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634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躺式自行车,包括曲柄、分别转动连接在曲柄两端的两脚踏板、底杠、V形支架、一后轮、连杆、两前轮、两手控杆、支柱、靠背、坐垫和气缸;底杠包括本体、套接在本体一端的伸缩端以及通过接合器与本体另一端连接的折叠端;曲柄连接在伸缩端上,V形支架的尖端与折叠端铰接,后轮与V形支架连接;连杆旋转设置在本体上,两前轮计手控杆设在连杆的两端;支柱倾斜设置在折叠端上,靠背套设在支柱上,坐垫设在本体上,套设有减震弹簧的气缸分别与支柱、V形支架铰接。用户可以靠在靠背上休息,躺式自行车行进在不平整的路面时,用户的腰背挤压靠背时,减轻了行进过程中的颠簸感,同时对用户的腰背起到按摩作用,避免了腰背酸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躺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大多为图1所示的坐骑式自行车,长时间骑行后腰背和臀部容易疼痛,尤其对于腰背酸痛或受伤的用户来说,使用坐骑式自行车不利于腰背的康复或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坐骑式自行车容易造成腰背和臀部疼痛,尤其不利于腰背酸痛或受伤的用户的康复和治疗的问题,提供一种骑行时不易造成腰背和臀部疼痛,且可以用于躺卧休息的躺式自行车。此外,本技术的躺式自行车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减轻行进过程中的颠簸感,同时实现对腰背的按摩;2、具有折叠功能的结构设计,便于在存放和携带时,缩小躺式自行车所占空间体积,而且,具有伸缩功能的机构设计,能够根据需要来调整,以适应不同身高体型的用户使用。一种躺式自行车,包括:曲柄、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曲柄两端的两个脚踏板、底杠、V形支架、一个后轮、连杆、两个前轮、两个手控杆、支柱、靠背、坐垫和气缸;所述底杠包括:本体、套接在所述本体一端的伸缩端以及通过接合器与所述本体另一端连接的折叠端;所述曲柄上设置有齿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伸缩端上,所述V形支架的尖端与所述折叠端铰接,所述后轮上设置有齿轮组,并转动连接在所述V形支架的两顶端,所述齿轮通过链条与所述齿轮组联动;所述连杆旋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两个所述前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手控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远离所述连杆的所述手控杆的一端朝向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折叠端上,并朝向所述V形支架倾斜,所述靠背套设在所述支柱上,所述坐垫设置在靠近所述伸缩端的所述本体上,所述气缸分别与所述支柱、所述V形支架铰接,所述气缸上套设有减震弹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具有充气式轮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的直径小于所述后轮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长度为80cm至110cm。用户在骑行上述躺式自行车时,腰背可以贴靠在靠背上来休息,另外,行进在不平整的路面时,用户的腰背挤压所述靠背时,由于气缸以及减震弹簧缓冲作用,一方面减轻了行进过程中的颠簸感,另一方面避免了因腰背长时间受到所述靠背的硬性反作用力而酸痛,同时弹性的反作用力也能够对用户的腰背起到按摩作用。再者,将伸缩端推进本体内,可以减少底杠的长度,进而缩小躺式自行车所占的空间体积,便于进行存放或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坐骑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躺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躺式自行车对的A区域放大图;图4为一实施例的靠背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躺式自行车10的结构示意图。躺式自行车10包括:曲柄110、分别转动连接在曲柄110两端的第一脚踏板111和第二脚踏板112、底杠120、V形支架130、一个后轮140、连杆150、第一前轮161和第二前轮162、第一手控杆171和第二手控杆172、支柱180、靠背(图未示)、坐垫(图未示)和气缸190。底杠120包括:本体121、套接在本体121 —端的伸缩端122以及通过现有技术中接合器200与本体121另一端连接的折叠端123。也就是说,伸缩端122的部分滑动地套接在本体121 —端,实现伸缩功能,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适应性地将伸缩端122从本体121内拉出或将伸缩端122推进本体121内,使得躺式自行车10具有适应不同身高用户的通用性。同时,在对躺式自行车10进行存放或携带时,将伸缩端122推进本体121内,可以减少底杠120的长度,进而缩小躺式自行车10所占的空间体积,便于进行存放或携带。