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来学专利>正文

自行车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67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的改良,其特征在于:首先是对骑行姿势的改良,人骑在自行车上,应该为跑步姿势,在轮盘、飞轮的对应位置,再添加一个链轮(1)、一个链轮(2),并与后轴连接为一体,改进后的后轴起着双重作用,既是原来的后轴,又起着原中轴的作用,将脚瞪子连杆固定在后轴上,车架子与后轴连接处用两个径向轴承稳固,脚蹬子(3)受力后,通过连杆转动后轴、链轮(2),链子(8)与链轮(1)与原车传动结构(7)(6)(5)(4)并连。骑车时人体重心应在后轮中心垂直线后0~200毫米的某位置上,车座子前端与车架连接,后端靠连杆支撑,由于人体重量向下,通过支撑杆,力点支点,受力点形成向前的一种力(力的方向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的改良,尤其涉及一种普通劳动者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多少年来,总是老样子,近年来自行车各式各样,好象有些变化,其实不然只不过是小改小革而已,没有质的变化,而且还有一种趋势其质量越来越次,已经达到不能用的地步,如螺纹稍用力就坏,所用钢材质量很不讲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自行车的结构不合理,受力方向不科学,物体的重心力的分解没有应用,路面不平形成阻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方案得以解决首先将脚蹬子连杆移在自行车后轴上,使骑行姿势呈跑步状态,受力方向好,人体的重心必须在后车轮中心垂直线向后0~200毫米左右的位置上,物体向后其距离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好力的分解,本专利技术将这一物理现象得以充分利用使骑车人受益。作为优选所述人体向后距离80~180毫米最佳(指成年人),为了解决由于路面不平所形成的阻力,利用人体的重量的颠簸为动力,通过车座子连杆力的传递使车架向前移动,达到消除路面不平形成的阻力并有助力作用。本专利技术与旧式自行车相比,就骑车姿势而言,现有自行车,骑行时人的大腿呈水平状态向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自行车骑行时为跑步状态,将脚蹬子(3)移在后车轮轴(9)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来学
申请(专利权)人:宋来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