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动车及排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968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障装置,包括吸能骨架(1)、支撑受力装置(2)及整体成圆弧状的排障部件(3),所述吸能骨架(1)的顶端与车体连接,所述吸能骨架(1)的底端与所述排障部件(3)连接,所述支撑受力装置(2)的一端与所述排障部件(3)连接,所述支撑受力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吸能骨架(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排障装置,主要包括吸能骨架(1)、支撑受力装置(2)及整体成圆弧状的排障部件(3),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可满足车辆碰撞标准中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是涉及一种排障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排障装置的铝合金动车。
技术介绍
随着目前动车组速度的不断提高,动车上所用排障装置为满足EN15227标准的需要,当动车组速度达到120Km/h时,排障装置在中线位置的静载重为180KN,离中线水平距离750mm处的静载重达到150KN。但是,目前的排障装置大部分只适用于普通碳钢车体材料,而且很难满足EN15227标准,对于适用于铝合金动车组车体的排障装置,满足EN15227标准则更难,其结构复杂且重量较重。因此,寻找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满足车辆碰撞标准中强度要求的排障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障装置,该排障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满足车辆碰撞标准中强度要求的排障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排障装置的铝合金动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排障装置,包括吸能骨架、支撑受力装置及整体成圆弧状的排障部件,所述吸能骨架的顶端与车体连接,所述吸能骨架的底端与所述排障部件连接,所述支撑受力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排障部件连接,所述支撑受力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吸能骨架连接。优选地,所述排障部件包括:中部排障板;设置在所述中部排障板上侧的上排障板;设置在所述中部排障板下侧的下排障板;设置在所述排障部件的圆弧内侧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中部排障板、所述上排障板及所述下排障板均连接。优选地,所述排障部件还包括支撑立板及设置在所述上排障板上的连接支腿,所述支撑立板设置在所述上排障板和所述下排障板之间、并与所述中部排障板连接。优选地,有两组所述支撑受力装置,两组所述支撑受力装置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支撑受力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支撑受力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吸能骨架远离所述排障部件的圆弧的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受力装置包括:与所述排障部件连接的连接板;与所述吸能骨架连接的连接座;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支撑管。优选地,所述吸能骨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梁和纵梁,在所述横梁内部设置有立板,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的交叉处设置有筋板。优选地,所述横梁的两端与车体之间及所述纵梁与车体之间均设置有斜撑,所述斜撑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吸能板。优选地,所述斜撑上设置有安装板。优选地,所述吸能骨架、所述支撑受力装置及所述排障部件均由钢材制造而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铝合金动车,包括铝合金动车组车体,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障装置,所述排障装置与所述铝合金动车组车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排障装置,主要包括吸能骨架、支撑受力装置及整体成圆弧状的排障部件,本技术提供的排障装置,主要包括三部分,结构简单及重量较轻;当车底遇到障碍物时,排障部件设置为圆弧状,可以保证在中线所承受的力最大,且可保证车底受力的均匀传递,支撑受力装置进一步与吸能骨架连接,受力可以通过吸能骨架变化为内能,从而保证排障装置连接车体位置的受力最小,从而排障装置达到了车辆碰撞标准中对于其强度的要求。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排障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可达到车辆碰撞中对于强度要求的标准,充分地保护了车体底部设备的安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排障装置的铝合金动车,由于上述排障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铝合金动车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中的排障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中排障装置的另一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中支撑受力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中支撑受力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中吸能骨架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中吸能骨架的正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排障装置,该排障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满足车辆碰撞标准中强度要求的排障装置。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排障装置的铝合金动车。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包括吸能骨架1、支撑受力装置2及整体成圆弧状的排障部件3,吸能骨架I的顶端与车体连接,吸能骨架I的底端与排障部件3连接,支撑受力装置2的一端与排障部件3连接,支撑受力装置2的另一端与吸能骨架I连接。支撑受力装置2既和吸能骨架I连接,又和排障部件3连接,在两者之间可以起到传递力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主要包括吸能骨架1、支撑受力装置2及整体成圆弧状的排障部件3三部分,结构简单及重量较轻;当车底遇到障碍物时,排障部件3设置为圆弧状,满足空气动力学要求,可以保证在圆弧中线所承受的力最大,且可保证车底受力的均匀传递,支撑受力装置2进一步与吸能骨架I连接,受力可以通过吸能骨架I变化为内能,从而保证排障装置连接车体位置的受力最小,从而排障装置达到了车辆碰撞标准中对于其强度的要求。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可达到车辆碰撞中对于强度要求的标准,其可以满足EN15227标准的强度要求,从而充分地保护了车体底部设备的安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障装置主要通过T型块和紧固件安装在车体上,如安装在铝合金动车组车体上。参见图5和图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骨架(1)、支撑受力装置(2)及整体成圆弧状的排障部件(3),所述吸能骨架(1)的顶端与车体连接,所述吸能骨架(1)的底端与所述排障部件(3)连接,所述支撑受力装置(2)的一端与所述排障部件(3)连接,所述支撑受力装置(2)的另一端与所述吸能骨架(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赵华苏永章王强张海波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