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之松专利>正文

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8896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包括左换挡杆、右换挡杆、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以及连接轴,左换挡杆位于左支撑座的外侧,右换挡杆位于右支撑座的外侧,左换挡杆底端与连接轴左端连接,连接轴穿过左支撑座与右支撑座,其右端与右换挡杆底端连接,左支撑座与右支撑座之间还设置有横梁,位于连接轴上部左换挡杆与右换挡杆之间设置有与连接轴交错隔开的凹形连杆;位于左支撑座与右支撑座之间的凹形连杆底部设置有第一调节块,第一调节块靠近右支撑座,位于左支撑座与右支撑座之间的连接轴底部设置有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位于连接轴的中部,第三调节块靠近连接轴的左端。该双换挡装置左右驾驶室都能自如的操作,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运梁车是运用于高速铁路建设中桥梁施工时,同架桥机配合使用以运输大型整孔箱型梁的重型运输设备。因在施工现场无法掉头转向,因此运梁车在车尾处还有一副车,副车内设引导员,不须掉头就能实现双向操控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运梁车的左右驾驶室操控不灵活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该双换挡装置左右驾驶室都能自如的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包括左换挡杆、右换挡杆、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以及连接轴,所述左换挡杆位于所述左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右换挡杆位于所述右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左换挡杆底端与所述连接轴左端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其右端与所述右换挡杆底端连接,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还设置有横梁,位于所述连接轴上部所述左换挡杆与所述右换挡杆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交错隔开的凹形连杆;位于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的所述凹形连杆底部设置有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靠近所述右支撑座,位于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的所述连接轴底部设置有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中部,所述第三调节块靠近所述连接轴的左端。进一步,所述凹形连杆底部与所述连接轴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调节块与所述第二调节块均与变速箱的选档拉丝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块与所述横梁均与变速箱的挂档拉丝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块上面设置有供所述选档拉丝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块上面设置有供所述选档拉丝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调节块上面设置有供所述挂档拉丝连接的第三通孔,所述横梁上面设置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供所述挂档拉丝穿过。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左换挡杆之间为销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右换挡杆之间为销轴连接;所述凹形连杆与所述左换挡杆之间为销轴连接,所述凹形连杆与所述右换挡杆之间为销轴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块与所述第二调节块之间的轴向距离为15cm。进一步,所述横梁与所述左支撑座以及所述右支撑座一体成型。本技术的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工作原理:当驾驶员操作换档杆左右推动时,通过控制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的距离来达到控制选档拉丝选档拨叉;当驾驶员操作换档杆前后推动时,通过控制第三调节块与横梁之间的距离调控挂档拉丝挂档拨叉以达到切换档位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通过控制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的距离来达到控制选档拉丝选档拨叉,通过控制第三调节块与横梁之间的距离调控挂档拉丝挂档拨叉以达到切换档位的目的,使得左右驾驶室都能自如的操作,并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示:1、左换挡杆,2、右换挡杆,3、左支撑座,4、右支撑座,5、连接轴,6、横梁,7、凹形连杆,8、第一调节块,9、第二调节块,10、第三调节块,11、选档拉丝,12、挂档拉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一种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包括左换挡杆1、右换挡杆2、左支撑座3、右支撑座4以及连接轴5。左换挡杆I位于左支撑座3的外侧,右换挡杆2位于右支撑座4的外侧。左换挡杆I底端与连接轴5左端通过销轴连接。连接轴5穿过左支撑座3与右支撑座4,其右端与右换挡杆2底端连接。左支撑座3与右支撑座4之间还设置有横梁6。位于连接轴5上部左换挡杆I与右换挡杆2之间设置有与连接轴5交错隔开的凹形连杆7。凹形连杆7与左换挡杆I之间为销轴连接,凹形连杆7与右换挡杆2之间为销轴连接。位于左支撑座3与右支撑座4之间的凹形连杆底部设置有第一调节块8,第一调节块8靠近右支撑座。凹形连杆底部与连接轴5位于同一水平面。位于左支撑座3与右支撑座4之间的连接轴5底部设置有第二调节块9与第三调节块10。第二调节块9位于连接轴5的中部,第三调节块10靠近连接轴5的左端。第一调节块8与第二调节块9均与变速箱的选档拉丝11连接;第三调节块10与横梁6均与变速箱的挂档拉丝12连接。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块8上面设置有供选档拉丝11连接的第一通孔。第二调节块9上面设置有供选档拉丝11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三调节块10上面设置有供挂档拉丝12连接的第三通孔,横梁6上面设置与第三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供挂档拉丝12穿过。第一调节块8与第二调节块9之间的轴向距离优选为15cm。横梁6与所述左支撑座3以及所述右支撑座4 一体成型。当驾驶员操作换档杆左右推动时,通过控制第一调节块8与第二调节块9的距离来达到控制选档拉丝11选档拨叉;当驾驶员操作换档杆前后推动时,通过控制第三调节块10与横梁6之间的距离调控挂档拉丝12挂档拨叉以达到切换档位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换挡杆、右换挡杆、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以及连接轴,所述左换挡杆位于所述左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右换挡杆位于所述右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左换挡杆底端与所述连接轴左端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其右端与所述右换挡杆底端连接,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还设置有横梁,位于所述连接轴上部所述左换挡杆与所述右换挡杆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交错隔开的凹形连杆;位于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的所述凹形连杆底部设置有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靠近所述右支撑座,位于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的所述连接轴底部设置有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中部,所述第三调节块靠近所述连接轴的左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连杆底部与所述连接轴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调节块与所述第二调节块均与变速箱的选档拉丝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块与所述横梁均与变速箱的挂档拉丝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块上面设置有供所述选档拉丝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块上面设置有供所述选档拉丝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调节块上面设置有供所述挂档拉丝连接的第三通孔,所述横梁上面设置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供所述挂档拉丝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左换挡杆之间为销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右换挡杆之间为销轴连接;所述凹形连杆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梁车用的双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换挡杆、右换挡杆、左支撑座、右支撑座以及连接轴,所述左换挡杆位于所述左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右换挡杆位于所述右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左换挡杆底端与所述连接轴左端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其右端与所述右换挡杆底端连接,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还设置有横梁,位于所述连接轴上部所述左换挡杆与所述右换挡杆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轴交错隔开的凹形连杆;位于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的所述凹形连杆底部设置有第一调节块,所述第一调节块靠近所述右支撑座,位于所述左支撑座与所述右支撑座之间的所述连接轴底部设置有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所述第二调节块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中部,所述第三调节块靠近所述连接轴的左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之松
申请(专利权)人:郑之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