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育闽专利>正文

多功能母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44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功能母子车由自行车和边车组合而成。边车的车斗由十块互相铰接的板子组成,各板可折叠重合,并可变换成成人坐椅,婴儿卧斗、幼儿坐斗等多种形式,具有载货拉物、携带成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多种功能。婴儿卧斗及坐斗有围栏,坐斗还设有桌面和安全带,安全舒适。边车不用时可折叠,存放和携带方便,占地面积小。(*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自行车与边车相组合的多功能母子车,属交通运输工具。自行车边车种类繁多,但大多设计成坐椅形式,没有围栏,也不能睡躺,因此只适合于携带成人或较大的孩子,对于出生不久的婴儿和正在学步的幼儿尚没有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边车,虽然也有人自制有围栏的边车专用于携带幼儿,但一般都是固定式,不能折叠,边车存放占地大,而且只能儿童专用,不能成人、幼儿兼用。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车可折叠,携带、存放方便,变换形式多样,既能拉货载物携带成人,又能携带儿童,特别适合于婴幼儿童坐、卧的安全、舒适的多功能母子车。本技术母子车由自行车和边车组合而成,边车由车架、车斗、小车轮、脚踏等部件组成,边车通过固定在自行车后轮轴及后平叉上的连接板(17)与自行车相挂接,小车轮(15)通过轮叉(14)与车架相连接。车架(12)为立体框架结构,车架的左端通过销栓A与连接板(17)上的孔a相接插,车架前横梁上有一个向上伸出的吊耳(11),以蝶形螺栓连接该吊耳和固定在自行车后叉杆(20)上的管抱(21),使车架与自行车之间锁紧。车架(12)的右端通过销栓B与轮叉(14)上的孔b相接插,并以蝶形螺栓连接孔c和孔d,使车架与轮叉锁紧。边车的车斗由前端板(1)、后端板(4)、左前旁板(8)、左中旁板(9)、左后旁板(10)、右前旁板(5)、右中旁板(6)、右后旁板(7)及底板(3)、枕板(2)等十块板子组成,其中,左前、左后两旁板(8)和(10)分别铰接于左中旁板(9)的两侧;右前、右后两旁板(5)与(7)分别铰接于右中旁板(6)的两侧,底板(3)的一端与后端板(4)铰接,另一端固定一个向前伸出的框架(24),供枕板(2)嵌装或搁置;左中旁板(9)和右中旁板(6)分别铰接于车架(12)的左、右两端而可折叠变换,左右旁板在直立状态时即为车斗的围栏,当向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而搁置于车架上时,即成为坐椅的坐板。底板(3)铰接于车架的后横梁上,其处于水平状态且搁置于车架上时,可作车斗的底板,将其向上翻转成直立状态时即成为坐椅的靠背。按上述变换方式,本母子车的边车车斗可变换成三种形式1.底板(3)处于水平位置,并搁置于车架上,各旁板和端板围于底板的周围,端板和各旁板之间分别以插销连接,枕板(2)搁置于框架(24)上,即为婴儿卧床;2.以一根金属棒穿入板(5)和板(8)的孔e、f中,棒端以蝶形螺母(22)锁紧,然后将上述卧床的枕板(2)取出,搁置于金属棒及设于前端板内侧面的卡扣上,枕板即成小桌面,(见图3)。这时卧斗即成幼儿坐斗,将一安全带(25)的一端穿入金属棒,另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幼儿坐于斗内底板(3)上两腿从底板前端的框架(24)内伸出,安全带夹于两腿之间;3.拆除旁板与端板之间的连接插销,抽除金属棒,并将枕板(2)放回金属框并嵌合在框上,前、后两端板向内折转使其与底板重叠,将底板前端掀起并绕车架后梁旋转180°呈水平状态(见图5),分别将板(10)和板(8)向内折转而与板(9)重叠,板(7)和板(5)向内折而与板(6)重叠,再将板(9)和板(6)分别折向车架,并搁置在车架上成坐板,最后将处于水平状态的底板(3)向上旋转90°成直立状态而作坐椅靠背(见图4),再以一冂形拉杆(23)套于靠背的上部,拉杆的两端呈弯钩,分别钩于车架的吊耳孔内。