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建华专利>正文

折叠多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92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折叠多用自行车属于无轨陆用车辆,是一种新型折叠自行车,它能兼作多种用途的手推车.本车采用三段结构的车体,并由两个(组)轴线相互平行的铰点依次连接;前轮驱动;内链轮传动装置;马鞍形车架;组合式车把等结构;并有各种用途的折叠式手推车附件.整车结构简单精巧,不同使用形式之间的变换及附件的拆装均可徒手完成,设有多种调节,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可很容易地将整车分解为几组主要部件,便于随身携带.(*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无轨陆用车辆。公知的折叠自行车,如国产骏马牌D110型20英寸自行车、和苏联专利SU106390——A所描述的自行车,都不具备多用的功能;在已有的多用自行车中,尚未发现手推车型式的变型。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结构的自行车,它可以折叠,又可以很简便地变换成一辆多用手推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这种自行车由前部、中部、后部和附属部件等几个部分组成,前部、中部、后部三个部分用两个(组)轴线相互平行的铰点依次相联。当三部分成直线联接时,可作为自行车使用;当前部和后部分别绕铰点转至与中部重叠时,就是自行车的折叠型式;当前部和后部在中部的同侧、并分别与中部成90°角联接时即形成了手推车的基本型式,再辅以相应的附属部件,就可成为各种用途的手推车了。为便于折叠,本技术在自行车的前部装有驱动装置。除折叠型式外,另两种联接,均有构件将该联接形式固定。本技术的驱动装置包括曲柄脚蹬总成、内链轮传动装置、前轮等。曲柄脚蹬总成与公知曲柄脚蹬结构相同。内链轮传动装置包括一个链齿在链轮内园周表面的传动轮,可称之为内链轮;一个公知的链轮。亦可称之为外链轮;一条公知的传动链;一套张紧机构。这套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和支架等部件。安装时,内链轮与外链轮同在一个传动平面内,传动链的一端与外链轮啮合。另一端由张紧轮支撑,与内链轮的链齿啮合。张紧轮的调节除保证公知的链传动对张紧的要求外,还要保证与链齿啮合的链条工作面,既全部在内链轮根园之内,又起码有一部分在内链轮顶圆之外。在本技术中,内链轮与外链轮在同一条轴线上转动,两轮间由轴承联接。曲柄脚蹬总成的曲柄由曲柄肖与前轴相联,其中有一侧曲柄还直接与内链轮联接。前轴通过轴承与前轮轴管相联。外链轮即是公知自行车的飞轮,它与前轮的联接和公知飞轮与自行车后轮的联接是一样的。前叉通过轴承支撑在前轮上。这样乘骑者在脚蹬上的蹬踏力通过曲柄、内链轮、链条、飞轮,就变成了前轮的转动力矩,进而通过前叉,带动车体前进。本技术可采用马鞍形车架,它包括前管、横梁、后立叉等部件,这些部件可依次由两个(组)铰点相联。在前管处装前叉及车把,在前叉处装前轮,在后立叉上端接有备用立管,在下端装后轮,在横梁上装鞍座,即可形成自行车的车体。装好的车架应使横梁平行于通过前叉和后立叉下端安装轮轴位置的平面。本技术选用尺寸相同的小轮径自行车用轮作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本技术的前叉采用封闭的框架结构,它与公知前叉的区别是在公知前叉下端还联有不经前管,直接与前叉立管成可拆式刚性联接的杆件。本技术可采用组合式车把。组合车把包括左车把、右车把、左车把立管、右车把立管及联接部件等几部分。另外在本技术的后铰点附近还设有备用车把立管。左车把立管和左车把,右车把立管和右车把。以及备用车把立管与左(或右)车把的配合部分,皆为圆柱形,并有足够的配合长度(约为30-80mm)。本技术可由两根水平并列的圆管,或一根异形管制成横梁。鞍座通过鞍管和鞍管座装在横梁上,鞍座和鞍管与公知的相同。鞍管座包括仿形构件、紧固件和套管几部分构件。其中仿形构件的工作面与相配合部分的横梁表面相符,套管内孔与鞍管外表相配合,这两组配合均以螺栓紧固。此外在鞍管座的下部可再接一套管,也可另制一套管座。另制时该座与鞍管座的结构相同,仅是套管座的套管口朝下,且装在横梁的下面,套管和横梁是垂直的。本技术还备有带管状插头的单撑支架,支架与车体相连部分为管状,与鞍管座下或套管座上的套管相配合,支架的其它部分皆与公知单撑支架一致。单撑支架的另一种形式是可直接固定在横梁上,固定部件和横梁配合处应与横梁的表面形状相符,支架的其余部分都与公知单撑支架一致。无论那种固定形式的支架,其支腿折起的方向可以向前、或向后,以不妨碍行车使用人员的动作,不妨碍相邻部件的活动为准。本技术三个部分之间的固定是这样实现的联接铰点采用了与公知折叠自行车相似的合页结构。三部分成直线联接时合页本身即可固定。在成90°角联接时,可在合页处加一90°的联接板,分别与合页分开的两个部分固定;在两轮轴之间联一接杆,将两轮轴固定,从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框架式结构,组成了手推车的车体。