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21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的设计,主要包括电源、中继与能量信号发射系统、中继与能量信号接收系统、室内移动机器人四部分。该系统属于高频电磁理论工程与信号传输应用前沿交叉领域,解决了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上室内移动机器人供电过程中对电线的依赖,提高了室内移动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电磁兼容性佳的装置,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结构简单、高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佳的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
技术介绍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它的诞生为人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以后,机器人的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出现机器人的身影,机器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一些室内机器人供电或者充电都是通过导线直接接触进行传输的。电工设备的充电一般是通过插头和插座来进行,但是在进行大功率充电时,这种充电方式存在高压触电的危险。且由于存在摩擦和磨损,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较低,特别是在化工、采矿等一些易燃、易爆领域,极易引发大的事故。新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相结合,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完全克服了以上限制。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传统上移动机器人对电线的依赖性看,提出了给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高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佳的室内移动机器人自主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高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佳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包括: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发射端中继系统、接收端中继系统和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所述的中继与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和发射端中继系统是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包括:发射端无线通信模块、发射端DSP控制系统、DDS信号源、宽带线性功放、发射端匹配网路、电磁发射部分、发射端功率检测模块、发射端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可以有η个,η为正整数)。所述的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和接收端中继系统是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包括:电磁接收部分、接收端匹配电路、整流滤波电路、DC/DC换压电路、接收端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端DSP控制系统和接收端功率检测模块、接收端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可以有η个,η为正整数)。所述的发射端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端通信模块用于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所述的电磁发射部分和电磁接收部分用于能量在空间以磁场耦合的方式传播。所述的发射端DSP控制系统和接收端DSP控制系统用于命令的解释、执行、状态检测和控制等。所述的发射端匹配网络和接收端匹配网络用于整个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谐振匹配,实现功率传输的最大化。所述的DDS信号源用于产生高频的小功率正弦信号。所述的宽带线性功放用于将DDS信号源产生的高频小功率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所述的发射端功率检测模块和接收端功率检测模块用于进行功率的实时监测。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接收端匹配电路接收到的电能进行整流,并滤除杂波。所述的DC/DC换压电路用于将整流滤波后的能量进行电压转换,得到适合负载使用的电能。所述的发射端中继线圈和接收端中继线圈用于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能量的中继,从而能够增大电能传输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高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佳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设计系统的整体框图;图2是中继与电能信号发射系统框图;图3是中继与电能信号接收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可靠性、电磁兼容性佳的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包括: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发射端中继系统、接收端中继系统和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提供电能,发射端中继线圈与接收端中继线圈进行能量的中继传递,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来自中继与电能信号发射系统的能量,然后为室内移动机器人实时供电,并不断检测接收的功率,然后实时反馈给中继与能量信号发射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和发射端中继系统是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包括:发射端无线通信模块、发射端DSP控制系统、DDS信号源、宽带线性功放、发射端匹配网路、电磁发射部分、发射端功率检测模块、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可以有η个,η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DDS信号源给宽带线性功放输入一定功率和频率的正弦信号,该信号经过宽带线性功放放大后,然后再输入到发射端匹配网络,经过匹配后,再输入到电磁发射部分,然后能量再通过中继线圈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送。发射端无线通信模块根据中继与电能信号接收系统反馈的信息和发射端功率检测模块对宽带线性功放的功率检测,然后输出控制信号给DDS信号源使其输出新的正弦信号。如图3所示,所述的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和接收端中继系统是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包括:电磁接收部分、接收端匹配电路、整流滤波电路、DC/DC换压电路、接收端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端DSP控制系统和接收端功率检测模块、中继线圈(中继线圈可以有η个,η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中继线圈通过空间磁场耦合获得的从中继与电能信号发射系统的电磁能,然后再通过空间耦合传送给电磁接收部分,电磁接收部分通过空间磁场耦合接收来自电能和信号发射系统发射的电能,然后将电能输入到接收端匹配电路,经过匹配后再输入到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后的电能在经过DC/DC换压电路得到适合室内移动机器人使用的电能。接收端功率检测模块实时检测电磁接收部分得到的功率,然后将检测结果提供给接收端DSP控制系统,接收端DSP控制系统将收到的功率结果经过分析,然后将控制接收端无线通信模块将反馈信息发送给电能和信号发射系统。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局限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采用其它形式的同类部件或其它形式的各部件布局方式,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包括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I)、发射端中继系统(2)、接收端中继系统(3)和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4);其特征在于,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I)与发射中继系统⑵相连。接收中继系统⑶与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⑷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和发射端中继系统包括发射端无线通信模块(11)、发射端DSP控制系统(12)、DDS信号源(13)、宽带线性功放(14)、发射端匹配网路(15)、电磁发射部分(16)、发射端功率检测模块(17)、中继线圈(2)(中继线圈可以有η个,η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DDS信号源(13)与宽带线性功放(14)相连,宽带线性功放(14)与发射端匹配网络(15)相连,发射端匹配网络(15)与电磁发射部分(16)相连,电磁发射部分与发射端中继线圈(2)(发射端中继线圈可以有η个,η为正整数)相连,DDS信号源(13)又与发射端DSP控制系统(12)相连,发射端无线通信模块(11)与发射端DSP控制系统(12)相连,发射端DSP控制系统(12)又与发射端功率检测模块(17)相连,发射端功率检测模块(17)又与发射端线性功放(1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端中继系统和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包括电磁接收部分(41)、接收端匹配电路(42)、整流滤波电路(43)、DC/DC换压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无线供电技术,包括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1)、发射端中继系统(2)、接收端中继系统(3)和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4);其特征在于,电能与信号发射系统(1)与发射中继系统(2)相连。接收中继系统(3)与电能与信号接收系统(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何亚伟杨庆新张献杨晓博张雅希薛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