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先理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83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包括壳体、制动机构、间隙补偿机构、杠杆机构。操纵机构装在壳体(1)的左侧,包括拉杆(12)、钢绳(13)、弹簧座(24)、杠杆块回位弹簧(14),杠杆块与拉杆直接连接,杠杆块回位弹簧装在拉杆与弹簧座之间,以保证解除制动后杠杆块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15)、两颗连接螺栓(16)、两根套管(17)、两根复位弹簧(19)、两只弹簧片(18)的伸出的弯钩紧贴在上制动蹄片(3)边缘。由于连接机构的两颗连接螺栓孔的中心与活塞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左右对称,所以,上制动蹄片和下制动蹄片受力平衡,能保持平行移动和复位,从而提高了制动和解除制动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装置,具体涉及阻止车轮运动的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上使用的摩擦制动器,一般分为鼓式和盘式两种。鼓式摩擦制动器结构简单、有增力功能、且成本低,但存在着发热后制动力大幅度下降和进水后几乎失去制动能力的问题,前者称为热衰退,后者称为水衰退,对制动性能影响很大。盘式制动器虽然没有热衰退和水衰退的缺点,但无增力功能,必须将操纵力增大才能使用。目前,摩托车上用的制动器通常采用液压制动器,制动平稳可靠,但造价较高。所以,有的摩托车也采用造价较低的机械制动器,但有的设计不合理,结构复杂,因而制动平稳性和可靠性较差。如中国专利局1997年8月27日公开的名称为“杠杆离合器和杠杆制动器”、公开号为CN1157886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就是一种机械盘式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主动件、从动件、操纵机构和补偿机构,在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设置有杠杆机构。但其杠杆机构结构复杂,零件之间多采用抵靠配合,容易发生错动,因而可靠性差,解除制动后,制动蹄片不能自动离开刹车盘,容易发生制动失效或抱死情况,危及人车安全。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动和解除制动可靠的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专利技术的内容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包括壳体、制动机构、间隙补偿机构、杠杆机构,其特征在于A、操纵机构装在壳体的左侧,包括与杠杆块的下端铰接的拉杆、与拉杆连接的钢绳、装在壳体上弹簧座、杠杆块回位弹簧,钢绳穿过杠杆块回位弹簧、弹簧座与操纵把手连接。杠杆块与拉杆直接连接,杠杆块回位弹簧装在拉杆与弹簧座之间,以保证解除制动后杠杆块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B、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两颗连接螺栓、两根套管、两根复位弹簧、两只弹簧片,两根复位弹簧分别装在壳体两侧的两个阶梯孔内,两根套管分别装在两根复位弹簧内,两颗连接螺栓分别穿过两根套管、两只弹簧片与连接板连接,两只弹簧片的伸出的弯钩紧贴在上制动蹄片边缘,连接板连接在减振器上。由于连接机构上增加了使壳体回位的复位弹簧和使上制动蹄片回位的弹簧片,在制动时,杠杆块将活塞往下推移,将壳体往上推移,使粘贴在上制动蹄片上的摩擦片和粘贴在下制动蹄片上的摩擦片夹住装在车轮的制动盘,实现制动;解除制动时,松开把手,壳体在两根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复位,并使粘贴在下制动蹄片上的摩擦片与制动盘脱离接触,与此同时,粘贴在上制动蹄片上的摩擦片在两只弹簧片的作用下向上复位并与制动盘脱离接触,即解除制动。由于连接机构的两颗连接螺栓孔的中心与活塞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左右对称,所以,上制动蹄片和下制动蹄片受力平衡,能保持平行移动,从而提高了制动和解除制动的可靠性。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机构包括装在壳体(1)内腔的活塞、分别装在壳体下部钳口和活塞下端的并相互对应的上制动蹄片和下制动蹄片、分别粘贴在上制动蹄片和下制动蹄片上的摩擦片,两颗前端为光杆后端有螺纹的定位螺栓依次穿过壳体下部的钳口、下制动蹄片的两个螺孔和上制动蹄片的两个通孔后,伸入壳体的两个定位孔,并将下制动蹄片固定在壳体下部的钳口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间隙补偿机构包括与机壳内腔上部为螺纹连接的螺纹板、装在螺纹板中心的扭簧轴、套在扭簧轴上的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螺纹板上。