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用油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2079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系统用油箱,用于解决现有液压油箱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放油口、油箱体、油箱盖、溢流口、加油过滤器、清洗口、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滤泡隔板和稳流隔板。所述油箱体采用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滤泡隔板和稳流隔板安装在油箱体内部,并在油箱体内形成迂回油路。吸油过滤器共两个,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左右两侧的焊接法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组液压系统供油集成于一体,提高了液压系统的集成度,同时可以为两个独立液压循环系统的设备分别供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箱,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用油箱
技术介绍
参照图5。文献“申请公布号是CN10382178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箱。该油箱包括包括油箱主体I以及设置在油箱主体I内的隔离部件。其中,该油箱主体I上开设有回油口 11以及吸油口 12。隔离部件包括至少两个隔板21,该至少两个隔板21将油箱主体I的内腔分隔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油室,且回油口 11和吸油口 12位于不同的两个油室内。每个隔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使油液经过的网孔211,网孔211用于使经由回油口 11进入油箱主体I内的油液依次经过油箱主体I内的所有油室后进入吸油口 12。其中,构成网孔211的每个通孔的内径为0.3-3mm,在油液经过隔板21上的网孔211时,网孔211上的各个0.3-3mm的通孔可捕捉油液中的气泡以及除去混在油液中的气泡,从而满足油液在通过各所述网孔211上的通孔时能排除油液中的空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油箱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增大了油液流循环的途径,从而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另一方面,每个隔板21上设置的网孔211能够很好地排除油液中的气泡,从而延长液压泵以及马达的使用寿命。不难看出,文献公开的液压油箱仅能为一个液压循环系统供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液压油箱实用性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系统用油箱,该油箱包括放油口、油箱体、油箱盖、溢流口、加油过滤器、清洗口、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滤泡隔板和稳流隔板。所述油箱体采用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滤泡隔板和稳流隔板安装在油箱体内部,并在油箱体内形成迂回油路。吸油过滤器共两个,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左右两侧的焊接法兰上;本技术将两组液压系统供油集成于一体,可以提高液压系统的集成度,同时可以为两个独立液压循环系统的设备分别供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系统用油箱,其特点是包括放油口 1、油箱体2、油箱盖4、溢流口 5、加油过滤器7、清洗口 8、吸油过滤器9、回油过滤器10、滤泡隔板11和稳流隔板12。所述油箱体2采用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油箱盖4采用不锈钢板折弯而成,溢流口 5焊接于油箱体2正面右上方,连接液压系统,所述放油口 I焊接于油箱体2的底部,配以通用管接头以及管路连接。加油过滤器7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盖4上;清洗口 8位于油箱侧面,用紧固件将盖板连接于油箱体2的法兰上;吸油过滤器9共两个,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左右两侧的焊接法兰上;回油过滤器10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侧面;滤泡隔板11和稳流隔板12安装在油箱体2内部,并在油箱体2内形成迂回油路。还包括液位计3,液位计3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正面左上方。还包括磁浮子液温液位仪6,磁浮子液温液位仪6用紧固件固定在油箱体2的焊接法兰上,并与电气系统电连接,动态实时监控油液及油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液压系统用油箱包括放油口、油箱体、油箱盖、溢流口、加油过滤器、清洗口、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滤泡隔板和稳流隔板。所述油箱体采用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滤泡隔板和稳流隔板安装在油箱体内部,并在油箱体内形成迂回油路。吸油过滤器共两个,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左右两侧的焊接法兰上;本技术将两组液压系统供油集成于一体,提高了液压系统的集成度,同时可以为两个独立液压循环系统的设备分别供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液压系统用油箱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液压系统用油箱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液压系统用油箱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放油口,2-油箱体,3-液位计,4-油箱盖,5-溢流口 ;6_磁浮子液温液位仪,7-加油过滤器;8_清洗口,9-吸油过滤器,10-回油过滤器;11-滤泡隔板,12-稳流隔板。图5是