曲柄110上设置有齿轮111,曲柄110转动连接在伸缩端122上,V形支架130的尖端与折叠端123铰接,后轮140上设置有齿轮组,后轮140转动连接在V形支架130的两顶端,齿轮111通过链条与齿轮组联动。这样,利用双脚踩踏第一脚踏板111和第二脚踏板112驱动曲柄110转动,进而通过齿轮111、所述链条以及齿轮组带动后轮140转动。为了实现易于操控躺式自行车10进行转向的技术效果,连杆150旋转设置在本体121上,第一前轮161和第二前轮162转动连接在连杆150的两端,第一手控杆171和第二手控杆172分别设置在连杆150的两端。这样,用户通过施加不同的力度在第一手控杆171和第二手控杆172上,驱动连杆150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前轮161和第二前轮162进行转向。为了提高双手握持第一手控杆171和第二手控杆172时的舒适度,以及便于操控,远离连杆150的第一手控杆171和第二手控杆172的一端朝向外侧弯折均形成有弯折部,这样,需要转向时,双手分别握持两个弯折部,并通过推和拉的动作就可以轻易地操控躺式自行车10进行转向。较优的,两个弯折部上均套设有橡胶套,一方面增加了手与弯折部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手握持弯折部时的舒适度。如图3所示,其为图2中所示躺式自行车10对的A区域放大图。支柱180活动设置在折叠端123上,支柱180朝向V形支架130倾斜,所述靠背套设在支柱180上,所述坐垫设置在靠近伸缩端122的本体121上,方便用户坐在所述坐垫并贴靠在所述靠背上。气缸190分别与支柱180和V形支架130铰接,气缸190上套设有减震弹簧191,这样,躺式自行车10行进在不平整的路面时,或者用户踩踏第一脚踏板111和第二脚踏板112,使得用户的腰背挤压所述靠背时,由于气缸190以及减震弹簧191缓冲作用,一方面减轻了行进过程中的颠簸感,另一方面避免了因腰背长时间受到所述靠背的硬性反作用力而酸痛,同时弹性的反作用力也能够对用户的腰背起到按摩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加躺式自行车10的减震效果,第一前轮161、第二前轮162以及后轮140上安装充气式轮胎。较优的,第一前轮161和第二前轮162的直径相同,且优选为50cm至70cm。后轮140的直径为60cm至80cm。第一前轮161和第二前轮162的直径小于后轮140的直径。连杆150的长度为80cm至110cm。连杆150的长度为80cm至110cm。为了便于用户躺卧在躺式自行车10时,对其上躯干的倾角进行调节,支柱180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位181,气缸190与其中一个安装位181铰接。本实施例中,安装位181为安装孔。这样,气缸190与越远离折叠端123的安装位181铰接,支柱180与本体121之间的夹角就越大,相反,气缸190与越靠近折叠端123的安装位181铰接,支柱180与本体121之间的夹角就越小,这样,通过调整支柱180与本体121之间的夹角,对用户躺卧在躺式自行车10时,其上躯干相对于本体121的倾角进行调节。为了便于对靠背进行清洗以及方便分开进行存放或携带,所述靠背可拆卸套设在支柱180上,所述坐垫可拆卸设置在本体121上。所述坐垫优选为软质垫,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保持坐姿而造成臀部酸痛和麻木。如图4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靠背41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为了起到对用户的腰背更好地按摩效果,靠背410包括呈弧形结构的支架411、平行连接在支架411上的若干条弹性线412以及穿套在弹性线412上的多个按摩球414。这样,用户的腰背贴靠在靠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曲柄、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曲柄两端的两个脚踏板、底杠、V形支架、一个后轮、连杆、两个前轮、两个手控杆、支柱、靠背、坐垫和气缸;所述底杠包括:本体、套接在所述本体一端的伸缩端以及通过接合器与所述本体另一端连接的折叠端;所述曲柄上设置有齿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伸缩端上,所述V形支架的尖端与所述折叠端铰接,所述后轮上设置有齿轮组,并转动连接在所述V形支架的两顶端,所述齿轮通过链条与所述齿轮组联动;所述连杆旋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两个所述前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手控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远离所述连杆的所述手控杆的一端朝向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折叠端上,并朝向所述V形支架倾斜,所述靠背套设在所述支柱上,所述坐垫设置在靠近所述伸缩端的所述本体上,所述气缸分别与所述支柱、所述V形支架铰接,所述气缸上套设有减震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黄治家成学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杰普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