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830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支护桩沿基坑开挖线平行布设,包括双排布设的前排桩和后排桩、桩顶冠梁和连接梁,后排桩由不少于2根组成一组,每组之间间隔大于两根前排桩之间的距离布设;后排桩与前排桩之间的连接梁有直连梁和斜连梁,斜连梁位于每组后排桩两侧;后排桩与前排桩一一对应布设或均匀间隔对应布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排桩结合局部双排桩支护形式,与现有支护结构相比,更加安全可靠,更利于控制基坑的变形,降低施工风险;支护结构布置灵活,受场地周边环境影响小,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降低对周边管线、地下建筑构等的危害,不占用基坑内空间,且不会产生支撑拆除后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属于地面开挖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开挖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迅速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基坑工程也向着超大、超深的方向发展。现有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单排粧支护结构、锚拉粧支护结构和内支撑支护结构等,锚拉粧占用相邻场地地下空间,内支撑支护结构占用基坑内空间,且存在支撑拆除后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最近发展的双排基坑支护新技术,与上述支护结构相比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水平位移小、受力合理,可以有效地限制支护结构变形,施工技术成熟,不需要设置支撑挡土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其存在造价高、工期长等不足,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特殊土地区超深、超大基坑,同时经济、快速、节能、节材、安全的支护结构方法是目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不足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充分发挥双排粧优势的,提供一种具有经济、快速、节能、节材、安全的支护结构方法。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工程中支撑基坑的支护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粧沿基坑开挖线平行布设,包括双排布设的前排粧和后排粧,各前排粧两端由前排粧粧顶冠梁连接,各后排粧两端由后排粧粧顶冠梁连接,前排粧与后排粧上端有连接梁连接,前排粧形成的平面与相邻后排粧形成的平面平行。所述后排粧由不少于2根组成一组,每组之间间隔大于两根前排粧之间的距离布设。所述后排粧与前排粧之间的连接梁有直连梁和斜连梁,斜连梁位于每组后排粧两侧。所述后排粧与前排粧对应布设或均勾间隔对应布设。所述前排粧粧顶冠梁宽度与前排粧直径、后排粧粧顶冠梁宽度与后排粧直径均相同。所述前排粧形成的平面与后排粧形成的平面平行之间的距离是支护粧直径的2-5倍。本技术适用于开挖深度范围在8-12m的基坑工程,是由前排粧、前排粧粧顶冠梁、后排粧、后排粧粧顶冠梁、排间连接梁包括直连梁和斜连梁共同组成的空间刚架结构。前排粧沿基坑开挖线布设,后排粧与前排粧I对I设置或均匀间隔设置,后排粧同时以组为单位与前排粧间隔设置,后排粧以组为单位时,每组不少于2根,双排粧前后排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在使用这种支护结构时,要求基坑周边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故排拒宜取2-5倍粧径。前排粧和后排粧的粧顶冠梁分别将前排粧与后排粧连接起来,连接梁将后排粧与对应前排粧连为整体,形成空间排架结构。本技术结构有效限制了支护粧水平位移的发展;该支护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水平位移小、受力合理,可以有效地限制支护结构变形,施工技术成熟,不需要设置支撑挡土结构;也不需要太多的场地;施工方便,布置灵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单排粧结合局部双排粧支护形式,与单一的悬臂粧相比,它虽属于悬臂支护型式,但受力机理与单排粧有本质区别。它相当于一个插入土体的空间刚架结构,通过粧顶冠梁与连接梁连接为整体,同时粧土之间作用不容忽略。