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04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易受汽缸长度影响的动力机组。在动力机组15的正面配置由凸轮轴驱动皮带轮121、皮带122、一对凸轮轴皮带轮123、124以及张紧器125构成的凸轮轴驱动机构120。由于将汽缸轴126大体水平(例如相对地面的倾斜角α=+10°)地沿车宽方向卧倒配置,所以可实现低重心化,并可将汽缸长度收容于其车宽内。获得大的设计自由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同时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式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虽然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机动二轮车为主流,但在必须避免废气发生的地方等,需要以电动机为动力源的电动二轮车。对于电动二轮车来说,由于车身重量增加以及行走距离短等原因,对同时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式机动二轮车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8-175477号的“机动二轮车等的发动机与电动机的动力转换装置”就是涉及混合式机动二轮车的专利技术。按照该公报的图2,在后轮37的前方配置发动机10,并使汽缸向前方或斜前方伸出。也即,在现有技术中,如汽缸变长,则必须将后轮37向后推相应距离,从而轮轴距(前后车轴间的距离)延长。当使汽缸轴立起时,则限制了头盔收容箱等的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受汽缸长度影响的动力机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在后轮前方具有纵向配置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汽缸体与后轮的前方邻接,在后轮一侧具有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系统,而且,在动力机组前部具有与主车架相连的摇动轴,动力机组与后轮一体地摇动;其特征在于在汽缸体前面配置气门系统驱动机构,在汽缸轴后方配置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动力传递系统的一级主动齿轮。由于沿车宽方向卧倒配置汽缸,所以从车身侧面看汽缸的宽度变小,可以维持轮轴距。并且,由于气门系统驱动机构位于动力机组前面,所以检查和修理变得容易;通过将一级主动齿轮配置在后轮侧,使汽缸轴向前方移动,与此相应使汽缸体的后壁向前方移动,这不仅更有利于维持轮轴距,而且可以充分确保头盔的收容空间。本专利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与曲轴平行地配置成为动力传递系统的离合器轴,在离合器轴上动配合了与一级主动齿轮啮合的一级从动齿轮,该一级从动齿轮具有在离合器轴上与配置于一级从动齿轮前方的离心离合器的离合器内体结合的筒状部,其上连接离心离合器的离合器外体与离合器轴,同时还连接了将起动电动机的转动力传递到上述筒状部的起动用单向离合器的离合器外体。由这一构成,可以有效地利用动力传递系统的离合器轴上的一级从动齿轮前方的空间,对于维持轮轴距也更为有利。本专利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起动用单向离合器的离合器外体一体地设置曲轴的一次平衡用平衡配重。由于平衡块可以配置在与曲轴位置大体相同的位置,所以可以抑制平衡块的联轴节转矩的发生,并由于将平衡块整体地设在起动用单向离合器的离合器外体上,所以不仅可以减少零件数目,而且还可使动力机组紧凑化。图1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机组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机组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圆锥式无级变速器的构成图兼作用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圆锥式无级变速器的构成图兼作用图。图6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润滑系统说明图。图7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润滑系统的说明图。图8为动力机组的正视图,示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作为气门驱动机构的凸轮轴驱动机构。