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良义专利>正文

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58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轻行驶震动,减少前进阻力而且其减震装置对车辆行车产生向前推力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包括车架、鞍座、车把前叉、前轮轴、后轮轴;其中车架包括支承鞍座的竖梁、连接后轮轴的底梁;前叉包括叉肩、叉脚,管状叉脚内装置前叉减震弹簧,管状叉脚下部内装有活动拉杆,拉杆上端安设弹簧盖和螺帽,下部套穿一弹簧座,前叉减震弹簧被卡限在弹簧盖与弹簧座之间;叉脚末端向前下方伸出一延长块,延长块与拉杆通过摇板连动机构与前轮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减震装置的自行车,能有效减少自行车行驶产生的震动和减少前进阻力,同时可将减震势能转化为自行车前进势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减轻行驶震动,减少前进阻力,而且其减震装置对车辆行车产生向前推力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自行车都是刚性结构,路面稍有粗糙就会产生强烈的震荡以及产生很大的前进阻力。当自行车高速遇上障碍物时,人要受前后轮二次震荡的冲击。现在还有一些具有减震结构前叉的自行车,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减震弹簧装设于前叉的管状上肩内,可实现减轻前轮的震动,但上肩中的减震点正是受自行车前进的阻力点和推动力点的折支点上,形成相反的阻力,造成前叉容易损坏,不够耐用,效率较低;另一类是将两根减震弹簧分别装设于前叉的两脚管内,同样可以实现减震,但其减震同时抵消部分前进势能,无法为自行车提供前进推动力。另方面,一些自行车具有车架与鞍座的减震结构,其结构一般是将减震弹簧套穿于鞍座下方的竖梁上,或直接作为竖梁的全部或部分与底梁连接,减震弹簧轴线与竖梁杆的轴线基本处于同一垂线上。上述两种减震结构可以实现自行车车架减震,但使用者在自行车跃起下落时的产生重力抵消减震弹簧对车架的前进推力,减震结构同样无法为自行车提供前进推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能有效减少自行车行驶震动,减少前进阻力,同时将减震势能转化为自行车前进势能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本技术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车架、鞍座、车把、前叉、前轮轴、后轮轴;其中车架包括支承鞍座的竖梁、减震弹簧连接后轮轴的底梁;前叉包括叉肩、叉脚,管状叉脚内装置前叉减震弹簧,其特征在于管状叉脚下部内装有活动拉杆,拉杆上端安设弹簧和螺帽,下部套穿一弹簧座,前叉减震弹簧被卡限在弹簧盖与弹簧座之间;叉脚末端向前下方伸出一延长块,延长块与拉杆通过摇板连动机构与前轮轴连接。上述的连动机构包括一摇板,摇板的前端固接于前轮轴上,摇板中部与延长块末端枢接,拉杆下端与摇板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连接形式为拉杆下端直接与摇板后端枢接,或拉杆下端活动节枢接摇板后端。前轮随路面的高低产生跳跃,同时前叉的减震弹簧反复的压迫摇板,摇板推动前轮向前。也就是,当前轮因路面不平而跳起时,摇板压迫拉杆,拉杆顶压前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收缩,减少车身震动;当前轮下落时,减震弹簧释放,顶压拉杆,拉动摇板后端向上,摇板前端相应向前下方顶推前轮,令车身向前。摇板被前轮每向上腾起一次,就产生着驱动车身向前移一次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前轮起伏成正比。在行车过程中,前叉减震弹簧反复推动的作用力,大大节省自行车驾驶者力气。所述的竖梁为折线形的两段,上段为竖直并与自行车鞍座连接,下段向自行车后方延伸并与连接底梁,其中下段的全部或部分安装车架减震弹簧。当车身跳起时,车架减震弹簧收缩释放,减少车身震动;同时产生推车身向前的力,可分为竖直方向作用于鞍座的力和推动车身向前的水平推力。本技术的带减震装置助力的自行车,主要通过对前叉减震结构及车架减震结构的改造,不但能有效减少自行车行驶产生得震动,减少前进阻力同时可将减震势能转化为自行车前进势能;另外,前叉不直接与自行车前轮轴连接,减少前叉受到得冲击,延长前叉及零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前叉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拉杆及前叉减震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作进一步说明。