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大平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78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向社会公开了一种骑行速度、姿势均与现在城市中流行的自行车一样,在不使用时,可很方便的将前轮、手把、车座、行李架向后、向下折叠起来的自行车,折叠后其长不大于1米,高不大于0.6米,宽不大于0.2米。折叠后存车占地仅需0.2×0.6平方米,可方便的带着上、下楼梯,带入电梯,带入室内保存,或装入小轿车带出去旅行。折叠及展开过程十分简单,不用任何工具便可完成操作。任何状态下,没有不用工具可以取下的部分。(*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折叠的自行车,特别是一种折叠后便于存放的很适合城市家庭使用的折叠自行车。当今,自行车在我国城镇已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但是由于自行车数量的急聚上升,城市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城市用地紧张,自行车的保管问题就更突出。由于保管不善,自行车丢失日益严重,给城市居民造成损失。这种可以折叠,便于存放的自行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象现在流行的自行车一样骑行,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生活需要,又能在不使用时很方便的折叠,折叠后其长度不大于1米,高不大于0.6米,宽不大于0.2米。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保管,节约存车占地的自行车。本技术自行车的构思是这样的为了减小自行车的尺寸,使用小尺寸的车轮,为了保证车速能与现在流行的自行车的车速一致,故加大脚踏与后飞轮之间的传动比,以补偿车轮减小后的车速损失;在不使用时将车身缩短,并将前轮向后折叠,以减小车长;将车座及把杆、行李架向后折叠,以减小车高;进一步将车把和脚踏折叠,以减小车宽;自行车无论何时都为一个整体,任何构件不因折叠或打开操作时分离。折叠打开要方便、快捷、可靠,不使用工具。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该车结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 自行车展开及折叠后的原理图。图2 I局部图。图3 II局部图。图4 III局部图。图5 脚踏折叠原理图。实施例1参照图1中实线部分及图2、3、4给出的自行车结构。前梁(1)与前叉座(6)用铰(J)铰接,前梁(1)的上部被插销(19)锁住,前叉(5)安装在前叉座(6)中,下部安装前轮(3),上部开有孔(0)。方向杆(7)插在前叉上部,插入部位与孔(0)相对应位置开有长5~15cm长,宽等于孔(0)直径的条形孔,这样,在孔(0)上穿入一个销钉后,方向杆(7)便可在前叉上部孔中轴向运动,而不会拉掉。在插入后,铰连在方向杆(7)上的锁扣(25)将(7)与(5)扣在一起,使两者不能再发生相对移动。掌握自行车方向的把手(34)安装在方向杆(7)的上端,手把是可折叠的,见图3所示,左、右把(34)、(33)靠方向杆(7)的一端设有开有条形槽的扁铁(28)、(27),它们均插入由钢板(37)、(38)、(39)、(40)、(41)组成的孔内,并在端部设有压簧(31)、(32),下部被卡钉(35)、(36)卡住。扁铁(27)、(28)的条形槽内穿有销钉(29)、(30),在扳动连板(44)时,卡钉(35)、(36)退出,左右把在弹簧(31)、(32)的作用下弹出,并绕销钉(29)、(30)转动到左、右手把与方向杆(7)平行的位置。前梁(1)穿在固定在后梁(2)上设置的套(20)、(12)内,并由锁钉(21)或(22)锁住,当锁钉(22)或(21)置于打开位置时,前梁(1)可在套内轴向运动。安装车座的车座杆(AH)及车座撑杆(BD)分别铰接在前套(20)及前梁(1)的A点及D点,且(BD)杆的另一端铰接于(AH)杆的B点,当前梁(1)在套(20)、(12)内向后滑动时,AD伸长,则车座下降。车座(9)安装在AH杆的H端,在H点铰接,并将车座(9)上的I点与车座撑杆上的G点用(IG)杆铰接起来,即B、H、I、G四点的连线构成一个四边形,这样的结构当(AH)杆及(BD)杆向后向下运动时,车座(9)将保持原有水平位置不变。为了使车座能够按人身高由使用者升降,HB段及IG杆设计成轴向长度可调整的结构。行李架(23)铰接在后梁上的F点,且(23)上的E点与车座撑杆(BD)上的C点用连杆(CE)铰接,这样,在BD杆向下、向后方向运动时,行李架(23)绕F点作顺时针转动到虚线给出的(23′)的位置。图中IG、BD、CE及行李架上的各撑杆、后梁(2)的后端均为左右对称结构。