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236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属于烟气SO2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所述安装于脱硫喷淋塔内的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呈环形且为中心对称结构,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水平方向分别成0°~20°夹角。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是一种沿塔体内壁设置的环状结构,包括塔壁固定支撑结构,均匀宽度分段环状结构,呈中心对称结构,这种结构简化了安装过程,并节省材料。吸收塔安装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后,有益于烟气均匀性分布,同时有效防止烟气边壁逃逸,提高污染物的脱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属于烟气S02s染物控制

技术介绍
环境保护部新颁布的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调整了大气污 染物排放限值,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燃煤火电锅炉将执行100mg/Nm3的SO2排放浓度限值, 而对于重点区域S02排放限值为50mg/Nm3;部分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甚至需要执行更严格排 放标准,即达到天然气燃气轮机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现有的湿法烟气脱硫空塔型喷淋塔,其典型特点为含S02S染物的烟气自喷淋塔 的下部进入,与喷淋浆液逆向接触,净化烟气经过除雾器后自喷淋塔上部排除。吸收器的下 部为浆液池(也被称为氧化结晶区),在其内部S032-QUOTESOf-和HSCVQUOTE/fS03-被 氧化成SO广QUOTE50f-并在结晶作用下形成了副产物石膏。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浆液 循环泵、浆液喷淋喷嘴、除去烟气携带液滴的除雾器、氧化空气喷射系统、防止浆液分层的 浆液搅拌器。现有脱硫系统中由于塔体边壁的喷嘴布置较疏,边壁喷淋覆盖率较低,造成边 壁烟气逃逸,系统脱硫效率下降。同时由于脱硫塔存在大 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提高,常规传统的脱硫系统由于脱硫效率难以满足日益严格 的排放要求,需要开发更经济高效的脱硫系统满足现有火电厂排放标准甚至更高排放标准 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该装置用于改进现有的湿法烟气脱硫 喷淋塔结构,使其实现脱硫效率达到99%以上、S02排放浓度低于35mg/Nm3,又能减少成本、 改造无需拔高塔高、节约用地。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所述安装于脱硫喷淋塔内的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呈环 形且为中心对称结构,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水平方向分别成0° ~20° 夹角。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是一种沿塔体内壁设置的环状结构,包括塔壁固定支撑结构,均 匀宽度分段环状结构,呈中心对称结构,这种结构简化了安装过程,并节省材料。吸收塔安 装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后,有益于烟气均匀性分布,同时有效防止烟气边壁逃逸,提高污染 物的脱除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上端面与水平方向成5° ~15°夹角,下端 面与水平方向成5° ~20°夹角。 作为优选,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内侧为带齿状。带齿状的结构能够克服由于负 荷变化引起的结构波动,具有气液均布与增强气流湍动的双重效果。进一步的,气液再分布 增强装置的最大厚度为0. 5~1. 5m,最小厚度为0. 2~1. 0m,齿顶角为30°~60°。 作为优选,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覆盖面积为脱硫喷淋塔塔体截面积的1〇~25%。 作为优选,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与最底部的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0mm-600mm,可根 据喷淋层的喷嘴角度及喷嘴安装位置不同选择。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根据吸收塔的喷淋层 层数设置1层或多层,但不超过喷淋层层数。 本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吸收塔内的气液分布均匀性,改善喷淋塔中气液接触效 果并增加气液接触的有效面积,提高传质效率。 本技术使吸收塔塔内的烟气均匀分布,有效防止烟气边壁逃逸,提高边壁浆 液的利用率,提高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本技术具有气体和液体的流量变化操作弹性大, 不会产生由于负荷变化而引起的液泛和漏液导致装置的非正常工作的现象;装置主要功能 区的稳定泡沫层提供了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同时实现更低的系统阻力;筛板均匀开孔和 分区设置使区域持液量更加稳定。【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在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内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三维效果图; 图5是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不意图; 图中:1、烟气入口,2、塔体,3、喷淋层,4、除雾器,5、曝气管,6、烟气出口,7、气液再 分布增强装置,8、筛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 明。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 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 实施例1 :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强化传质高效脱硫吸收塔包括塔体2,塔体采用空塔型 喷淋塔结构,塔体上设置烟气入口 1和烟气出口 6,塔体内设置喷淋层3、除雾器4和塔体底 部设置的曝气管5,脱硫吸收塔的喷淋层3包括3层喷淋层,烟气入口 1设置于喷淋层3的 下方,烟气出口 6位于脱硫吸收塔的顶部;除雾器4安装在脱硫吸收塔上部喷淋层3和烟气 出口 6之间;烟气入口 1与喷淋层3之间安装有一个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7和一层筛板8。 筛板位于最底部的喷淋层的下方,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位于筛板的下方。 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如图2~4所示,由多块与脱硫吸收塔塔体相同材质的碳钢钢 板制作而成,呈环状,与塔体同轴的中心对称结构,其横截面为三角形。根据不同应用示例, 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水平覆盖面积为脱硫吸收塔截面积的1〇~25%,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 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水平方向分别成0° ~20°夹角。内环边焊接在塔体,形成三角形支撑结 构。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与最底部的喷淋层之间的距离为0mm-600mm,根据实际液气比与机 组负荷在该范围选择合适的值。 90°C-160°C原烟气由脱硫吸收塔烟气入口 1进入脱硫吸收塔,在脱硫吸收塔内烟 气沿脱硫吸收塔上升,经过筛板8,在筛板上形成的稳定持液层中烟气与吸收液进行换热、 传质反应。烟气继续上升,穿过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7,烟气通过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7后, 烟气在塔内流场特性得到改善,有效降低边壁逃逸。烟气继续向上与喷淋层4喷淋的吸收 液充分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反应,烟气温度降到50°C-60°C,烟气中的污染物S02、S03、HC1、 HF等污染物基本被脱除并且部分灰尘被去除,脱除污染物后的洁净烟气向上通过塔顶的除 雾器4,除去烟气夹带的液滴后从塔顶烟气出口 6排出。当原烟气S02浓度不超过6000mg/ Nm3,采用4层喷淋的强化传质高效脱硫吸收塔,可实现S02排放浓度低于35mg/Nm3。 实施例2: 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气液再分布增强 装置的上端面与水平方向成15°夹角(图3中为a1),下端面与水平方向成20°夹角(图3 中为a2)。 实施例3 : 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气液再分布增强 装置的上端面与水平方向成5°夹角,下端面与水平方向成15°夹角。 实施例4: 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气液再分布增强 装置的上端面与水平方向成0°夹角,下端面与水平方向成10°夹角,气液再分布增强装 置的内侧为带齿状,如图5所示。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的最大厚度(图5中为R5与R3之 差)为0. 5~1. 5m,最小厚度(图5中为R5与R4之差)为0. 2~1. 0m,齿顶角(图5中为b)为 30〇~60〇〇 实施例5: 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气液再分布增强 装置的上端面与水平方向成0°夹角,下端面与水平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于脱硫喷淋塔内的气液再分布增强装置呈环形且为中心对称结构,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其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水平方向分别成0°~20°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郑成航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张军李存杰施正伦周劲松方梦祥程乐鸣王勤辉王树荣余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