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协同作用处理六价铬污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0130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协同作用处理六价铬污染的方法,属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从六价铬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筛选得到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B1和一株地霉菌(Geotrichum):G1,将芽孢杆菌Bacillus和地霉菌Geotrichum单独培养,得到单一菌液,再将菌液按体积比1:1接种于同一污染水体中混合培养,用于处理六价铬污染;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芽孢杆菌和地霉菌混合接种于含铬废水中,利用两种菌剂的酸碱度(pH)耐受范围的不同,以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克服单一菌种对进水pH要求苛刻的不足,提高接种微生物对废水的初始pH耐受范围,降低预处理费用,同时提高六价铬污染废水的治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重金属铬污染的方法,具体涉及,属于环境生物工程

技术介绍
铬被广泛应用于电镀、印染、制革、冶金等行业,含铬废水和铬渣的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铬在自然界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形态存在,三价铬不易溶于水,与土壤等介质的结合力强,流动性差,毒性较小,而六价铬迀移性强,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能引起畸变和癌症,损伤内脏器官,是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工业污染物。目前治理含铬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沉淀法、萃取、反渗透、电渗析、液膜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以及生物絮凝法、生物还原法、生物吸附法等生物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有投资较大、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处理后的水质很难达到回用标准并且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而生物法处理铬污染废水主要是通过生物还原和生物吸附作用,所具有的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原料廉价,除铬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使该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还原类型可分为:1.微生物以Cr6+作为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被还原;2.微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酶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3.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次级代谢产物还原六价铬。生物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协同作用处理六价铬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铬污染土壤样品10 g加入到100 ml牛肉膏蛋白胨液态培养基中,30℃培养24 h,摇床转速为120 rpm;(2) 取步骤(1)培养液1 ml转移进100 ml无机盐液态培养基,培养基中含六价铬20 mg/L,六价铬以重铬酸钾配制,30℃培养24 h,摇床转速为120 rpm;(3) 取步骤(2)培养液 1 ml转移至100 ml无机盐液态培养基,培养基中含六价铬30 mg/L,六价铬以重铬酸钾配制,30℃培养24 h,摇床转速为120 rpm,以此类推其余条件不变以10 mg/L的增量,逐步增加六价铬的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燕滨屈毛毛许诗慧李亚飞何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