啮合,再同时与齿圈啮合。利用两个相同的行星齿轮与齿圈啮合后,可使传动更为平稳,零件的受力状态更为合理。每台电动机13的输出轴3上各配置一套超越离合器5,超越离合器5安装于离合轴4上,超越离合器5的离合结构为每台电动机13均可向每个超越离合器5输出扭矩的双超越离合结构,使得两台电动机13既可单独工作,又可同时工作,相互之间没有干扰。在中心齿轮6的轴孔内,同时安装两套超越离合器5,这种布局比较紧凑、合理。工作时,电动机13的旋转运动由电动机13的输出轴3带动离合器轴4,离合器轴4带动超越离合器5,超越离合器5再带动与其相互配合的中心齿轮6同步转动,中心齿轮6与行星减速齿轮7的大减速齿轮啮合,将扭矩传递给行星减速齿轮7,行星减速齿轮7的小减速齿轮通过轮毂壳体11内壁的内齿圈带动轮毂壳体11转动,齿圈与轮毂壳体11为压配合,轮毂壳体11再带动端盖2,端盖2在轴承14的支撑下绕电动机轴1转动,使电动轮毂将力矩传递给车轮。权利要求1.电动车电动轮毂,在由轮毂壳体与轮毂端盖构成的轮毂壳内利用轴承支撑分别相向排列的两套电动机轴和电动机,每台电动机的输出轴经超越离合器与减速系统连接,减速系统再与轮毂转动连接,其特征是两套超越离合器共用一套减速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其特征是在减速系统中,中心齿轮的内壁与超越离合器配合连接,中心齿轮上的外齿与和行星减速齿轮啮合,行星减速齿轮与行星轮啮合,行星轮与设置于轮毂机壳内壁的内齿圈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轮毂,其特征是行星减速齿轮为中间的大减速齿轮与位于两边的小减速齿轮组成的对称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其特征是行星齿轮由安装于同一根行星齿轮轴上的两个相同的齿轮组成,每个齿轮分别同时与行星减速齿轮中的两个行星减速小齿轮啮合,再同时与齿圈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毂,其特征是每台电动机输出轴上各配置一套超越离合器,离合结构为每台电动机均可向每个超越离合器输出扭矩的双超越离合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轮毂,其特征是在中心齿轮的轴孔内,同时安装两套超越离合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运载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车上的电动轮毂。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由轮毂壳体与轮毂端盖构成的轮毂壳内利用轴承支撑分别相向排列的两套电动机轴和电动机,每台电动机的输出轴经超越离合器与减速系统连接,减速系统再与轮毂转动连接,其特征是两套超越离合器共用一套减速系统。由于这种电动轮毂中的两台电动机共用一套减速系统,因此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结构,优化了动力性能。文档编号B62M7/00GK2693515SQ200420025668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熊仿舒, 吴伟文 申请人:熊仿舒, 吴伟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车电动轮毂,在由轮毂壳体与轮毂端盖构成的轮毂壳内利用轴承支撑分别相向排列的两套电动机轴和电动机,每台电动机的输出轴经超越离合器与减速系统连接,减速系统再与轮毂转动连接,其特征是:两套超越离合器共用一套减速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仿舒吴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熊仿舒吴伟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