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道路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997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道路隧道,包括呈矩形状的隧道本体,隧道本体内沿竖向设置有第一隔墙,第一隔墙将隧道本体分为位于左侧的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的辅助空间,行车空间内沿水平设置有行车隔板,行车隔板将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和下层行车空间,辅助空间内沿水平向设置有辅助隔板,辅助隔板将辅助空间分为位于上部的烟道和位于下部的电缆隧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单层道路隧道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小建设用地宽度,适用于当受建设条件限制,施工用地宽度有特殊要求而拟采用明挖法建设的道路隧道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
,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明挖法修建的双层道路隧道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道路隧道的应用越来越多。道路隧道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一般需根据地质、埋深、环境条件综合考虑后选用,由于城市道路隧道埋深一般较浅,多处于土层中,故采用明挖法修建的最多。采用明挖法修建的道路隧道根据车道数量的不同,可选用单孔矩形结构、双孔矩形结构或双孔一管廊的矩形结构,但一般均为单层结构。单层道路隧道结构宽度较大,参考图1,以双向4车道的单层矩形隧道为例,它包括位于两侧的行车空间15和位于中部的电缆隧道16,其结构宽度一般需20?23m,既有道路宽度较窄时,如果采用明挖法修建隧道,开挖宽度太大,会造成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困难或道路两侧拆迀量过大等问题;如果改用盾构法修建隧道,则埋深需要加大,相应增加了隧道长度,工程经济性较差,且两端需要明挖法隧道衔接,依旧规避不了上述问题。所以在建设用地宽度受到限制时,如何采用明挖法修建道路隧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明挖法施工并可减小用地宽度的双层道路隧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道路隧道,包括呈矩形状的隧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内沿竖向设置有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隧道本体分为位于左侧的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的辅助空间,所述行车空间内沿水平设置有行车隔板,所述行车隔板将所述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和下层行车空间,所述辅助空间内沿水平向设置有辅助隔板,所述辅助隔板将所述辅助空间分为位于上部的烟道和位于下部的电缆隧道。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隔板位于所述行车隔板下方,所述第一隔墙沿隧道纵向等间距设置有分别用于将上层行车空间、下层行车空间与烟道接通的排烟阀。进一步地,沿隧道纵向所述行车空间外侧等间距设置有疏散空间,所述疏散空间与所述辅助空间相对设置,所述疏散空间与行车空间通过竖向布设的第二隔墙隔断,所述疏散空间被横向布置的疏散隔板分为位于上部疏散通道和下层疏散通道,所述疏散隔板与所述行车隔板等高,所述疏散隔板与所述下层疏散通道底部通过疏散楼梯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墙上设置有用于将上层行车空间与上部疏散通道连通的上层隧道防火门和用于将下层行车空间与下部疏散通道连通的下层隧道防火门。本技术提出的双层道路隧道方案与传统的单层道路隧道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小建设用地宽度,适用于当受建设条件限制,施工用地宽度有特殊要求而拟采用明挖法建设的道路隧道工程。【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单层道路隧道示意图;图2为未配备疏散空间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配备疏散空间的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的单层道路隧道,已在
技术介绍
