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光灯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3672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5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闪光灯透镜,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的透镜,所述透镜包括菲涅尔齿纹入射镜面和出射镜面,壳体面向闪光灯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入射镜面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出射镜面凸出设置在壳体背向闪关灯的另一侧,出射镜面上形成凹透镜。闪光灯的光线经过菲涅尔镜面折射后,光线再次经过凹透镜折射,由于凹透镜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光线从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从而减弱了光圈中心的光强度,并加强了四周的光强,因此经过改善后的闪光灯光线更加均匀。(*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闪光灯透镜
技术介绍
目前的智能手机都具有拍照和摄像功能,当拍摄场地内的光线不充分,尤其是在夜间拍摄时,拍摄景物比较暗,效果很差。为了优化光效,通常在摄像头处配备闪光灯辅助照相,实现暗景拍摄功能,闪光灯的光线是通过一层闪光灯透镜投射到景象上的,这层透镜一方面起到保护闪光灯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闪光灯光线的均匀度。现有的闪光灯透镜通常是使用菲涅尔透镜,经过菲涅尔透镜的折射后,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以类似平行光的光线投射到景象上,其均匀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闪光灯的光圈中心区域的光强度要高于四周区域的光强,尤其是在近距离拍摄时,明显表现为照片中间部位的图像更加光亮,拍摄的景象有些失真,从而影响整体拍摄效果。虽然手机闪光灯对菲涅尔透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传统的菲涅尔透镜已不能满足其高光效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拍摄的闪关灯均匀照明,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整体照明均匀性的闪光灯透镜,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闪关灯光圈中心区域光强度高于四周区域的问题,提供一种闪光灯透镜,使闪关灯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拍摄的真实度效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闪光灯透镜,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的透镜,所述透镜包括菲涅尔齿纹入射镜面和出射镜面,壳体面向闪光灯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入射镜面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出射镜面凸出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出射镜面上形成凹透镜。所述入射镜面设置有两组菲涅尔齿纹组,齿纹组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齿纹组和第二齿纹组,两组齿纹组均包含四块齿纹,并交替排列以菲涅尔齿纹的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出射镜面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相互叠加的凹透镜。所述菲涅尔齿纹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壳体和透镜采用塑胶或玻璃光学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首先,闪光灯的光线经过菲涅尔透镜折射后,光线再次经过凹镜面折射,由于凹透镜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光线从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从而减弱了光圈中心的光强度,并加强了四周的光强,因此经过改善后的闪光灯光线更加均匀。其次,菲涅尔透镜的齿纹设计成为多组,使得光线折射更多,聚焦效果更好,显著提高四周的光强度,消除太阳光斑效应,从而提高闪关灯光线的整体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菲涅尔齿纹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闪光灯透镜,包括冗体I和透镜2,透镜2设置在壳体I上,壳体I安装固定在手机等设备的闪光灯上,壳体I的形状要根据手机的安装结构来设计,壳体I和透镜2为塑胶或玻璃等光学材料制成,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透镜2分为入射镜面21和出射镜面22,壳体I面向闪光灯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入射镜面21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出射镜面22凸出设置在壳体I背向闪关灯的另一侧,入射镜面21上设有环状密布的菲涅尔齿纹,菲涅尔齿纹的截面为三角形,出射镜面22形成为凹透镜。通过对透镜2进行改进,改进后形成为两层镜面结构,第一层,即面向闪光灯一面为菲涅尔齿纹入射镜面21,光线经过该层镜面后折射为类似于平行光的光线,平行光线再入射到第二层镜面结构。第二层,即面向待拍摄的景象一面为凹透镜出射镜面22,所述平行光线经过该层镜面后,中心区域较强的光线进行折射,使光线向四周区域扩散,达到减弱中心光强、增强四周光强,闪光灯光线均匀分布的目的。光学的扩散效果尤其与凹透镜的焦点有关,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设置凹透镜的光学尺寸,尤其是要满足能够得到想要的效果的条件。实施例2请参见图3,其余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入射镜面21设置有两组菲涅尔齿纹组,菲涅尔齿纹组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齿纹组23和第二齿纹组24,第一齿纹组23和第二齿纹组均包含四块齿纹,两组齿纹组交替排列以菲涅尔齿纹的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齿纹组23所占整个入射镜面22的面积大于第二齿纹组24,具体面积的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第二齿纹组的齿角度可相等亦可不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多组菲涅尔齿纹组使得最终的透镜光圈小于一般透镜,光线的折射更多,聚焦效果更好,显著提高了光圈四周的亮度,从而提高了显著亮度的整体均匀性。实施例3其余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出射镜面22设计为两层或者更多层的凹透镜结构,光学的扩散效果尤其与凹透镜的焦点有关,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设置凹透镜的光学尺寸。多层凹透镜结构相互叠加,以此来达到理想的扩散效果,景物上照射的光圈更加均匀。【主权项】1.一种闪光灯透镜,包括壳体(I)及设置在壳体上的透镜(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菲涅尔齿纹入射镜面(21)和出射镜面(22),壳体面向闪光灯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入射镜面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出射镜面凸出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出射镜面上形成凹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镜面(21)设置有两组菲涅尔齿纹组,齿纹组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齿纹组(23)和第二齿纹组(24),两组齿纹组均包含四块齿纹,并交替排列以菲涅尔齿纹的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射镜面(22)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相互叠加的凹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齿纹的截面为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和透镜(2)采用塑胶或玻璃光学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闪光灯透镜,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的透镜,所述透镜包括菲涅尔齿纹入射镜面和出射镜面,壳体面向闪光灯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入射镜面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出射镜面凸出设置在壳体背向闪关灯的另一侧,出射镜面上形成凹透镜。闪光灯的光线经过菲涅尔镜面折射后,光线再次经过凹透镜折射,由于凹透镜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光线从中心区域向四周扩散,从而减弱了光圈中心的光强度,并加强了四周的光强,因此经过改善后的闪光灯光线更加均匀。【IPC分类】F21V5-04【公开号】CN204358632【申请号】CN201420848887【专利技术人】南基学 【申请人】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光灯透镜,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上的透镜(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菲涅尔齿纹入射镜面(21)和出射镜面(22),壳体面向闪光灯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入射镜面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出射镜面凸出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出射镜面上形成凹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基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