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立管承载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12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把手立管承载座,尤指一种用以调整把手高度的承载调整装置,其主要包括有一立管套及把手套,其中立管套上具有一锯齿状的弧座,把手套相对立管套弧座一端也形成有一锯齿状的卡掣块,而通过弧座及卡掣块的作用,而便于使用者依各人高度及需求调整把手,并可使立管套有效承载把手的荷重。(*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自行车把手高度的把手立管承载座,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立管套及把手套相对应锯齿的卡合,可便于调整把手的角度、高度等的把手立管式承载座。自行车是一种非常便利的代步或休闲工具,由于自行车的结构非常简单,且售价不高,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而一般自行车的控制装置,主要是在连接前轮的立管上设一把手,而骑车者则双手抓住把手两端来控制自行车的方向,而一般自行车的把手在出厂时均固定在某一高度,故使用者在购买自行车后,需按照个人高度及需求来调整把手的高度,否则骑车者将感到非常的不适。目前,一般把手高度的调整,是如图8所示,其主要是在立管50上固定一车手头60,而该车手头60一端形成有一穿设把手70的穿孔61,且该穿孔61具有一径向贯穿车手头60端部的开槽62,且开槽62两侧壁上固定有数个螺栓63,螺栓63螺紧时可夹紧把手70,使用者想要调整把手的高度时,放松螺栓63使开槽62放松,再调整把手70的角度,待调整完成后再将螺栓63螺紧,而迫紧把手70。然而上述传统固定把手的车手头,在调整把手角度及高度时,需将工具直接作用于固定把手的螺栓上,因此存在有下列的不便与缺点,诸如1.易破坏把手结构由于每次调整均需放松及螺紧固定把手的螺栓,因此,当使用者在调整后欲固定时,可能因施力不当,而使把手受夹持力的作用产生变形,而影响把手的结构。2.不能适用于直杆状的把手由于一般车手头呈直杆状,故当自行车的把手呈直杆状时,使用者跟本无法按各人高度或需求而予以调整,而需要重新更换弯曲型把手,极为不便。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便于调整把手的角度、高度及承载负重的把手立管承载座。本技术另一个目的是在于立管套的弧座是由下方托住把手套,而使立管套可同时承载把手套,并承受使用者下压的负重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立管承载座,把手立管座主要是由一供立管穿设的立管套及一套设于把手的把手套组成,其中,该立管套上形成有一供穿固立管的立管孔,另外,立管套上凹设有一具锯齿面的弧座,其中锯齿面上形成两向下相互平行且贯穿立管套底面的穿孔,而上述把手套形成有一可供穿固把手的把手孔,另外,把手套上形成有一对应立管套弧座的弧形周面卡掣块,且该卡掣块上形有与立管套锯齿面相对应的锯齿面,又该把手套卡掣块上形成有两轴间距与弧座穿孔相同的弧穿槽,又该弧状卡掣块的中心形成有一贯穿把手套两侧壁的枢孔,且该枢孔与弧穿槽连通,并在把手套的枢孔内枢设一具有两螺孔的枢轴,且螺栓分别由立管套下方依序穿经立管套弧座上的穿孔及把手套的弧穿槽,而分别与枢轴的两螺孔螺合。前述的把手立管承载座,其中,立管套立管孔的孔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切槽,且立管套一侧形成有数个贯穿切槽两侧壁的定位孔,用以供螺栓螺入后迫紧立管孔,以夹紧立管。前述的把手立管承载座,其中,把手套把手孔的孔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切槽,且把手套一侧形成有数个贯穿切槽两侧壁的定位孔,用以供螺栓螺入后迫紧把手孔,以夹紧把手。前述的把手立管承载座,其中,在把手套的卡掣块与把手孔间的侧壁上形成有一横向偷料孔的穿孔。前述的把手立管承载座,其中,在把手套上形成有两穿孔。前述的把手立管承载座,其中,在把手套的端部形成一穿经把手孔纵向偷料孔的穿孔。本技术具有下列的优点,如1.不破坏把手结构由于其调整结构是以立管套及把手套的锯齿面相互啮合完成,而免除直接调整把手的缺点,因此本技术不会破坏把手结构。2.可适用多种不同的把手由于本技术的把手套本身具有一高度,因此本技术可配合平直状的把手,使平直状的把手也可有调整高度的空间。3.