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量杰专利>正文

组合式协力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56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协力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车体,是具有一车架,该车架的前端设有一把手与一轮子,该车架的后端设有一组后叉杆组,且在该前端与该后端之间设有一立杆,并在该立杆上配设有一坐垫; 一第二车体,是具有一车架,该车架的前端配设有一把手,且在该车架的后端配设有一轮子,以及在车架的底部设有一连杆,用以组设在该第一车体之后叉杆组中,此外在该车架的前端与该后端之间设有一立杆,并在该立杆上配设有一坐垫; 一第一传动组,是由一带动齿盘、一踏板、一链条及一传动齿盘所构成,其中该带动齿盘与该踏板组合在一起,并组设在该第一车体的车架上,且该传动齿盘组设在该第一车体的后叉杆组上,而该链条绕置在该带动齿盘与该传动齿盘上; 一第二传动组,是由一带动齿盘、一踏板、一链条及一传动齿盘所构成,其中该带动齿盘与该踏板组合在一起,并组设在该第二车体的车架上,且该传动齿盘组设在该第二车体的后端,而该链条绕置在该带动齿盘与该传动齿盘上; 一连动链条,是用以绕置在该第一传动组的传动齿盘与该第二传动组的带动齿盘上;以及 一衔接杆,是倾斜地组接在该第一车体的立杆上方与该第二车体的下方,用以衔接组合该第一车体与该第二车体。(*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协力车结构,尤指利用一第一车体与一第二车体组接而成的组合式协力车结构。在台湾专利公告第295072号的专利公报上,揭示一种分离式协力车结构,其由一第一部自行车的后方配接一第二部自行车所组成,由于该专利前案所称的第一部自行车是为既有的单车,所以后方所配接的第二部自行车必须远离该第一部自行车,以使该第二部自行车上的踏板不致过于接近该第一部自行车的后轮,以免除该第二部自行车上的骑者在骑坐时,与该第一部自行车的后轮形成干涉而影响车体的移动。为了使该第二部自行车能与该第一部自行车相离较远,在该第一部自行车与该第二部自行车的车体间,配设有一横向的连杆体。如此虽使得该第一部自行车与该第二部自行车相离较远,但车体过长无疑使得行进更不稳定,而该第一车体与该第二车体的车距过大,挠度随之增加且结构强度降低,其原因是当第二车体承载乘客时,其重量将均分子车轮与该横向连杆体间,但分担至几乎与地面呈平行的连杆体的载重将有一分力向下,对于此种协力车无承受该分力的结构而言,连杆体无法承受后方骑乘者载重量,很容易逐渐向前下方倾斜,终至连杆体断裂而摔伤,而且行进间亦容易造成晃动,安全性较差。所以,该专利前案在使用上明显有不便及危险性,故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根据本技术所描述的目的,其实施例是指一种组合式协力车结构,包含 一第一车体,是具有一车架,该车架的前端设有一把手与一轮子,该车架的后端设有一组后叉杆组,且在该前端与该后端之间设有一立杆,并在该立杆上配设有一坐垫;一第二车体,是具有一车架,该车架的前端配设有一把手,且在该车架的后端配设有一轮子,以及在车架的底部设有一连杆,用以组设在该第一车体的后叉杆组中,此外在该车架的前端与该后端之间设有一立杆,并在该立杆上配设有一坐垫;一第一传动组,是由一带动齿盘、一踏板、一链条及一传动齿盘所构成,其中该带动齿盘与该踏板组合在一起,并组设在该第一车体的车架上,且该传动齿盘组设在该第一车体的后叉杆组上,而该链条绕置在该带动齿盘与该传动齿盘上;一第二传动组,是由一带动齿盘、一踏板、一链条及一传动齿盘所构成,其中该带动齿盘与该踏板组合在一起,并组设在该第二车体的车架上,且该传动齿盘组设在第二车体的后端,而该链条绕置在带动齿盘与该传动齿盘上;一连动链条,是用以绕置在该第一传动组的传动齿盘与该第二传动组的带动齿盘上;以及一衔接杆,是倾斜地组接在第一车体的立杆上方与该第二车体的下方,用以衔接组合该第一车体与该第二车体。