中作了详细说明,于此不再赘述。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层道路隧道,包括呈矩形状的隧道本体,在隧道本体内沿竖向设置有第一隔墙3,第一隔墙3将隧道本体分为位于左侧的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的辅助空间,行车空间内沿水平设置有行车隔板4,行车隔板4将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1和下层行车空间2,辅助空间内沿水平向设置有辅助隔板5,辅助隔板5也将辅助空间分为位于上部的用于排烟的烟道6和位于下部的用于电缆铺设的电缆隧道7。本实施例的辅助隔板5位于行车隔板4下方,可以实现上层行车空间1和下层行车空间2共用烟道6的目的,在第一隔墙3沿隧道纵向等间距设置有分别用于将上层行车空间1、下层行车空间2与烟道6接通的排烟阀8,以实现上层行车空间1和下层行车空间2内的烟气均可进入烟道6o为了满足隧道本体内人员的疏散安全需要,沿隧道纵向,在行车空间外侧等间距(根据规范不超过250m)设置有疏散空间,疏散空间与辅助空间相对设置,疏散空间与行车空间通过竖向布设的第二隔墙9隔断,疏散空间被横向布置的疏散隔板10分为位于上部疏散通道11和下层疏散通道15,疏散隔板10与行车隔板4等高,疏散隔板10与下层疏散通道15底部通过疏散楼梯12连接。另外,在第二隔墙9上设置有用于将上层行车空间1与上部疏散通道11连通的上层隧道防火门13和用于将下层行车空间2与下部疏散通道15连通的下层隧道防火门14。事故工况下,上层行车空间1和下层行车空间2内人员通过隧道防火门及疏散楼梯12可互为疏散。本实施例提出的双层道路隧道方案与传统的单层道路隧道相比,对于双向4车道隧道,结构宽度可以由单层的22m左右减小为13m左右,对于双向6车道隧道,结构宽度可以由单层的28m左右减小为16m左右。本实施例可以大幅度减小建设用地宽度,当受建设条件限制,施工用地宽度有特殊要求时,对拟采用明挖法建设的道路隧道工程可充分发挥双层道路隧道的优势。另外,本实施例对火灾工况下隧道内排烟道、疏散通道的设置方法均进行了详细考虑,可以满足不同长度隧道的需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双层道路隧道,包括呈矩形状的隧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内沿竖向设置有第一隔墙(3),所述第一隔墙(3)将隧道本体分为位于左侧的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的辅助空间,所述行车空间内沿水平设置有行车隔板(4),所述行车隔板(4)将所述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I)和下层行车空间(2),所述辅助空间内沿水平向设置有辅助隔板(5),所述辅助隔板(5)将所述辅助空间分为位于上部的烟道(6)和位于下部的电缆隧道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道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隔板(5)位于所述行车隔板(4)下方,所述第一隔墙(3)沿隧道纵向等间距设置有分别用于将上层行车空间(I)、下层行车空间(2)与烟道(6)接通的排烟阀(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道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沿隧道纵向所述行车空间外侧等间距设置有疏散空间,所述疏散空间与所述辅助空间相对设置,所述疏散空间与行车空间通过竖向布设的第二隔墙(9)隔断,所述疏散空间被横向布置的疏散隔板(10)分为位于上部疏散通道(11)和下层疏散通道(15),所述疏散隔板(10)与所述行车隔板(4)等高,所述疏散隔板(10)与所述下层疏散通道(15)底部通过疏散楼梯(1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道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墙(9)上设置有用于将上层行车空间(I)与上部疏散通道(11)连通的上层隧道防火门(13)和用于将下层行车空间(2)与下部疏散通道(15)连通的下层隧道防火门(1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道路隧道,包括呈矩形状的隧道本体,隧道本体内沿竖向设置有第一隔墙,第一隔墙将隧道本体分为位于左侧的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的辅助空间,行车空间内沿水平设置有行车隔板,行车隔板将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和下层行车空间,辅助空间内沿水平向设置有辅助隔板,辅助隔板将辅助空间分为位于上部的烟道和位于下部的电缆隧道。本技术与传统的单层道路隧道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小建设用地宽度,适用于当受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道路隧道,包括呈矩形状的隧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内沿竖向设置有第一隔墙(3),所述第一隔墙(3)将隧道本体分为位于左侧的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的辅助空间,所述行车空间内沿水平设置有行车隔板(4),所述行车隔板(4)将所述行车空间分为上层行车空间(1)和下层行车空间(2),所述辅助空间内沿水平向设置有辅助隔板(5),所述辅助隔板(5)将所述辅助空间分为位于上部的烟道(6)和位于下部的电缆隧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清孙文昊薛光桥梁艳赵强政唐雄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