可承载把手的向下荷重由于立管套的弧座是由下方托住把手套,当把手受力向下时,弧座可有效托住把手向下的荷重,而防止立管套与把手套的锯齿面相对打滑。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用以说明各组件形态及其相对关系。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用以说明其组成后的形态。图3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传统把手结合示意图。本技术是一种用以供使用者调整自行车把手高度的把手立管承载座,首先请参看图1所示,其主要是由一立管套10及一把手套20组成,其中立管套10上形成有一直立状的立管孔11,且立管孔11适合于供自行车立管30穿设,又该立管孔11孔缘适当位置处形成有一切槽12,而使立管孔11形成开口状,又立管套10一侧形成有数个定位孔13,其中定位孔13并同时贯穿切槽12的两侧壁,而分别形成沉头穿孔及螺孔,用以供螺栓14螺入后迫紧切槽12,而使立管孔11缩小以夹紧立管30;又该立管套10在相对切槽12一侧端上凹设有一用以承载荷重的弧座15,且弧座15表面上形成有可供定位的锯齿面16,又锯齿面16上适当位置处形有两呈平行且贯穿立管套10底面的穿孔17,该穿孔17适合于供螺栓18螺设把手套20;而上述把手套20一端形成有一可供把手31穿设的横向把手孔21,且该把手套20也形成有一同时贯穿其侧壁面及把手孔21孔缘的切槽22,而使把手孔21可利用切槽22而达到迫紧状,又把手套20一侧形成有数个穿经切槽22的定位孔23,且定位孔23在切槽22两侧分别形成沉头孔及螺孔,使定位孔23可分别供螺栓24螺入,以迫紧切槽22两侧壁距离,用以夹紧把手孔21内的把手31;另把手套20相对立管套10弧座15一端形成有一具弧状周面的卡掣块25,且该卡掣块25上形有适于对应立管套10锯齿面16的锯齿面26,由两锯齿面16、26的配合,而使把手套20可在立管套10上作角度的变换,又该把手套20卡掣块25上形成有两中心距离对应弧座15穿孔17轴距的弧穿槽27,且弧穿槽27适于供螺栓18穿经,又该弧状卡掣块25的中心形成有一贯穿把手套20两侧壁的枢孔28,且该枢孔28适于与两弧穿槽27连通,又枢孔28可供枢设一枢轴29,且该枢轴29上形成有两个与弧穿槽27中心距对应的螺孔290,用以供穿经弧穿槽27的螺栓18螺合。在组成时,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首先是将枢轴29穿设于把手套20的枢孔28内,同时使枢轴29的螺孔290垂直向下,再则,把手套20通过卡掣块25设于立管套10的弧座15上,而使立管套10可由弧座15承载把手套20所承受的荷重,同时由螺栓18分别穿经立管套10的穿孔17及把手套20的弧穿槽27,而分别与枢轴29上的螺孔290螺合,而使卡掣块25及弧座15上的锯齿面26、16相互啮合,使立管套10与把手套20构成一把手立管承载座;再将自行车的立管30穿设于立管套10的立管孔11内,并以螺栓14螺入立管套10侧壁的定位孔13,由旋紧螺栓14缩小切槽12的间隙,而达到迫紧立管30的目的,使把手立管座可固定于立管30上;另将把手31穿设把手套20的把手孔21内,且也由螺栓24螺入把手套20端部的定位孔23,由旋紧螺栓24迫紧切槽22的间隙,而达到夹紧把手31的目的,使把手31可固定于把手立管座上,如图2所示,即为将把手立管座固定于立管30及把手31上的形态。而当使用者欲调整把手31的高度时,使用者仅需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立管承载座,把手立管座主要是由一供立管穿设的立管套及一套设把手的把手套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立管套上形成有一供穿固立管的立管孔,另外,立管套上凹设有一具锯齿面的弧座,其中锯齿面上形成两向下相互平行且贯穿立管套底面的穿孔,所述 把手套形成有一可供穿固把手的把手孔,另外,把手套上形成有一对应立管套弧座的弧形周面卡掣块,且该卡掣块上形有与立管套锯齿面相对应的锯齿面,又该把手套卡掣块上形成有两轴间距与弧座穿孔相同的弧穿槽,又该弧状卡掣块的中心形成有一贯穿把手套两侧壁的枢孔,且该枢孔与弧穿槽连通,并在把手套的枢孔内枢设一具有两螺孔的枢轴,且螺栓分别由立管套下方依序穿经立管套弧座上的穿孔及把手套的弧穿槽,而分别与枢轴的两螺孔螺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潮湖
申请(专利权)人:金享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