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7856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为克服无法便捷地自动调节支撑位置、当车身放于支撑装置上时不能进行高度调节与当车身高度较高时不能保证试验过程中车身稳定性的问题。其包括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可调式支撑装置与底座。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1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安装在底座上,1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1号横向导轨(2-1)上,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2号横向导轨(2-2)上;横向移动装置安装在1号横向导轨(2-1)与2号横向导轨(2-2)上为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态试验领域中的一种支撑装置,更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振动噪声性能已成为汽车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车身设计的合理性,对汽车可靠性、安全性、动力影响特性都有直接的影响。作为一个弹性系统,车身在外界的时变激励作用下将产生振动。当外界激振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接近时,将产生共振,导致汽车的噪声、振动变大。业界将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英文缩写为NVH(Noise, Vibrat1n, Harshness),统称为车辆的NVH问题,为了使汽车具有较好的NVH性能,在设计中,常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但是汽车结构复杂,建立有限元模型时,边界条件的处理及力学模型的简化上,往往与实际结构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通过模态试验得到模态参数,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从而优化设计结构,达到预定的要求。要进行模态试验,为保证试验的正常方便的进行,就要有专门的支撑装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101813514 B,授权公告日为2011.11.09,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移动式汽车车身模态试验台”,该支撑装置主要功能是让车身试验台移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103063390 A,申请公布日为2013.04.2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水平模态试验吊挂装置”,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103063393 A,申请公布日为2013.04.24,专利技术名称为“水平模态试验吊挂装置”,这两种支撑装置主要功能是将物件吊挂起来进行试验,以减小束缚和摩擦,但吊挂装置结构复杂,操作困难。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1575894U,授权公告日为2010.09.08,专利技术名称为“车体模态试验支承装置”,该支撑装置采用弹簧作为车体下部弹性支承,可以调整空气弹簧之间的距离。但其测试结果误差较大,因为其测试的是车身和支撑装置组成的整体模态特性。且支撑装置不能进行支撑高度的调节,不能保证车体的稳定性,不能精确保证支撑位置之间的距离,且调节方向单一,调节机构复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1429494¥,授权公告日为2010.03.2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模态试验弹性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主要通过对空气弹簧的充放气进行支持高度的调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1615822 U授权公告日为2010.10.2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汽车模态试验用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以通过螺杆机构进行高度调节。但其不能方便地实现横向和纵向宽度自动调节;在车身较高时,不能保证车体的稳定性;而且只能在车体未放在支撑装置上时调节,当车体放到支持装置上后不能对其高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便捷地自动调节支撑位置、当车身放于支撑装置上时不能进行高度的调节与当车身高度较高时不能保证试验过程中车身稳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可调式支撑装置与底座。所述的底座由I号底座与2号底座组成,I号底座与2号底座平行对正水平地放置。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包括前排横向移动装置与后排横向移动装置。所述的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I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即纵向移动装置安装在平行对正水平地放置的I号底座与2号底座上;1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I号横向导轨上,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2号横向导轨上;前排横向移动装置安装在I号横向导轨上为固定连接,前排横向移动装置和I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后排横向移动装置安装在2号横向导轨上为固定连接,后排横向移动装置和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排横向移动装置和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是指:后排横向移动装置中的I号横向支架与2号横向支架的一端依次和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中的3号支撑底座与4号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更确切地说,I号横向支架与2号横向支架的一端依次和3号支撑底座与4号支撑底座上的矩形凸台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排横向移动装置和I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是指:前排横向移动装置与后排横向移动装置结构相同;前排横向移动装置中的I号横向支架与2号横向支架的一端依次和I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中的I号支撑底座与2号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更确切地说,前排横向移动装置中的I号横向支架与2号横向支架的一端依次和I号支撑底座与2号支撑底座上的矩形凸台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2号横向导轨上是指: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通过3号支撑底座的底座底盘装入2号横向导轨的倒T字形的凹槽中为滑动配合,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通过4号支撑底座的底座底盘装入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右侧的2号横向导轨的倒T字形的凹槽中为滑动配合。I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I号横向导轨上是指:1号可调式支撑装置通过I号支撑底座的底座底盘装入I号横向导轨的倒T字形的凹槽中为滑动配合,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通过2号支撑底座的底座底盘装入I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右侧的2号横向导轨的倒T字形的凹槽中为滑动配合。技术方案中所述的I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结构相同,皆包括有支撑顶盘、支撑螺杆、支撑底座与紧固螺钉;所述的支撑顶盘通过其支撑杆中的小直径杆插入支撑螺杆上端的盲孔中为转动连接,紧固螺钉安装在支撑螺杆上的紧固螺纹孔中,支撑螺杆的下端装入支撑底座中底座支杆的孔内为螺纹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排横向移动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螺杆、横向移动电机、I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2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I号横向支架、2号横向支架;其中:1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与2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结构相同。所述的横向移动螺杆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横向移动螺杆的两端为光杆;所述的I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与2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为L形结构件;所述的I号横向支架与2号横向支架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并且I号横向支架与2号横向支架一端的螺纹孔的螺纹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的横向移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横向移动螺杆的一端相连接,I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与2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的一端套装在横向移动螺杆的两端,I号横向支架与2号横向支架套装在I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与2号横向移动电机支架之间的横向移动螺杆上为螺纹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还包括I号纵向导轨、2号纵向导轨、I号纵向移动电机支架、2号纵向移动电机支架、纵向移动电机、纵向移动螺杆、I号纵向支架和2号纵向支架;其中号纵向移动电机支架与2号纵向移动电机支架结构相同。所述的I号横向导轨通过其下面的I号T型支架装入I号纵向导轨的倒T字形的凹槽中为滑动配合,I号横向导轨下面的2号T型支架装入2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用型车身模态试验支撑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可调式支撑装置与底座;所述的底座由1号底座(1‑1)与2号底座(1‑2)组成,1号底座(1‑1)与2号底座(1‑2)平行对正水平地放置;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包括前排横向移动装置与后排横向移动装置;所述的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1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安装在底座上,即纵向移动装置安装在平行对正水平地放置的1号底座(1‑1)与2号底座(1‑2)上;1号可调式支撑装置、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1号横向导轨(2‑1)上,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安装在纵向移动装置中的2号横向导轨(2‑2)上;前排横向移动装置安装在1号横向导轨(2‑1)上为固定连接,前排横向移动装置和1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2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后排横向移动装置安装在2号横向导轨(2‑2)上为固定连接,后排横向移动装置和3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与4号可调式支撑装置之间为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明陈刚王登峰姜洋王连会史天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