脚踏安装在轴L上,踏动脚踏板,花盘(13)通过第一链条(14)带动安装在轴(M)上的小齿盘及大齿盘(16)(15)转动,大齿盘(15)又通过第二链条(17)带动飞轮(18)从而驱动后车轮(4)转动。轴(L)、(M)的轴承座分别固定及悬挂在后梁(2)上,且(M)的轴承座可沿后梁(2)的轴向活动,以便调整第一链条长度。见图4给出的在套(12)上设置的锁定机构,轴(21)穿过套(12),在轴(21)上,开有一个凹口,且在前梁(1)的相对位置上也开有一个横向凹槽(53),当轴(21)上的凹口正对前梁(1)时,前梁可以在套(21)内沿轴向滑动,当前梁(1)上的凹槽正对轴(21)时,将轴(21)转动90 °~270°这时轴(21)的未被削去部位刚好卡在槽(53)内,这样便锁住了前梁,使其不能运动。轴(21)的动作靠拨板(52)完成,轴(21)与拨板(52)连在一起,并在固定在拨板(52)上的齿钉(50)与固定在套(12)上的限位齿钉(49)之间装有拉簧(51),拉簧(51)与轴(21)为偏心的,图示位置轴(21)在凹口正对前梁(1)位置,如将拨板(52)顺时针转动,只要齿钉(50)越过了轴(21)与限位齿钉(49)的轴线连线位置,在弹簧(51)的作用下,拨板便带动轴(21)顺时针转动到由限位齿钉限制的另一个位置,这时轴(21)便可将前梁(1)锁住。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可用现在流行的钢丝闸来完成。该车的折叠及打开是这样的假设自行车各构件处于自行车刚使用后的状态。①向反时针方向扳动拨板(52)(可用脚蹬齿钉(50)来完成)使轴(21)凹口正对前梁(1),这时,左手扶正前把,右手向下压车座,这时,前梁(1)向车后方向运动,车座向后、向下运动,行李架绕轴F顺时针转动,直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当插销(19)接触到顶板(11)时,顶板将插销(19)顶起,前叉座上部被放开,前叉可绕(J)轴反时针转动,以便将前轮向后收拢,如图1中虚线所示。这一步完成后,再将拨板(44)拨到锁定位置,将前梁(1)锁位。②左手握住方向杆(7)上部,右手扳动连板(44),一方面连板(44)带动卡钉(35)、(36)从扁铁(27)、(28)的凹口中退出,左右把(34)、(33)在弹簧(32)、(31)的作用下自动弹出,并到达与方向杆(7)平行的位置。另一方面,连板(44)带动钢丝(45)将锁扣(25)拉动,这时再向上沿方向杆(7)轴线方向用力,将方向杆拉出后,方向杆可绕轴O转动,这时将方向杆向后折叠,折叠便完成了。折叠顺序也可先扳动连板(44),将方向机构拉出后,用左手扶住,再拨动拨板(52),收合车座及行李架部分。该车收合后,后轮悬空,前轮及行李架着地,且行李架上的(54)为左右两点着地,故前轮与行李架为三点着地。收合后前轮到行李架的长不大于1米,车座到地的距离不大于60厘米,且车座为水平方向,车最大宽度为两脚踏外沿的宽度。收合后的车如图放置时,人可骑座在车座上休息。如要行走,可手握行李架上的手把(8),将车后部悬空,前轮着地拉着车子行走,这种方式,可拉着车子上、下楼梯,拉车人只负担50%左右的车重。收合后的车,也可以竖放,即行李架上的(8)及(53)着地,这样,可减少存车占用的面积。收合后的车,也可从行李架处挂到墙上的钉子上存放。将车打开的方法是这样的①将方向杆(7)拉起,把左右把插入,卡钉(35)(36)会自动将其卡注,再将方向杆插入前叉孔内,这时锁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A、前梁(1)与前叉座(6)用铰(J)铰接,前梁(1)的上部被插销(19)锁住;B、方向杆(7)安装在前叉上部的孔中,且两者为动配合,由锁扣(25)将(7)与前叉(5)扣在一起;C、自行车的左、右把(3 4)、(33)插在由钢板(37)、(38)、(39)、(40)、(41)组成的孔内,下部被卡钉(35)、(36)卡住;D、安装车座的车座杆(AH)及车座撑杆(BD)分别铰接在前套(20)及前梁(1)的A点及D点,(BD)杆的另一端铰接于 (AH)杆的B点;E、车座(9)安装在(AH)杆的H端,在H点铰接,车座(9)上的I点与车座撑杆上的G点用(IG)杆铰接,即B、H、I、G四点的连线构成一个四边形;F、(HB)段及(IG)杆为轴向长度可调整的结构;G、行李架(2 3)铰接于后梁上的F点,且(23)上的E点与车座撑杆(BD)上的C点用连杆(CE)铰接;H、脚踏板与花盘(13)安装在一块,通过第一链条(14)、小齿盘及大齿盘(16)、(15)及第二链条(17)带动飞轮(18)从而驱动后车轮(4)转动 ;I、前梁(1)安装在后梁(2)上设置的套(20)、(12)内,且可在套内滑动,靠轴(21)及前梁上的凹槽锁定,将轴(21)上的凹口正对前梁(1),可将前梁放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大平
申请(专利权)人:吴大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