间隙补偿机构可为时补自动补偿摩擦片磨损产生的间隙。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杠杆机构装在壳体的内腔,活塞上的半圆弧槽口为杠杆机构的支座,杠杆块两侧的半圆凸轮与半圆弧槽口配合,杠杆块的上端与间隙补偿机构的螺纹板有间隙,杠杆块的下端与拉杆铰接。该杠杆机构去掉了杠杆块与拉杆之间的楔块,增强了杠杆机构的可靠性。所述的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壁与活塞配合的中部开有一个径向的螺孔,孔内装有弹性止动部件,弹性止动部件由安装在壳体螺孔上的弹簧座、安装在弹簧座上的弹簧、安装在弹簧上的止头组成;在壳体内壁与活塞配合的下部安装有密封环。由于增加了弹性止动部件,使活塞不因行车振动而变动位置,但又不影响活塞上下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型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示意图。图5为活塞立体图。图6为杠杆块立体图。图7为螺纹板立体图。图8为弹簧片立体图。图9为弹性止动部件装配顺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2,将活塞2和密封环23装在壳体1内腔,并使密封环23嵌入壳体1内壁的环槽内;将拉杆12的一端与杠杆块11的下端铰接,钢绳13的一端从壳体1的左边的孔插入,穿过弹簧座24、杠杆块回位弹簧14与拉杆12的另一端为螺纹连接,钢绳13的另一端与操纵把手连接,杠杆块11两侧的半圆凸轮与活塞2上端的半圆弧槽口配合;弹性止动部件的弹簧21的一端装在弹簧座20,止头22装在弹簧21的另一端,然后将弹性止动部件从壳体1上的螺孔入,旋紧弹簧座20,并使止头22顶住活塞2的侧壁;将螺纹板8旋入壳体1上部螺孔内,扭簧轴9装上扭簧10,连接在螺纹板8的中心的螺孔内,使扭簧10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另一端固定在螺纹板8上,螺纹板8的下面与杠杆块11上端之间有一定间隙;将摩擦片5和6分别粘贴在上制动蹄片3和下制动蹄片4上,两颗定位螺栓7依次穿过壳体1下部的钳口的两个孔、下制动蹄片4的两个螺孔和上制动蹄片3的两个通孔后,伸入壳体1的两个定位孔,并将下制动蹄片4固定在壳体1下部的钳口上,上制动蹄片3的上面与活塞2的下端接触。参见图2,将两根复位弹簧19分别装在壳体1上的两个阶梯孔内,两根套管17分别装在两根复位弹簧19内,两颗连接螺栓16分别穿过两根套管17、两只弹簧片18与连接板15连接,两只弹簧片18从连接板15边缘伸出的弯钩钩住在上制动蹄片3边缘,然后将连接板15连接在软减振器或车架上,使装在车轮的制动盘处于摩擦片5和6之间。需要制动时紧握把手,钢绳13即将拉杆12往外拉,杠杆块回位弹簧14被压缩,杠杆块11的上端接触螺纹板8,将活塞2往下推移,将壳体1往上推移,两根复位弹簧19被压缩,使摩擦片5和6夹住装在车轮的制动盘,实现制动;需要解除制动时松开把手,杠杆块11在杠杆块回位弹簧14的作用下回位,杠杆块11与螺纹板8脱离接触,壳体1在两根复位弹簧19的作用下复位,摩擦片6与制动盘脱离接触,与此同时,摩擦片5在两只弹簧片18的作用下与制动盘脱离接触,即解除制动。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包括壳体、制动机构、间隙补偿机构、杠杆机构,其特征在于A、操纵机构装在壳体(1)的左侧,包括与杠杆块(11)的下端铰接的拉杆(12)、与拉杆(12)连接的钢绳(13)、装在壳体上弹簧座(24)、杠杆块回位弹簧(14),钢绳(13)穿过杠杆块回位弹簧(14)、弹簧座(24)与操纵把手连接;B、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15)、两颗连接螺栓(16)、两根套管(17)、两根复位弹簧(19)、两只弹簧片(18),两根复位弹簧(19)分别装在壳体(1)上的两个阶梯孔内,两根套管(17)分别装在两根复位弹簧(19)内,两颗连接螺栓(16)分别穿过两根套管(17)、两只弹簧片(18)与连接板(15)连接,两只弹簧片(18)的伸出的弯钩紧贴在上制动蹄片(3)边缘,连接板(15)连接在减振器上。2.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机械盘式制动器,包括壳体、制动机构、间隙补偿机构、杠杆机构,其特征在于:A、操纵机构装在壳体(1)的左侧,包括与杠杆块(11)的下端铰接的拉杆(12)、与拉杆(12)连接的钢绳(13)、装在壳体上弹簧座(24)、杠杆块回位弹簧( 14),钢绳(13)穿过杠杆块回位弹簧(14)、弹簧座(24)与操纵把手连接;B、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15)、两颗连接螺栓(16)、两根套管(17)、两根复位弹簧(19)、两只弹簧片(18),两根复位弹簧(19)分别装在壳体(1)上的两 个阶梯孔内,两根套管(17)分别装在两根复位弹簧(19)内,两颗连接螺栓(16)分别穿过两根套管(17)、两只弹簧片(18)与连接板(15)连接,两只弹簧片(18)的伸出的弯钩紧贴在上制动蹄片(3)边缘,连接板(15)连接在减振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先理
申请(专利权)人:周先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