本技术备有与手推车车体尺寸相匹配的各种用途的围栏、座位或容器,以及后支承轮等附属部件供使用者选用。后支承轮包括管状接杆和公知的支承轮总成。使用时将后支承轮的管状接杆装进横梁上的套管座中即可。若套管座上有单撑支架,则需先将其拆下,换装后支承轮。其它附属件如围栏、座位、容器等,在其底部相应位置皆制有与联接两轮轮轴的接杆相配合的凹槽;在其后部皆接有联杆,联杆的另一端挂接在车体(即原自行车)的横梁上,照此方法还可以制作一系列用途不同、装配结构相仿的附件,使手推车具备多项功能。本技术的基本型式为自行车。它包括带有驱动装置的前轮前叉总成、车架总成、车把总成、公知的后轮钳式制动系统、鞍座总成,以及其它自行车附件。当需要折叠时,松开前后铰点的紧固件,即可将前部和后部绕铰点折转至与中部相重叠,两车把亦可改变原来的位置,使其并拢后再重新紧固,自行车的折叠即告完成。当需要做为手推车使用时,由特制的杆件联接折成90°的合页的两部分以及两轮的轮轴;松开左右车把,将左(或右)车把移装在备用立管上,按手推车习惯重新调整两车把位置然后紧固;再将手推车相应的围栏、座位、容器等下部的凹槽置于联接两轮轮轴的接杆上,并把其后部的联杆挂接在横梁上,手推车即可使用。为了方便,还可装上、或先拆下单撑支架后再装上支承轮。这时只需将后支承轮的管状接杆装进套管座内,并紧固管口卡子,就可成为三点支撑的手推车了。从手推车或折叠型式变成自行车的过程与上述相反。手推车与折叠型式之间的变换,可由拆装90°联接的杆件和手推车的附件,以及转动前部、后部到相应位置来实现。折叠多用自行车为自行车增加了多种功能,它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精巧;外形尺寸小,折叠后的尺寸更小;重量轻;重心低;鞍座高低前后可调;车把宽窄高低及位置能变;驱动装置传动平稳,几乎无脱链掉链现象,安全防护简单,可不用链罩;车架不用管接头,且所用钢管规格少等特点,使该车容易制造,使用故障少,乘骑安全方便,不同使用型式之间的变换可以不用工具。对样车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五分钟以内即可徒手完成自行车与手推车之间的变换。还可以很容易地将整车分解成几个部分,盛装在手提式袋箱之中,为随身携带提供方便。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作为自行车使用时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折叠型式,图3、图4是本实施例的手推车示意图,图5、图6分别为驱动装置、前轮、前叉在左侧和右侧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传动机构示意图,图8为五接头装配示意图,图9为前叉轴承座,图10为前定位板装配示意图,图11为接杆装配图,图12为张紧轮支架,图13为后定位板,图14为接杆总成,图15为前合页在图10中A向的视图,图16为儿童车厢,图17为货斗。本实施例包括车架、车轮、车把和前叉、驱动装置、鞍座、制动装置、手推车附件、折转联接附件以及其它附件等几个部分,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联接分述如下。车架由前管1、前合页12、双管横梁21、后合页16、后立叉17等焊接而成。车架前管倾角为70°,其余结构与公知自行车前管一致。前合页12如图15、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1)全车可以分成前部、中部、后部及附属部件等几部分,前部、中部、后部三个部分由两个(组)轴线相互平行的铰点依次相连;2)在前部装有驱动装置;3)在前部、后部位于中部的同侧并分别与中部成90°角联接时, 有构件将该联接形式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1)全车可以分成前部、中部、后部及附属部件等几部分,前部、中部、后部三个部分由两个(组)轴线相互平行的铰点依次相连;2)在前部装有驱动装置;3)在前部、后部位于中部的同侧并分别与中部成90°角联接时,有构件将该联接形式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进一步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中包含有内链轮传动装置,即包含有一个传动轮的链齿在该轮内园周表面的链传动机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进一步特征在于,车架采用马鞍形结构,它包括前管1、横梁21、后立叉17等部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前叉采用封闭框架式结构,它包括前叉8,前叉支杆9,接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宋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