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佐藤政太郎专利>正文

钳形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02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卡紧制动器,它包括一对跨于轮子上的操纵部件,后者设有可与此轮子侧面作滑动接触的闸片;还包括一个上面以可绕枢轴转动方式安装这些操纵部件的支承轴,以及一种限制件,后者用来限定操纵部件在闸片相互离开的方向中进行旋转运动的范围。(*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紧制动器,它包括两个操纵部件,各带一个能同轮子侧面滑触合的闸片,此两个部件以可绕枢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一稳定的支承轴上,可在跨于轮子上的同时能由弹簧在使上述垫片脱离开轮子的方向上推动,其中的一个操纵部件连到一外缆绳的端部,而另一个操纵部件则连到从此外缆绳突出的内缆绳之端部。在传统的这种卡紧制动器中,前述两个操纵部件的绕枢轴的转动范围是不受限制的,而这两个闸片间的距离一般是由此外缆绳与内缆绳端部间的距离决定(例如参看日本特许公开号257381/1986)。然而,这种传统的卡紧制动器中两闸片间的距离,在将卡紧制动器安装到例如自行车上之前时是比较大的。因而在把这种卡紧制动器装到轮子上时,闸片与轮子间的距离也是比较大的,因而就难以使两闸片在靠近轮子定位的同时,以相等的水平保持着它们与轮子的间距。结果在此种卡紧制动器业已安装就位时,两垫片与轮子的间距有时就会彼此不等。这就可能在用到制动器时造成只是由一侧的闸片进行刹车。此外,在这类传统的卡紧制动器中,是将一种有较大弹力的扭转弹簧设在那两个操纵部件之间,来推动它们相互离开的。这就要求用较大的力来实现刹车,当安装于儿童用自行车上时,孩子们就很难从事制动操作的。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基础上完成的,它提供了一种易于调整闸片位置的卡紧制动器,使两片闸片能以相等的冲程与轮子滑触合。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目的则是去提供一种能以较小的力操纵的卡紧制动器。本专利技术的卡紧制动器具有一种限制件,限定着两操纵部件在两块闸片相互分开的方向中绕枢轴转动的范围。在上述结构中,两闸片间的最大距离能够按照轮子的宽度调整,同时能借微调将各闸片与轮子间的距离确定互相等值,这样就能防止只靠一侧闸片进行刹车的现象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这两个操纵部件具有连接着外缆绳与内缆绳的连接臂,其中有以线圈形成,环绕着内缆绳并设置在连接臂之间的一种弹簧,它以较小的力推动着这两个部件远离。以上特点使其能通过限制件来限定两闸片间的最大距离,从而减小弹簧的设定负荷。这本身又可允许采用较弱的线圈弹簧,而得以由较小的力来进行制动操作。本专利技术之以上目的和其它的目的,特点与优点,将可由下面对照附图就最佳实施例所作的描述中获得理解。附图说明图1至图3示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本专利技术之卡紧制动器的正视图;图2是此卡紧制动器的部件分解透视图,而图3是它的一个关键部件的竖直剖面图。图4与图5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图4是相当于图2的部件分解透视图,而图5是相当于图3的竖直剖面图。图6与图7则表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其中图6是相当于图1的正视图,而图1是相当于图2的部件分解透视图。下面对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首先参看解释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1,卡紧制动器B安装在支撑于自行车前叉1之基部1a上,使它跨架着此前轮W。此卡紧制动器B装配成可通过起动一制动杆L而起作用,后者则以可绕枢轴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一操纵柄2之上。参看图1和图2,手柄支柱4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自行车车架前部的头管3中。前叉1的基部1a连接到手柄支柱4的下端,而操纵柄2则与此支柱的上端连接。在操纵柄2的一端设有握柄5,而制动杆L则由一支承件6装配于操纵柄2上接近握柄5的位置,使杆L可离开或趋向握柄5。