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宝堂专利>正文

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768 阅读:5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座椅与方向把稍低于传统摩托车。其轿壳由方向把头罩、挡风玻璃和顶盖的同一大弧过渡流线型框架机构、后罩、两侧门、平衡窗及前下罩等部分组成。方向把头罩形似半圆或梯形盒,轿壳两侧门为折扇式、伞式、挂帘式门,或上述两者结合式门,能快速折叠收起。顶盖、后罩能随意向上、向后开启并固定,轿壳的中下底部设有方便脚着地的平衡窗。该摩托车安全平衡,轻便小巧,灵活舒适,美观大方,具有全天候功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具体地说是一种带轿壳的不封闭双足着地处的,座椅和方向把稍低于传统摩托车的两轮摩托车。现两轮摩托车都没有轿壳。我国专利号CN2187139.Y,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式轿壳两轮摩托车,由于是“全封闭”式,驾驶者双足不能着地维持平衡,危险且不实用。申请人已获专利ZL99207133.X“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只有当两侧门开启时方可推车,阻力大且有可能造成翻车,另外平衡窗开闭机构较为烦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平衡、小巧轻便、全防实用、舒适美观、具备全天候功能的带轿车壳的两轮摩托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将传统摩托车适当降低座椅和方向把后,加设半封闭式轿壳,轿壳由方向把头罩、挡风玻璃和顶盖的同一大弧过渡流线型框架、后罩、两侧门、平衡窗及前下罩等部分组成;方向把头罩形似半园或梯形盒,方向把可在其中随意转动;轿壳两侧门可制成折扇式门、伞收式门、挂帘式门或其两者结合式门,轿壳顶盖、后罩盖可随意向上、向后开启并固定;在轿壳的中下底部,对应于驾驶者双足方便着地处设有平衡窗。由上述方案设计的带轿壳的摩托车,不仅保留了摩托车原有小巧轻便、经济实惠等优点,同时还具备了全天候功能,而且美观大方、结构简单实用、改制容易(已试制成功)、机动性强。该摩托车轿壳的两侧门制成折扇式门、伞收式门、挂帘式门或其两者结合式门,能快速折叠收起,既少占空间又有利于维持平衡,而且侧门能随意向外突出,调解轿壳宽与窄。除对现有摩托车改制外,若在生产摩托车时,厂家适当降低座椅和方向把,再安装轿壳,就更加美观舒适。本技术提供的带轿壳的摩托车,其轿壳还可安装在各种型号、式样的两轮摩托车及三轮摩托车、三轮脚踏车上,甚至还可安装在前上自行车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5为图4的正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侧视图;图8为图7的正视图;图9为图7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侧视图;图11为图10的正视图;图12为图10的俯视图;图13为平衡窗的开闭机构示意图;图14为轿壳支架机构示意图;图15为轿壳侧门扇片连接机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12中1-方向把头罩;2-挡风玻璃;3-流线型框架;4-顶盖;5-后罩;6-侧门;7-山字架;8-保护杆;9-扇片;10-平衡窗;11-支架;12-前下罩;13-弧弦瓦。该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轿壳整体设计为自然流线型,由方向把头罩1、挡风玻璃2和顶盖4的同一大弧过渡流线型框架3、后罩5、侧门6、平衡窗10及前下罩12等部分组成。轿壳各部分的设计本着宜小不宜大(轿壳越大摇摆性越大,越不易维持平衡)的原则,尽量使轿壳缩小,同时又不影响驾驶活动与乘者的舒适。方向把头罩1依据方向把的长短和转动范围,设计为似半园或似梯形盒形状,只紧紧的包罩住方向把和仪表,不把前照灯罩在轿壳之内,主要由两侧弧弦瓦13与罩底组成。方向把头罩1顶面保持水平,顶面的外后端处与保护杆8相连,其间是侧门6扇片的中心点。方向把头罩1前上端边陲与挡风玻璃2相连接,整个后部和大部分顶面与轿壳内空间相联通,是驾驶者手膊活动处。