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志强专利>正文

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51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涉及折叠自行车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其特征在于:第一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至二个中部插杆,第二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个顶部插杆和一个底部插杆,一个垂直轴可轴向移动地分别从端部穿过底部插杆、中部插杆和顶部插杆。第一板页也能够容纳顶部插杆和底部插杆,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和开口孔,顶部插杆和底部插杆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通过开口孔和对应的凹槽可实现第一板页与顶部插杆和底部插杆的分离。本装置既可以沿水平轴线折叠,又可以沿垂直轴线折叠,可以方便地用于不同场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自行车人均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由于普通自行车的体积太大,对于一般家庭和拥挤的城市而言,自行车的存放,已经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了。为此已出现许多折叠自行车以及折叠装置的设计方案,从目前市场上已商品化的自行车,和已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查到的折叠装置,都是单轴的折叠装置,也就是说一个自由度的折叠装置。多数是沿垂直轴线进行折叠,这种折叠方式能够获得较小的折叠后的体积,但是操作起来比较费事费力。也有沿水平轴线折叠的方案,操作起来快捷省力,但折叠后的体积较大。这两种折叠方式各有利弊,而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折叠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既可以沿水平轴线折叠,又可以沿垂直轴线折叠,兼有上述两类方案的优点,能够根据实际场合选择合适的折叠方式。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其特征在于第一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至二个中部插杆,第二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个顶部插杆和一个底部插杆,一个垂直轴可轴向移动地分别从端部穿过底部插杆、中部插杆和顶部插杆;第一板页顶部也能够容纳顶部插杆,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和开口孔,顶部插杆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通过该开口孔和凹槽可实现第一板页与顶部插杆的分离;第一板页底部也能够容纳底部插杆,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和开口孔,底部插杆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通过该开口孔和凹槽可实现第一板页与底部插杆的分离。所述的顶部插杆和底部插杆分别带有成对的V形凹槽,可分别与安装于第二板页上的限位装置的弹性触头接触,在其轴向移动到端部时可产生一定的力量保持处在该位置。所述的第一板页上带有一个板片,该板片上开有与中部插杆配合的孔,该板片上还带有一个凸轮轴,能够与中部插杆上安装的钢丝接触,依靠钢丝的弹力,可产生一定的力量使中部插杆保持处在轴向移出位置。所述的垂直轴在上移的最高位置可穿入顶部插杆的端部,底部插杆内有弹簧和钢珠作用于垂直轴上的V形环沟防止轴向窜动,并且垂直轴在下移的最低位置可脱离顶部插杆,有限位棒限定其最低位置。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面对面地贴在一起时,并且顶部插杆、中部插杆和底部插杆都处在插入的位置,是自行车车架展开的状态。此时将垂直轴上移到最高位置后,再同时将顶部插杆、中部插杆和底部插杆拉出并放在端部位置,第一板页就能够与顶部插杆和底部插杆同时脱离,就可以沿垂直轴的轴线进行折叠。如果,此时将垂直轴下移到最低位置后,仅仅把顶部插杆拉出并放在端部位置,第一板页就能够与顶部插杆脱离,就可沿底部插杆的轴线进行折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板页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中部插杆的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板页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6的右视图;图9是图6的A-A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顶部插杆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本技术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对接状态的主视图;图13是本技术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对接状态的右视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以水平轴分离状态的视图;图15是本技术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以垂直轴分离状态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板页1和第二板页2,第一板页1在水平方向通过孔1c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二个中部插杆4,第二板页2在水平方向通过孔2a和2b可轴向移动地容纳顶部插杆3,第二板页2在水平方向通过孔2c和2d可轴向移动地容纳底部插杆5,一个垂直轴10可轴向移动地分别从端部穿过底部插杆5、中部插杆4和顶部插杆3。第一板页1顶部也能够容纳顶部插杆3,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1a和开口孔1b,顶部插杆3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1b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3a,通过该开口孔1b和凹槽3a可实现第一板页1与顶部插杆3的分离。第一板页1底部也能够容纳底部插杆5,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1d和开口孔1e,底部插杆5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1e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5a,通过该开口孔1e和凹槽5a可实现第一板页1与底部插杆5的分离。开口孔1b和1e的开口宽度小于该孔的直径。底部插杆5的截面为圆形,并与顶部插杆3的外形一样,故视图省略。中部插杆4如果采用非圆形的截面,且具备抗扭转的能力,例如横截面为长方形,就可以使用一根而不必是两根。顶部插杆3和底部插杆5分别带有成对的V形凹槽3b和5b,可分别与安装于第二板页2上的限位装置6的弹性触头6a接触,在其轴向移动到端部时可产生一定的力量保持处在该位置。在V形凹槽3b或5b成对的V形沟之间有一平面。在第一板页1上带有一个板片7,该板片7上开有与中部插杆4配合的孔7a,该板片7上还带有一个凸轮轴8,能够与中部插杆4上安装的钢丝9接触,依靠钢丝9的弹力,可产生一定的力量使中部插杆4保持处在轴向移出位置。垂直轴10在上移的最高位置可穿入顶部插杆3的端部,底部插杆5内有弹簧11和钢珠12作用于垂直轴10上的V形环沟防止轴向窜动,并且垂直轴10在下移的最低位置可脱离顶部插杆3,有限位棒13限定其最低位置。第一板页1的开口孔1b和1e部分板的厚度加厚,以增加此处的强度。并且有倒角1f,在沿垂直轴线折叠时防止干涉。还带有凸台1g以消除第一板页1和第二板页2之间在水平方向左侧的间隙。第二板页2也带有凸台2e以消除第一板页1和第二板页2之间在水平方向右侧的间隙。第一板页1采用较薄的钢板制造,以减轻重量,但又为了不减弱强度和刚度,第一板页1采取向外凸起的结构。自行车的主梁分成两部分,分别与第一板页1和第二板页2焊接。本技术还可以用力将顶部插杆3和底部插杆5从第二板页2中拔出,实现前后车架的彻底分离,目的是适应特殊的更狭小场合的存放。本技术可以用于折叠自行车,特别用于小轮折叠自行车效果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其特征在于:第一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至二个中部插杆,第二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个顶部插杆和一个底部插杆,一个垂直轴可轴向移动地分别从端部穿过底部插杆、中部插杆和顶部插杆;第一板页顶部也能够容纳顶部插杆,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和开口孔,顶部插杆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通过该开口孔和凹槽可实现第一板页与顶部插杆的分离;第一板页底部也能够容纳底部插杆,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 通孔和开口孔,底部插杆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通过该开口孔和凹槽可实现第一板页与底部插杆的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板页和第二板页,其特征在于第一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至二个中部插杆,第二板页在水平方向可轴向移动地容纳一个顶部插杆和一个底部插杆,一个垂直轴可轴向移动地分别从端部穿过底部插杆、中部插杆和顶部插杆;第一板页顶部也能够容纳顶部插杆,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和开口孔,顶部插杆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通过该开口孔和凹槽可实现第一板页与顶部插杆的分离;第一板页底部也能够容纳底部插杆,并在其配合部位开有通孔和开口孔,底部插杆在轴向移出位置与开口孔对应的部位有缩小的凹槽,通过该开口孔和凹槽可实现第一板页与底部插杆的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两轴折叠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强刘孝义李安山陶士勇
申请(专利权)人:丁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