综上所述,本技术母子车可变换成儿童卧车、儿童坐斗及成人坐椅,可携带成人、儿童也可载货拉物。特别适合于携带婴儿和幼儿,使用安全、舒适。本母子车边车可脱离自行车折叠存放,占地面积小,携带方便。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边车车架与自行车及小车轮轮叉之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2为车斗的卧床形式。图3为车斗的坐斗形式。图4为车斗的坐椅形式。图5为车斗各板连接及旋转方式示意图。图6为边车折叠后挂于自行车旁携带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枕板(2)和框架(24)设计成由后向前逐渐减小的梯形,使组合成的卧斗和坐斗前端较小,可减小行驶中的阻力,框架(24)略上翘一定角度,与之相交接的在前旁板和右旁旁板的下底边也设计成一定的斜度,这样,组合而成的卧斗枕部较高,头部舒适,同时因底部上翘也有利于减少阻力。枕板(2)的一面光滑,作桌面,另一面可钉上软垫作枕头用。卧斗和坐斗上可设置折叠式蓬伞。组成车斗的各板可采用木板、塑面胶合板或其它轻便、美观的板材。本实施例中车架以角钢作横梁,底板(3)与车架后横梁以复合铰链(18)相铰接,脚踏(19)吊装于车架的前下横梁上,可以上、下伸缩。轮叉(14)上开有上、下两个孔c,供28″或26″自行车选用。本母子车不用时可卸下车架两端的蝶形螺栓,并使销栓A和销栓B脱离孔a和孔b,即可使车架与自行车及小车轮分离,将车架上的车斗各板子折叠重合,小车轮连同轮叉从车架右端开口处插入车架的上下梁之间,即可作为一个附件用铁钩挂于自行车包架一侧,携带和存放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母子车,由自行车和边车组合而成,边车由车架、车斗、小车轮、脚踏等部件组成,且由固定在自行车后轴及后平叉上的连接板(17)与自行车相挂接,小车轮(15)通过轮叉(14)与车架相连接,其特征是,车架(12)为立体框架结构,车架的左端通过销栓A与连接板(17)上的孔a相接插,并以吊耳(11)和管抱(21)用蝶形螺栓锁紧在自行车的后轮叉(20)上,车架的前端通过销栓B与轮叉(14)上的孔b相接插,并以蝶形螺栓连接孔C和孔d,使车架与轮叉锁紧;边车的车斗由前端板(1)、后端板(4)、左前旁板(8)、左中旁板(9)、左后旁板(10)、右前旁板(5)、右中旁板(6)、右后旁板(7)及底板(3)、枕板(2)等十块板子组成,其中,左前、左后两旁板(8)和(10)分别铰接于左中旁板(9)的两侧,右前、右后两旁板(5)和(7)分别铰接于右中旁板(6)的两侧,底板(3)的一端与后端板(4)铰接,另一端伸出一个供嵌装枕板的固定框架(24),左中旁板(10)和右中旁板分别铰接于车架的左、右两端而可折叠变换成车斗的左、右旁板或坐椅的坐垫,底板(3)铰接于车架的后横梁上而可翻转变换成车斗的底板或坐椅的靠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多功能母子车,由自行车和边车组合而成,边车由车架、车斗、小车轮、脚踏等部件组成,且由固定在自行车后轮轴及后平叉上的连接板(17)与自行车相挂接,小车轮(15)通过轮叉(14)与车架相连接,其特征是,车架(12)为立体框架结构,车架的左端通过销栓A与连接板(17)上的孔a相接插,并以吊耳(11)和管抱(21)用蝶形螺栓锁紧在自行车的后轮叉(20)上,车架的前端通过销栓B与轮叉(14)上的孔b相接插,并以蝶形螺栓连接孔C和孔d,使车架与轮叉锁紧;边车的车斗由前端板(1)、后端板(4)、左前旁板(8)、左中旁板(9)、左后旁板(10)、右前旁板(5)、右中旁板(6)、右后旁板(7)及底板(3)、枕板(2)等十块板子组成,其中,左前、左后两旁板(8)和(10)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育闽
申请(专利权)人:薛育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