方向把头罩1的宽度大于轿壳其他部分的宽度,罩底下面不作为轿壳体,故能大大缩小轿壳的体积。该摩托车的轿壳两侧门6设计为折扇式门、伞式门(用拉链开关)、挂帘式门或上述两者的结合,也可做成一般开关式门,如门上半部为挂帘式并透明,下半部为折扇式,触推之能随意向外突出,上、下两部分均能折叠收起。上述侧门6的设计不仅所占空间小,又能在暴风袭来时快速折叠收起,易维持平衡。两侧门6对应于驾者双膊处,适当向外突出,对应于驾、乘者膝盖处能随意推出;侧门6中部有水平保护杆8,其后端能灵活随意固定在后罩山字架7上,不仅起固定门、保护作用,还能调解轿壳内空间的宽窄,以适应胖者乘用。轿壳中下部、侧门6内的底部,对应于驾驶者双足能最快捷、最方便着地处不封闭,作为平衡窗10。这不仅是驾者双足随时、方便、迅速伸出轿壳外着地维持平衡的根本保证,也是本技术的最根本的特征与灵魂。轿壳顶盖4和后罩5,可以随意推动开启并固定,以适应高个乘者等需要。图13所示该摩托车平衡窗的开闭机构示意图,其中10-平衡窗;14-转动轴;15-关闭板;16-连杆头;17-连杆;18-固定弹簧;19-连接环;20-旋转筒;21-固定环。平衡窗10开闭机构是在特别寒冷或路面有水时,将平衡窗10关闭的机构,平衡窗10下面设有关闭板15,关闭板15右侧与旋转筒20联为一体,关闭板15下有转动轴14,关闭板15和旋转筒20可围绕转动轴14旋转。旋转筒20上通过连接环19连接连杆17,连杆17顶端为连杆头16,连杆17以固定环21扶直,连杆17能通过固定环21上下活动。旋转简20右侧设两个固定弹簧18,该固定弹簧18尽力使旋转筒20固定,但若脚踩平衡窗10内的关闭板15,其踩力极易超过固定弹簧18的固定力,关闭板15向下运动,平衡窗10被打开,此时旋转简20向上运动,并推动连杆17亦向上运动。若脚踩连杆头16,连杆17向下运动,推动旋转筒20亦向下转,则带动关闭板15向上运动,则平衡窗10即被关闭。图14为该轿壳的支架机构示意图,其中22-支架底端;23-支架中杆;24-支架尾端;25-支架外突; 26-三角框;7-山字架。该支架机构不仅是轿壳的支撑架、轿壳各部的连结者、轿壳的固定者,而且支架机构是人和轿壳的保护者。支架底端22固定在摩托大梁前下部,支架中杆23固定在方向把外套管上,支架尾端24固定在货架上,以钢夹卡在固定处,并用螺丝紧固。支架前部设有三角框26,不仅支撑与固定方向把头罩1,并很坚固是人、轿壳、车的保护者。支架外突25和山字架7,不仅支撑弧弦瓦13和保护杆8,而且也是人、壳、车的保护触手。轿壳各部分单独成形,各部分边缘上、下重叠、打孔、用螺丝紧固在轿壳支架机构上。图15是轿壳侧门扇片9连结机构示意图。其中9-扇片;28-榔头勾;29-连接片;30-滑动槽。扇片连结机构是组成侧门6的扇片9、挂帘片的连结者,使各扇片9能拉开,能折叠,不仅占空间小,且易维持平衡,并使侧门不僵硬,推某处,某处可外向突出。各扇片9之间通过连结片29的滑动槽30中的榔头勾28连接。扇片9折叠,侧门6打开;扇片9展开,则侧门6被关闭。打开侧门6人在地面上可以手握方向把推车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降低传统摩托车座椅和方向把头,其轿壳由方向把头罩(1)、挡风玻璃(2)和顶盖(4)的同一流线型大弧框架(3)、后罩(5)、侧门(6)、平衡窗(10)及前下罩(12)等部分组成,方向把头罩(1)形似半园或梯形盒,方向把头能在其中自由转动;两侧门(6)为折扇式、伞式、挂帘式,或上述两者结合的快速折叠式门;顶盖(4)、后罩(5)可随意向上、向后开启并固定;在轿壳的中下部、两侧门内之轿壳底处,对应于驾驶者双足方便着地处设有平衡窗(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轿壳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降低传统摩托车座椅和方向把头,其轿壳由方向把头罩(1)、挡风玻璃(2)和顶盖(4)的同一流线型大弧框架(3)、后罩(5)、侧门(6)、平衡窗(10)及前下罩(12)等部分组成,方向把头罩(1)形似半园或梯形盒,方向把头能在其中自由转动;两侧门(6)为折扇式、伞式、挂帘式,或上述两者结合的快速折叠式门;顶盖(4)、后罩(5)可随意向上、向后开启并固定;在轿壳的中下部、两侧门内之轿壳底处,对应于驾驶者双足方便着地处设有平衡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堂
申请(专利权)人:杨宝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