如此,该第一车体与该第二车体各别的体积及组合后的体积都明显较小,所以容易收置搬运,而且配合倾斜的衔接杆的连接与支撑,组合后的车体便能有更高的结构强度;至于该衔接杆与第一车体的组接可以利用快拆装置或螺栓穿锁的方式达成,具有易组装及易拆解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协力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车体,是具有一车架,该车架的前端设有一把手与一轮子,该车架的后端设有一组后叉杆组,且在该前端与该后端之间设有一立杆,并在该立杆上配设有一坐垫;一第二车体,是具有一车架,该车架的前端配设有一把手,且在该车架的后端配设有一轮子,以及在车架的底部设有一连杆,用以组设在该第一车体之后叉杆组中,此外在该车架的前端与该后端之间设有一立杆,并在该立杆上配设有一坐垫;一第一传动组,是由一带动齿盘、一踏板、一链条及一传动齿盘所构成,其中该带动齿盘与该踏板组合在一起,并组设在该第一车体的车架上,且该传动齿盘组设在该第一车体的后叉杆组上,而该链条绕置在该带动齿盘与该传动齿盘上;一第二传动组,是由一带动齿盘、一踏板、一链条及一传动齿盘所构成,其中该带动齿盘与该踏板组合在一起,并组设在该第二车体的车架上,且该传动齿盘组设在该第二车体的后端,而该链条绕置在该带动齿盘与该传动齿盘上;一连动链条,是用以绕置在该第一传动组的传动齿盘与该第二传动组的带动齿盘上;以及一衔接杆,是倾斜地组接在该第一车体的立杆上方与该第二车体的下方,用以衔接组合该第一车体与该第二车体。其中,该第一车体的后叉杆组上是可配设一轮胎,且该第一车体不与该第二车体组接,以构成单车形态。其中,该衔接杆是为该第二车体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车体上的传动齿盘至少具有二片齿轮。其中,该第二车体所设的连杆是配设有一辅助轮。以上所述乃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图式,惟较佳实施例以及设计图式仅是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以均等的技术手段、或为下述《权利要求书》内容所涵盖的权利范围而实施者,均不脱离本技术的范畴而为申请人的权利范围。附图编号10.第一车体11.车架 12.把手13.轮子14.后叉杆组 141.杆体142.杆体 15.立体 16.坐垫17.固接装置18.束环 19.螺栓20.第二车体21.车架 22.衔接杆23.把手24.轮子 25.立杆26.坐垫27.连杆 30.第一传动组31.带动齿盘32.踏板 33.链条34.传动齿盘341.齿轮 342.齿轮40.第二传动组 41.带动齿 42.踏板43.链条44.传动齿盘 51.连动链条61.轮子62.辅助轮该第二车体20是于一车架21的前端设置一倾斜的衔接杆22,该衔接杆22的上方与一把手23连接,而该车架21的后端组配有一轮子24。此外,在该车架21前端与后端之间乃设有一立杆25,该立杆25的顶端配设有一坐垫26。又在该车架21的底部设有一连杆27,且该连杆27上配设有一辅助轮62。该辅助轮62除了具备与协力车移动方向相同的转动功能外,更具有原地360度转动的功能。如此该第二车体20得以所设的衔接杆22的一端与该第一车体10的固接装置17互相组接结合,并将该连杆27组设在该后叉杆组14之间,据以使得该第一车体10与该第二车体20得以结合成一体。又本技术的结构中更包含有一第一传动组30。该第一传动组30乃具有一带动齿盘31、一组踏板32、一链条33及一传动齿盘34所构成。该带动齿盘31与该踏板32是组合在一起,并用以组配在该第一车体10的车架11上。而该传动齿盘34组设在该车架11的后叉杆组14上,且该链条33绕置在该带动齿盘31与该传动齿盘34上。上述该第一传动组30的组态与自行车的传动态相当,故不赘述。又本技术的结构中更包含有一第二传动组40。该第二传动组40是由一带动齿盘41、一踏板42、一链条43及一传动齿盘44所构成。该带动齿盘41与该踏板42乃组合在一起,并组设在该第二车体20的车架21上。而该传动齿盘44乃组设在该车架21的后端得以驱动该轮子24转动,至于该链条43则绕置在该带动齿盘41与该传动齿盘44。由于该二传动组40的组态与自行车的传动组态相当,故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第一传动组30与第二传动组40之间又以一连动链条51。该连动链条51是用以绕置在该第一传动组30的传动齿盘34与该第二传动组40的带动齿盘41上。如此该第一传动组30与该第二传动组40可以同步传动。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所描述的第一传动组30的传动齿盘34是可以包含至少二片齿轮341、342,其中一齿轮341与该链条33卡接结合,并受该链条33另一端所配接的带动齿盘(未显示)驱动。而该另一齿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量杰
申请(专利权)人:杨量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