卡紧制动器B包括一装在前叉1基部1a上的支承轴7,一对以可绕枢轴转动方式支于支承轴7上使它们跨于前轮W上的操纵部件8、9,分别固定于操纵部件8,9之上且适合与前轮W的轮缘10作滑动接触的橡胶片11、12,以及一推迫操纵部件8、9使其沿将橡胶片11、12离开轮缘10表面之方向运动的弹簧13。与前叉1基部1a之前表面相接触的大直径部分14是与在其中间部分的支承轴7整体成形的。此支承轴7插过基部1a,直至其大直径部分14与基部1a之前表面接触。支承轴7是通过将一螺母(未绘出)拧到它从基部1a背面突出的后端上而固定住。操纵部件8呈弧形,它的底端部分上有一个供支承轴7插入的支承孔15,而它的自由端则这样地装配上垫11,使后者的位置可沿垂向调节。操纵部件8还有一个与之整体成形的连接臂16,它从操纵部件8中间部分的外表面沿外向延伸。操纵部件8支承在支承轴7上时,有一个垫圈17插在操纵部件8与大直径部分14之间。另一操纵部件9则形成为,可顺弧线延伸至上述操纵部件8的相对侧。操纵部件9在其底端部分上有一个供支承轴7插过的支承孔18,而它的自由端则装有一个可沿垂向调整位置的片12。此操纵部件9还有一与之整体成形的连接臂19,使得此连接臂19的自由端位于操纵部件8的连接臂16之下。操纵部件9在支承于支承轴7之上时,有一合成树脂的垫圈20插在操纵件9、8之间,使这两个操纵部件9、8能相互相对地平滑地转动。螺母22与盖形螺帽23,经过一插在操纵部件9与螺母22之间的垫圈21,与从操纵部件9突出的支承轴7的端部啮合。这样,上述两个操纵部件8、9支承在支承轴7之上时,便可使这两个部件能相互相对地在大直径部分14与螺母22之间转动。弹簧13是一种扭转弹簧,在中间支承部分13a两侧上有扭环部分13b、13C。此支承部分13a与支承轴7大直径部分14中形成的一个凹口对合,而这两个扭环部分13b、13c的自由端部分则与两操纵部件8、9结合。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操纵部件8、9就受迫在片11、12脱离开前轮W之轮缘10的方向上运动。制动杆L与卡紧制动器B通过一制动器拉索连动,后者包括一外缆绳24与插在其中且可以活动的内缆绳25。外缆绳24的一端连接在支承件6之上,而内缆绳25的从外缆绳的上述同一端突出之一端则连接到制动杆L之上。调节器27以可使其本身沿纵向运动的方式,拧入到操纵部件9之连接臂16的自由端部中。外缆绳24的另一端装配于调节器27中。内缆绳25的从外缆绳24的刚刚所述之一端突出的一端,则穿插过调节器27而连接到操纵部件9的连接臂19之上。因此,当制动杆L起动时,这正如在此类制动器拉索中周知的那样,使得连接臂16随着连接臂19的上拉运动而下压。结果是操纵部件8、9在这样一个方向中转动,在此方向,片11、12与轮缘10滑动接触,而获得一刹车力。同时再参看图3,卡紧制动器B有一个确定操纵部件8、9上的片11、12间最大距离的限制件35。此限件35包括一个开在第一控制件8底部中的限制孔29,它与支持孔15的下部是相连通的;一个开在第二控制件9底部中的限制孔30,它与支承孔18的下部通连;还有一个限制部分31,从支承轴7的外表面上隆起,且沿着轴7的轴向但与该轴相错开而延伸,此限制部分31穿过限制孔29、30。限制孔29、30形成为使它们沿支承轴7周边的长度l大于限制部分31的宽度d。在此种状态下,这两个操纵部件8、9便由未加任何外力的弹簧13推动,这就是说,限制部分31与第一限制孔29的一周边侧及第二限制孔的另一周边侧接触,而轮缘10与每一闸片11、12的间距δ是由两个限制孔29、30与限制部分31所决定。下面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工作情况。由于限制部分31是插入在两个限制孔29、30之中,就确定了这两个操纵部件8、9能为弹簧13推动绕枢轴转动的最大旋转位置。通过适当的选取限制孔29、30的位置,就能根据轮子W的宽度确定片11与12间的最大距离。片11与12间的距离要调整到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紧制动器,它包括:第一操纵部件,上面设有闸片,适合于车辆轮子的两相对侧面之一作滑动接触;第二操纵部件,上面设有闸片,适合与上述轮子的另一侧面作滑动接触;以及一稳定的支承轴,它有一根轴,并且以可绕枢轴转动的方式支承着此第一与第二操纵部件,使得这些操纵部件跨着轮子并让它们的闸片受一弹簧顶推而朝离开轮子的方向运动;这两个操纵部件中的一个连接到外缆绳的一端,而另一操纵部件则与从外缆绳突出的内缆绳之一端相连接,在这种卡紧制动器中设有一种限制件,可限制上述两个操纵部件在所说两闸片于相互离开的方向中进行绕枢轴转动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政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佐藤政太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