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372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5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它包括三根平行排列的传动缆、第一能量转化器和第二能量转化器,所述传动缆有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和从动端,所述传动缆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一能量转化连接,所述传动缆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二能量转化器连接,所述传动缆由外壳和柔性内芯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传动缆之间能够实现互相备份,从而提高安全性,传动缆具有柔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能量转化器能够取代原本的差速器,从而实现了汽车设备的简化,减少了汽车的零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发动机前置,但是驱动轮位于车后的设计,现有的技术是通过传动轴传动,但是由于传动轴是硬轴,而且传动轴又必须设置在车底,所以很有可能被外部物体碰触而伤害,而硬轴又没有弹性,从而造成传动轴损伤,对驾驶者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柔性传动的汽车内部传动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包括三根平行排列的传动缆、第一能量转化器和第二能量转化器,所述传动缆有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和从动端,所述传动缆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一能量转化连接,所述传动缆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二能量转化器连接,所述传动缆由外壳和柔性内芯组成。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第一能量转化器由两个差速器和三个万向节组成。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第二能量转化器由两个差速器和三个万向节组成。作为优选,本技术的三个所述传动缆平行设置,位于中间的传动缆的直径是相邻传动缆直径的两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传动缆之间能够实现互相备份,从而提高安全性,传动缆具有柔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能量转化器能够取代原本的差速器,从而实现了汽车设备的简化,减少了汽车的零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第一能量转化器1,第二能量转化器2,第一传动缆3,第二传动缆4,第三传动缆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包括三根平行排列的传动缆、第一能量转化器I和第二能量转化器2,传动缆有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和从动端,传动缆的主动端与第一能量转化连接,传动缆的从动端与第二能量转化器2连接,传动缆由外壳和柔性内芯组成。本实施例中,三根传动缆分别为第一传动缆3、第二传动缆4和第三传动缆5,第二传动缆4的直径最大,所以第二传动缆4是主传动缆,用于主要传动,然而当主传动缆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传动缆3和第三传动缆5组合形成替代。传动缆的柔性内芯套装与外壳,并且柔性内芯与第一能量转化器1、第二能量转化器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能量转化器I由两个差速器和三个万向节组成。能够有效分配能源,而且不造成硬性连接。两个差速器分别为第一差速器和第二差速器,所述第二差速器通过万向节与第二传动缆4的主动端连接,第一传动缆3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一差速器连接,第三传动缆5为备用传动缆,通常的情况下处于悬空状态,当其他两根传动缆出现问题的时候实现更换。本实施例中,第二能量转化器2由两个差速器和三个万向节组成。第二能量转化器2的结构与第一能量转化器I结构类似。本实施例中,三个传动缆平行设置,位于中间的传动缆的直径是相邻传动缆直径的两倍。本实施例中,汽车内部传动装置使用的时候,第一能量转动器与变速箱上的轴连通,第二能量转化器2作为后轮总成,将能量传递给后轮两个半轴,实现汽车运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平行排列的传动缆、第一能量转化器和第二能量转化器,所述传动缆有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和从动端,所述传动缆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一能量转化连接,所述传动缆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二能量转化器连接,所述传动缆由外壳和柔性内芯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转化器由两个差速器和三个万向节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能量转化器由两个差速器和三个万向节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传动缆平行设置,位于中间的传动缆的直径是相邻传动缆直径的两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了一种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它包括三根平行排列的传动缆、第一能量转化器和第二能量转化器,所述传动缆有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和从动端,所述传动缆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一能量转化连接,所述传动缆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二能量转化器连接,所述传动缆由外壳和柔性内芯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传动缆之间能够实现互相备份,从而提高安全性,传动缆具有柔性,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能量转化器能够取代原本的差速器,从而实现了汽车设备的简化,减少了汽车的零部件。【IPC分类】B60K17-12【公开号】CN204547772【申请号】CN201520267572【专利技术人】刘富豪, 蒋汉军 【申请人】盐城工学院【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平行排列的传动缆、第一能量转化器和第二能量转化器,所述传动缆有两端,分别为主动端和从动端,所述传动缆的主动端与所述第一能量转化连接,所述传动缆的从动端与所述第二能量转化器连接,所述传动缆由外壳和柔性内芯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豪蒋汉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