这种支护结构更加安全可靠,更利于控制基坑的变形,降低施工风险;与传统双排粧相比,这种支护结构布置灵活,既达到了保证基坑安全的目的,又降低了工程造价;与拉锚结构相比,受场地周边环境影响小,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降低对周边管线、地下建筑构等的危害,有效地保护周边环境。与内支撑结构相比,不占用基坑内空间,且不会产生支撑拆除后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由于本支护结构仅涉及粧施工,构造简单,工艺单一,施工难度小,基坑内作业空间大,便于快速展开施工,因此缩短了工期得到保证。本技术在发杨传统双排粧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改良,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保护了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支护应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基坑支护结构截面示意图,及图2AA截面示意图。图中,I是前排粧,2是前排粧粧顶冠梁,3是后排粧,4是后排粧粧顶冠梁,5是斜连梁,6是直连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实施例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技术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3。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工程中支撑基坑的支护粧,所述支护粧沿基坑开挖线平行布设,包括双排布设的前排粧I和后排粧3,各前排粧I两端由前排粧粧顶冠梁2连接,各后排粧3两端由后排粧粧顶冠梁4连接,前排粧I与后排粧3上端有连接梁连接,前排粧I形成的平面与相邻后排粧3形成的平面平行。后排粧3由不少于2根组成一组,每组之间间隔大于两根前排粧I之间的距离布设。后排粧3与前排粧I之间的连接梁有直连梁6和斜连梁5,斜连梁5位于每组后排粧3两侧。后排粧3与前排粧I 对应布设或均勾间隔对应布设。前排粧粧顶冠梁2宽度与前排粧I直径、后排粧粧顶冠梁4宽度与后排粧3直径均相同。前排粧I形成的平面与后排粧3形成的平面平行之间的距离是支护粧直径的2-5倍。如图1所示,图中,前排粧I均匀间隔布设,前排粧粧顶冠梁2将数个前排粧I连接成一排,图中只表示了一侧的前排粧粧顶冠梁2 ;后排粧3在图中有两组,左面一组三根组成,形成与前排粧I的均匀间隔布设,右面一组由五根组成,形成与前排粧I的一一对应布设,直连梁6均有五根,斜连梁5有两根。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一种支护应用状态示意图,图中表示了本技术双排粧支护结构支护一矩形基坑结构状态,基坑平面结构表示在前排粧I外侧上、下间隔设置了两组后排粧3,左、右设置了一组后排粧3。如图3所示,图3是本技术在基坑支护结构截面示意图,即图2AA截面示意图。图中表示本技术支护结构在基坑局部断面的支护状态。图中一侧是位于基坑支护表面的前排粧1,另一侧是位于基坑支护内侧的后排粧3,上部有前排粧I与后排粧3之间有直连梁6或斜连梁5连接。施工安装时,首先施工护壁粧,前排粧I沿基坑开挖线布设,后排粧3针对现场局部加强处分组设置,每组2根以上,与前排粧I对I布置或间隔布置。护壁粧施工完毕后进行浮浆清理,清理至设计标高后,施工各粧顶冠梁及连接梁。前、后排粧两端均设有粧顶冠梁,粧顶冠梁宽度与粧径同宽,保证每一排粧为一整体。前排粧I与后排粧3间采用连接梁连接,保证局部加强后排粧3与前排粧I形成整体排架结构,连接梁分直连梁6和斜连梁5,连接梁宽度同粧径。支护粧的前排粧I与后排粧3、各粧顶冠梁与连接梁均可以采用为钢筋混土结构。采用本技术支护结构,后排粧3的配筋率可低于前排粧I的配筋率也能保证支护工程的各项要求。【主权项】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工程中的支护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粧沿基坑开挖线平行布设,包括双排布设的前排粧(I)和后排粧(3),各前排粧(I)两端由前排粧粧顶冠梁(2)连接,各后排粧(3)两端由后排粧粧顶冠梁(4)连接,前排粧(I)与后排粧(3)上端有连接梁连接,前排粧(I)形成的平面与相邻后排粧(3)形成的平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工程中的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沿基坑开挖线平行布设,包括双排布设的前排桩(1)和后排桩(3),各前排桩(1)两端由前排桩桩顶冠梁(2)连接,各后排桩(3)两端由后排桩桩顶冠梁(4)连接,前排桩(1)与后排桩(3)上端有连接梁连接,前排桩(1)形成的平面与相邻后排桩(3)形成的平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大昌廖心北李明贾欣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四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