技术介绍
液压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主体,11-回油口,12-吸油口,13-进油口,22-第一隔板,23-第二隔板,24-第三隔板,221-第一网孔,231-第二网孔,241-第三网孔,101-第一油室,102-第三油室,103-第五油室,104-第六油室,111-导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参照图1-4。本技术液压系统用油箱包括放油口 1、油箱体2、油箱盖4、溢流口 5、加油过滤器7、清洗口 8、吸油过滤器9、回油过滤器10、滤泡隔板11和稳流隔板12。所述油箱体2采用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承载工作油液,同时提供散热;液位计3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正面左上方,可肉眼检测油液高度;油箱盖4采用不锈钢板折弯而成,用以保证杂物无法进入油箱体2 ;溢流口 5焊接于油箱体2正面右上方,连接液压系统,使溢流油液直接回流至油箱体2 ;所述放油口 I焊接于油箱体2的底部,配以通用管接头以及管路连接,用于排放作废油液。磁浮子液温液位仪6用紧固件固定在油箱体2的焊接法兰上,并与电气系统电连接,动态实时监控油液及油温;加油过滤器7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盖4上,保证加入液压油干净无杂物;清洗口 8位于油箱侧面,用紧固件将盖板连接于油箱体2的法兰上,打开后可清理油箱内部;吸油过滤器9共两个,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左右两侧的焊接法兰上,为两组液压系统供油;回油过滤器10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侧面,集成两组液压系统回油;滤泡隔板11安装在油箱体2内部,油液经过滤泡隔板11上的滤泡网后,可消除油液中气泡,防止气泡干扰液压元件工作;稳流隔板12安装在油箱体2内部,在油箱体2内形成迂回油路,保证油液流动稳定。工作油液经过回油过滤器10进入油箱体2,流经滤泡隔板11过滤气泡。稳流隔板12保证油液迂回经过,保证流速稳定,其路径为经过回油滤油器10进入邮箱体2中,通过滤泡隔板11,绕过稳流隔板12,之后经过吸油过滤器9分别进入两组独立的液压系统。图4箭头所示既为工作油液流经路径。液压系统中的溢流工作油液,可通溢流口 5回到油箱。工作油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报废油液通过放油口 I进行排放,打开清洗口 8对油箱内部进行清理。通过加油过滤7将干净可用液压油加至油箱体2内,液位计3可清晰显示油液位置。通过磁浮子液温液位仪6,可将液位液温信号进行传输。本技术设计的液压油箱总成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安装。特别的,集成两组液压系统供油作用于一体,使整体液压系统的集成度极大增高。本技术可以同时为两个独立液压循环系统的设备分别供油。【主权项】1.一种液压系统用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油口⑴、油箱体⑵、油箱盖⑷、溢流口(5)、加油过滤器(7)、清洗口⑶、吸油过滤器(9)、回油过滤器(10)、滤泡隔板(11)和稳流隔板(12);所述油箱体(2)采用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油箱盖(4)采用不锈钢板折弯而成,溢流口(5)焊接于油箱体(2)正面右上方,连接液压系统,所述放油口(I)焊接于油箱体(2)的底部,配以通用管接头以及管路连接;加油过滤器(7)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盖(4)上;清洗口⑶位于油箱侧面,用紧固件将盖板连接于油箱体(2)的法兰上;吸油过滤器(9)共两个,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左右两侧的焊接法兰上;回油过滤器(10)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⑵侧面;滤泡隔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系统用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油口(1)、油箱体(2)、油箱盖(4)、溢流口(5)、加油过滤器(7)、清洗口(8)、吸油过滤器(9)、回油过滤器(10)、滤泡隔板(11)和稳流隔板(12);所述油箱体(2)采用不锈钢板折弯后焊接而成,油箱盖(4)采用不锈钢板折弯而成,溢流口(5)焊接于油箱体(2)正面右上方,连接液压系统,所述放油口(1)焊接于油箱体(2)的底部,配以通用管接头以及管路连接;加油过滤器(7)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盖(4)上;清洗口(8)位于油箱侧面,用紧固件将盖板连接于油箱体(2)的法兰上;吸油过滤器(9)共两个,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左右两侧的焊接法兰上;回油过滤器(10)采用紧固件固定于油箱体(2)侧面;滤泡隔板(11)和稳流隔板(12)安装在油箱体(2)内部,并在油箱体(2)内形成迂回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炳涛苏养元高云峰李毅周永东李亚莉郑彦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