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闵建军专利>正文

安全方便坚固的两轮自行车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928 阅读:4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方便坚固的两轮自行车大架属交通运输工具。该大架可克服现有的两轮自行车大架坚固不方便或方便不坚固的缺点。其特点为:大架上管呈V形,上管前端基本平直,能安装小孩座椅,下管立管的中、上部和V形上管的底部有一拱形中管连接。此大架结构坚固,外形美观,使用时便于骑车者在来不及下车的紧急情况下跨立支撑,且方便上下、乘带小孩、搬提等。适合多种型号的男女式两轮自行车使用。(*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两轮自行车大架,特别涉及到一种安全方便坚固的两轮自行车大架。它适合于多种型号的男女式两轮自行车使用。现有固定结构的两轮自行车大架,主要由前管上管、下管、立管、立叉双管、平叉双管、接头焊接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大架为三角形结构。此类大架上管平直、距地较高,骑车者在急刹车和来不及下车的紧急情况下,不便跨立支撑,易摔倒。另一类大架为单管V形和双斜下管结构。此类大架无上(横)管连接加固。结构较单薄,易损坏,架上不便安装小孩乘椅。公知的三轮自行车大架其上管为V形,V形上管的前后端短,倾斜角度大,上部装有刹车手柄,下管与立管的下端间有多根中管连接支撑。此类大架虽与本技术外观较相似,但它不仅结构复杂,较费材料,而且中管对下管立管的中部薄弱部位和较高位置的上管没有较好起到支撑加固辅助作用,且大架的任务作用单一,不便跨立、上下车和安装童椅,外观较差,不适宜两轮自行车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以上几类大架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的两轮自行车大架;它不仅上下车、跨立、乘座小孩、搬提方便,而且结构坚固美观。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将现有呈三角形结构的两轮自行车大架的上管,用一根向下弯成V形的上管取代。该V形上管的前端基本上水平,至少有可安装一个童椅的长度,V形上管的后端连接在立管的上端处。上管V形处可供骑车者上下和在紧急情况下跨立支撑时使用。V形上管的前端可供安装乘椅乘坐小孩。上管V形的底部可供搬提时把握。本技术的其他结构为V形上管的后端基本上水平,其长度至少可握下一只人手,根据情况也可以不弯制此端,若此大架管的质量较差,也可在上管V形的底部和下管、立管的中上部之间连接一根中管,以支撑加固下管立管和上管,若管的强度高,也可以不设置中管。本技术与公知的两轮自行车大架相比,除以上所述优点外,还融合男女两式大架为一体,省减了工厂的生产工序。图一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图中1-前管,2-前上管,3-V形上管,4-后上管,5-下管,6-中管,7-立管,8-立叉双管,9-平叉双管。参照图一,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前管(1)至平叉双管(9)等互相连接在一起,前上管(2)、V形上管(3)、后上管(4)为一根弯管制成。这里弯曲部位为弧形或非圆曲线形,弯曲角度最好等于或大于直角,以免管子弯曲时变形,前上管(2)基本上水平其倾斜角为0°-10°,至少有可安装一个童椅的长度,后上管(4)的后端连接在立管(7)的上端处,后上管(4)基本上水平,其倾斜角为0°-10°,至少可握下一只人手,此端也可以不弯制,中管(6)连接在V形上管(3)的底面与下管(5)立管(7)的中上部之间,中管(6)最好向上弯制成拱形,以承受较大由上而下的碰撞歪扭力,中管(6)的中部长度,至少可握下一只人手,以供搬提时使用,若大架管的强度好,中管(6)也可以不设置,中管(6)也可以弯制成其他的形状,中管(6)的弯曲部位为弧形或非圆曲线形。大架其它结构均与现有的三角形的两轮自行车大架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方便坚固的两轮自行车大架,由前管、下管、立管、上管、接头焊接组成,其特征是:大架上管向下弯曲成V形,上管V形的前端基本上水平,至少有可安装一个童椅的长度,上管V形的后端连接在立管的上端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方便坚固的两轮自行车大架,由前管、下管、立管、上管、接头焊接组成,其特征是大架上管向下弯曲成V形,上管V形的前端基本上水平,至少有可安装一个童椅的长度,上管V形的后端连接在立管的上端处。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大架,其特征是在上管V形的底部与下管、立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建军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闵建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