参看图1,本技术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由竖梁11、横梁12、底梁13、斜梁14相互焊接构成,斜梁的中部焊接加强梁15,加强梁另一段焊接于竖梁和横梁的交汇处;为简化设计及适应女士使用,可省略横梁及加强梁;竖梁上端支承鞍座,底梁连接后轮轴7。为方便驾驶者安放工具、雨衣或货物等,竖梁后方固接一储物箱16,储物箱后方活接货物后架17,货物后架下端采用支撑杆支撑在底梁13上。竖梁11为成折线形的两段,上段112为竖直并与自行车鞍座连接,下段113向自行车后方延伸并与连接13底梁,其中下段的上部安装车架减震弹簧114。车架前端连接前叉3,前叉的上部为叉肩31,叉肩上端连接车把4,车把的直通段侧向为L形,两车把内侧安装有车篮41,车篮可设置为婴儿座或作安放肉菜蓝使用。前叉的下部为管状叉脚32,叉脚32通过连动机构与前轮轴6连接。参看图2、图3,叉脚32下部内装有活动拉杆33,拉杆上方留有空隙供拉杆上下运动。拉杆上端安设弹簧盖与螺帽34,下部套穿一弹簧座36,前叉减震弹簧35被卡限在弹簧盖与弹簧座之间;叉脚末端向前下方伸出一象鼻形延长块37。延长块37端部枢接在一摇板38的中部,摇板前端固接于前轮轴6上,摇板后端与拉杆活动节39下端枢接,活动节上端枢接拉杆下端。权利要求1.一种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车架(1)、鞍座、车把(4)、前叉(3)、前轮轴(6)、后轮轴(7);其中车架包括支承鞍座的竖梁(11)、连接后轮轴的底梁(13);前叉包括叉肩(31)、叉脚(32),管状叉脚内装置前叉减震弹簧(35),其特征在于管状叉脚下部内装有活动拉杆(33),拉杆上端安设弹簧盖与螺帽(34),下部套穿一弹簧座(36),前叉减震弹簧被卡限在弹簧盖与弹簧座之间;叉脚末端向前下方伸出一延长块(37),延长块与拉杆通过摇板连动机构与前轮轴连接(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动机构包括一摇板(38),摇板的前端固接于前轮轴(6)上,摇板中部与延长块(37)末端枢接,拉杆(33)下端活动节(39)与摇板后端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连接形式为拉杆(33)下端直接与摇板(38)后端枢接,或拉杆(33)下端枢接一活动节(39),活动节(39)另一端以摇板(38)后端枢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梁(11)为折线形的两段,上段(112)为竖直并与自行车鞍座连接,下段(113)向自行车后方延伸并与连接底梁(13),其中下段的全部或部分安装车架减震弹簧(1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梁(11)后方固接一储物箱(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物箱(16)后方活固接货物后架(17)。货物后架下端采用支撑杆支撑在底梁(13)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肩(31)上端连接两直通段侧向为L形的车把(4),两车把内侧安装有婴儿座、菜篮两用架(4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减轻行驶震动,减少前进阻力而且其减震装置对车辆行车产生向前推力的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其包括车架、鞍座、车把前叉、前轮轴、后轮轴;其中车架包括支承鞍座的竖梁、连接后轮轴的底梁;前叉包括叉肩、叉脚,管状叉脚内装置前叉减震弹簧,管状叉脚下部内装有活动拉杆,拉杆上端安设弹簧盖和螺帽,下部套穿一弹簧座,前叉减震弹簧被卡限在弹簧盖与弹簧座之间;叉脚末端向前下方伸出一延长块,延长块与拉杆通过摇板连动机构与前轮轴连接。本技术的带减震装置的自行车,能有效减少自行车行驶产生的震动和减少前进阻力,同时可将减震势能转化为自行车前进势能。文档编号B62K25/04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减震助力装置的自行车,包括车架(1)、鞍座、车把(4)、前叉(3)、前轮轴(6)、后轮轴(7);其中车架包括支承鞍座的竖梁(11)、连接后轮轴的底梁(13);前叉包括叉肩(31)、叉脚(32),管状叉脚内装置前叉减震弹簧(35),其特征在于:管状叉脚下部内装有活动拉杆(33),拉杆上端安设弹簧盖与螺帽(34),下部套穿一弹簧座(36),前叉减震弹簧被卡限在弹簧盖与弹簧座之间;叉脚末端向前下方伸出一延长块(37),延长块与拉杆通过摇板连动机构与前轮轴连接(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良义
申请(专利权)人:郑良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