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在图中,沿符号方向指示相应构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二轮车1在中央下部配置兼作蓄电池收容箱的箱状主车架2,从该主车架2的前面下部通过前枢轴3延伸出倒U形的前摇臂4,在该前摇臂4上,可自由回转地安装有前轮5,另一方面,从上述主车架2的前面上部向斜上方延伸头管支柱7,在该头管支柱7的前端固定头管8,在该头管8可转动地安装手柄支柱9,在该手柄支柱9的下端安装转向垂臂11,将该转向垂臂11的前端(下端)连接到安装于前轮5的转向节12,在主车架2的后面上部通过作为摇动轴的后枢轴13可摇动地安装动力机组15,在该动力机组15上安装后轮16,在图面上于后轮16的外侧位置配置后缓冲器17,于后轮16的内侧位置配置空气滤清器18、排气管19、消音器21、尾喷管22,从前向后用前挡泥板25、前罩26、前手柄罩27、中部整流罩28、后整流罩29、后挡泥板31包围车身。符号30为杆轴,符号32为前制动盘,符号33为制动钳,符号34为树脂弹簧,符号35为前缓冲器,符号36为腿部挡板,符号37为乘坐者脚踏板,符号38为侧支架,符号39为主支架。在图上部,符号41为喇叭,符号42为前照灯,符号43为手柄,符号44为把手,符号45为导风管道,符号46为散热器,符号47为风扇,符号48为车座,符号49为头盔箱,符号51为头盔,符号52为尾灯,符号55为动力机组箱。该动力机组箱55由左、右曲轴箱55a、55b(里面的右曲轴箱55b未图示)、变速器箱55c、电动机箱55d及减速器箱55e构成。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动力机组的侧面剖视图。动力机组15(如后述图8所示那样具有4冲程发动机,该4冲程发动机在汽缸盖上具有进、排气2根凸轮轴)在动力机组箱55内的下部配置曲轴56,平行于该曲轴56并且在其上方位置配置离合器轴57,在该离合器轴57的一端沿车身长度方向(车身前后方向)配置变速器轴58、电动机轴59;其特征在于将离合器轴57、变速器轴58以及电动机轴59直列配置,并将这些轴配置在与曲轴56平行的上方位置。由于将离合器轴57、变速器轴58以及电动机轴59直列地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所以作用于动力机组箱55的力的方向变得单纯。因此,动力机组箱55的设计变得容易。具体地说,可以在力作用的方向上提高刚性,而在力不作用的方向减小刚性,由作用力整体上单纯化这一点,可以减轻动力机组箱55,并可使动力机组箱55紧凑化。图中,符号75为行星齿轮减速器,符号76为电位计,用于测量后述的变速控制电动机95的转动角。符号121为凸轮轴驱动皮带轮,符号78为由皮带轮121驱动的水泵,符号79为皮带罩,图中央下部的符号103a为油泵箱。一级主动齿轮61、一级从动齿轮62、离心离合器67、变速器70、电动机轴59(电动机80作为电动机助动时、电动机80)成为“发动机动力传递系统”,电动机80作为马达运转时的电动机轴59为“电动机动力传递系统”。与离合器轴57、变速器轴58以及电动机轴59相关的各机器的详细结构在其它图中说明。图3为本专利技术动力机组的平面剖视图,由该图来说明机器的详细结构及动力传递形式。由曲轴56的一级主动齿轮61驱动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离合器轴57上的一级从动齿轮62,由该一级从动齿轮62独立于离合器轴57的驱动起动用单向离合器63的离合器外体64及离心离合器67的离合器内体68,为此,可以用筒状构件66连接一级从动齿轮62、起动用单向离合器的离合器外体64及离心离合器67的离合器内体68,当离心离合器内体68达到规定转速以上时,带动离心离合器外体69回转,使离合器轴57开始回转。上述一级主动齿轮61具有侧夹齿轮(せらレギヤ)61a和弹簧61b,形成为防止打击声的构造。变速器70为圆锥式无级变速器,其详细作用将在其它图中进行说明,它以变速器轴58→内圆盘71→圆锥72→外罩73的顺序传递动力,通过单向离合器83向电动机轴59传递其转动。电动机80是无铁心电动机,在电动机轴59上安装永久磁铁型转子81,在电动机箱55d上安装定子线圈82。因此,当离心离合器67打开时,驱动力按离合器轴57、变速器轴58、变速器70、电动机轴59的顺序进行传递,通过多片式扭矩限制器84及齿轮减速机构85(由小齿轮86→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动力机组,在后轮前方具有纵向配置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汽缸体与后轮的前方邻接,在后轮一侧具有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系统,而且,在动力机组前部具有与主车架相连的摇动轴,动力机组与后轮一体地摇动;其特征在于:在汽缸体前面配置气门系统驱动机构,在汽缸轴后方配置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动力传递系统的一级主动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任卓志轮违薰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