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879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加工平台;基座上设有用于将金属粉铺设在加工平台的铺粉结构,加工平台的上方设有对金属粉层进行熔融加工以形成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的激光发射结构以及可在立体空间移动的铣削头,铣削头具有可转动及摆动的铣削刀具。3D打印设备将传统将以铣削为主的去除式精密加工与以激光束熔融3D打印为主的增量叠层制造工艺集成为一体,克服传统3D打印技术在尺寸和形状精度等方面的缺陷,也克服切削加工对零部件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制约,不需要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二次加工,避免现时装夹困难、加工误差大、加工时零件出现变形以及难以加工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的
,尤其涉及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
技术介绍
金属熔融3D打印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利用高亮度激光直接熔化金属粉末材料,无需粘结剂,由3D模型直接成型出与铸件性能相当的任意复杂结构零件。金属熔融3D打印技术虽然可以成型出达到铸造强度级别的零件,但是成型出的零件的形状误差大、表面光洁度不高,这样,成型后的零件则需要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对此进行二次加工,才能得到航空制造工业所要求的形状及表面精度。而航空航天行业大部分零件,如发动机喷嘴、叶片、蜂窝结构的燃烧室等,一般是复杂薄壁或点阵夹芯结构,或是尺寸较大的形状,或是自由曲面等形状,当采用金属熔融3D打印技术加工出来的零件,再放入机床进行二次加工时,则存在以下问题:I)、装夹困难,或装夹后,由于坐标变换无法精确定位零件参考点,导致加工误差大;2)、对于薄壁结构的零件,加工时,由于无支撑零件的面,导致零件应力变形;3)、部分零件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刀具无法伸入其内部,导致难以加工。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金属熔融3D打印技术虽然已经应用到飞机零件的生产制造中,但应用面较窄,仅应用于一些对精度、强度要求不高的零件,或者形状较简单及容易二次机械加工的零件的加工上,距离广泛应用还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熔融3D打印技术加工的零件在机床进行二次加工,存在装夹困难、加工误差大、零件易变性及难以加工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沿竖向移动的加工平台;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将金属粉铺设在所述加工平台形成金属粉层的铺粉结构,所述铺粉结构位于所述加工平台的前端;所述加工平台的上方设有发射激光束对位于所述加工平台上的金属粉层进行熔融加工以形成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的激光发射结构以及可在立体空间移动的铣削头,所述铣削头具有可转动及摆动且用于对形成在所述加工平台上的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构件进行铣削加工的铣削刀具。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相间隔并排布置的导轨,所述加工平台位于两所述导轨之间;所述铺粉结构包括刮刀以及储粉箱,所述刮刀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两所述导轨,所述刮刀的下端与所述加工平台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储粉箱具有上端开口且用于装置金属粉的储粉腔,所述基座中设有与所述储粉腔的上端开口对齐的通孔;所述储粉箱的储粉腔中设有竖向移动且用于将金属粉运送至所述基座上的运粉台,所述运粉台分别与所述储粉腔的上端开口及通孔对齐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加工平台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检测铺设在所述加工平台上的金属粉层厚度的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发射结构包括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发生器以及多个转动布置且用于对激光束进行反射的偏振镜,多个所述偏振镜相间隔布置在激光束的传输路线上。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导轨上活动连接有门架,所述门架包括两个相间隔布置的连接臂以及横梁,两个所述连接臂的下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导轨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臂的上端;所述横梁上活动连接有横梁移动的移动端子,所述移动端子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铣削头竖向移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铣削头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铣削头包括所述铣削刀具以及转动布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铣削刀具的上端连接有由转动电机驱动转动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转动穿设在转动轴中。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形成有下端开口的缺口,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缺口中,所述铣削刀具的上端置于所述缺口中,其下端延伸至所述缺口外。进一步地,所述缺口贯穿所述转动轴的两侧侧壁,形成两个相对布置的侧边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还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中具有用于装置回收所述基座上金属粉的回收腔,所述回收箱位于所述基座的下方,所述基座中设有连通所述回收腔的回收口。进一步地,沿所述刮刀铺粉的移动方向,所述回收口位于所述加工平台的后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加工零件,利用激光束逐层熔融金属粉层后,利用铣削刀具对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进行铣削加工,循环重复直至零件加工完毕,该3D打印设备将传统的以铣削为主的去除式精密加工与以激光束熔融3D打印为主的增量叠层制造工艺集成为一体,既能克服传统3D打印技术在尺寸和形状精度等方面的缺陷,也可以克服切削加工对零部件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制约,这样,则不需要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二次加工,避免现时装夹困难、加工误差大、加工时零件出现变形以及难以加工的问题,为3D打印技术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为航空航天产业核心精密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铣削头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3D打印设备1,复合了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其可以用于成型各种零件,如航空制造工业所需的零件等。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3D打印设备I包括基座100、铺粉结构、激光发射结构101以及铣削头108,其中,基座100作为整个3D打印设备I的基础,起到承载作用,基座100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加工平台109,金属粉被铺设在该加工平台109上;铺粉结构设置在基座100上,其位于加工平台109的前端,铺粉结构用于将金属粉等输送到加工平台109上,且金属粉在加工平台109上形成金属粉层;激光发射结构101位于加工平台109的上方,其用于发射可以在水平面移动的激光束,且该激光束用于对形成在加工平台109上的金属粉层进行熔融加工以形成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铣削头108位于加工平台109的上方,其可以在空间中立体移动,且铣削头108具有用于铣削加工的铣削刀具1085,该铣削刀具1085可以摆动及转动,且该铣削刀具1085用于对加工平台109上熔融成型的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进行铣削加工。参照图1所示,设定平行于加工平台109的XY平面为水平面,Z方向则为竖直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为竖直平面,这样,加工平台109可以在沿Z方向上下移动,激光发射结构101发射的激光束则在XY平面移动,而铣削头108可以在X、Y、Z方向移动,且对于铣削刀具1085而言,其随着铣削头108可以在空间中立体移动,并且,其本身可以转动及摆动,这样,对于铣削刀具1085而言,其则具有多轴加工特点。在上述的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3D打印设备I中,采用激光发射结构101发射激光束熔融金属粉层进行3D打印,利用铣削头108的铣削刀具1085对激光发射结构101发射的激光束每次加工的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进行铣削加工,融合3D打印技术及铣削加工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轴铣削加工及激光熔融复合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沿竖向移动的加工平台;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将金属粉铺设在所述加工平台形成金属粉层的铺粉结构,所述铺粉结构位于所述加工平台的前端;所述加工平台的上方设有发射激光束对位于所述加工平台上的金属粉层进行熔融加工以形成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的激光发射结构以及可在立体空间移动的铣削头,所述铣削头具有可转动及摆动且用于对形成在所述加工平台上的单层或多层近似形体构件进行铣削加工的铣削刀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毅欧阳渺安李军旗聂炎丁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