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758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框架板固定在用于支撑的混凝土结构上;锚固螺栓嵌入支撑结构;套管件通过中心孔和锚固螺栓上部的螺纹轴轴承螺纹相接;锚固螺栓的螺旋套管扩展的长度壳板直接或是通过垫圈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建筑结构(如房屋)都使用框架构建,比如木质框架和混凝土浇灌。理想状态下,锚固螺栓的裸露部分应该足够长,以充分延伸到紧固件外部,当螺母和配套垫圈被拧到锚固螺栓的轴上,才能确保框架板被固定到基坑上,然而许多例子中,锚固螺栓没有充分延伸,框架板到位后螺帽不能拧到锚固螺栓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解决框架板到位后螺帽不能拧到锚固螺栓上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框架板、混凝土结构、锚固螺栓和紧固件;所述框架板通过锚固螺栓被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框架板有近侧面和远侧面,框架板的厚度等于锚固螺栓上部的螺纹部分;所述锚固螺栓包括螺纹轴轴承螺纹和嵌入混凝土结构的部分,螺纹轴轴承螺纹从混凝土结构的裸露面上向外突出;所述紧固件包括一体成形的管套件和驱动头以及垫圈,套管件内部具有内螺纹,与锚固螺栓的螺纹轴轴承螺纹匹配;所述套管件的长度和锚固螺栓的螺纹轴轴承螺纹相等,套管件被拧在螺纹轴轴承螺纹上,其底部和混凝土结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驱动头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扳手面、第二扳手面、干扰件和位于驱动头上方的用于观察其余部件完整性的观察口 ;所述干扰件和垫圈外围接触,缓冲驱动头和框架板间的接触;所述垫圈设置一个中心孔,套管件通过中心孔和螺纹轴轴承螺纹相接。所述间隙厚度等于垫圈的厚度;所述垫圈的厚度为0.6cm到0.9cm ;所述框架板的厚度为3.8cm到8.8cm。本技术方便螺帽拧到锚固螺栓上,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了操作人员的时间和物力,同时具有很好的支护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侧剖视图。其中:典型结构10、框架板12、混凝土结构14、锚固螺栓16、螺纹轴轴承螺纹18、裸露面19、近侧面20、相对远侧面22、厚度24、释放孔26、紧固件28、管套件30、轴向开口32、旋转轴36、最小长度38、套管件直径40、驱动头42、驱动头直径44、第一扳手面46、第二扳手面48、干扰件49、垫圈50、中心孔52。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部件的侧面剖视图。其中:混泥土结构14、锚固螺栓16、紧固件28、管套件30、间隙31、轴向开口 32、内螺纹34、驱动头42、垫圈50、观察口 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固定框架支持结构,包括框架板12、混泥土结构14、锚固螺栓16、螺纹轴轴承螺纹18、裸露面19、近侧面20、远侧面22、厚度24、释放孔26、紧固件28、管套件30、轴向开口 32、旋转轴36、最小长度38、套管件直径40、驱动头42、驱动头直径44、第一扳手面46、第二扳手面48、干扰件49、垫圈50、中心孔52、混凝土结构14、锚固螺栓16、紧固件28、管套件30、间隙31、内螺纹34、驱动头42、垫圈50和观察口 54 ;框架板12固定在混凝土结构14上;框架板12有一个紧靠混凝土结构14的近侧面20和一个与近侧面20相对的远侧面22,在近侧面20和远侧面22之间的长度为框架板厚度24,厚度24与螺纹轴轴承螺纹18长度相等。混凝土结构14位于框架板12下方,支撑框架板12,混凝土结构14可由朝上曝露的墙体、混凝土切块、切块墙体、立柱、木质或钢梁管和砖构成。释放孔26位于螺纹轴轴承螺纹18环绕的空间内,当框架板固定在混凝土结构14上时,确保锚固螺栓16不被框架板12干扰。锚固螺栓16包括螺纹轴轴承螺纹18和嵌入混凝土结构14内的部分,紧固框架构件;螺纹轴轴承螺纹18从混凝土结构14上表面的裸露面19上向外突出。紧固件28通过锚固螺栓16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包括有轴向开口 32和内螺纹34的套管件30,内螺纹34的构造与锚固螺栓16的螺纹相匹配;套管件30可沿着螺纹的旋转轴36旋转,其最小长度38等于框架板12的厚度;套管件30的直径40和其长度垂直,套管件30的长度和螺纹轴轴承螺纹18匹配,套管件30拧到螺纹轴轴承螺纹18上时,其底部和混凝土结构14之间存在间隙31 ;该间隙厚度31等于垫圈50的厚度;套管件30的最小长度和框架板12的厚度相等,框架板12的厚度为3.8cm到8.8cm。驱动头42位于紧固件28最上方,其直径44大于套管件30的直径40,驱动头42和套管件30是一个整体;驱动头42上有第一扳手面46和第二扳手面48,通过和扳手面匹配的工具拧动扳手面,使紧固件拧到锚固锚栓16上;干扰件49是驱动头42的一部分,在驱动头42两端环绕套管件30对称分布,其直径大于套管件30的直径40,接合在驱动头42和框架板12之间的垫圈50 ;垫圈50位于紧固件28上方,有一个中心孔52,中心孔52可使套管件30通过,垫圈50的厚度为0.6cm到0.9cm。观察口 54位于驱动头42的最上方,其作用是露出锚固螺栓16以查看之后安装的结构是否完整,观察口 54还包括一个扩展的轴向开口 32,该轴向开口可以带螺纹也可不带螺纹。【主权项】1.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框架板、混凝土结构、锚固螺栓和紧固件;所述框架板通过锚固螺栓被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框架板有近侧面和远侧面,框架板的厚度等于锚固螺栓上部的螺纹部分;所述锚固螺栓包括螺纹轴轴承螺纹和嵌入混凝土结构的部分,螺纹轴轴承螺纹从混凝土结构的裸露面上向外突出;所述紧固件包括一体成形的管套件和驱动头以及垫圈,套管件内部具有内螺纹,与锚固螺栓的螺纹轴轴承螺纹匹配;所述套管件的长度和锚固螺栓的螺纹轴轴承螺纹相等,套管件被拧在螺纹轴轴承螺纹上,其底部和混凝土结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驱动头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扳手面、第二扳手面、干扰件和位于驱动头上方的用于观察其余部件完整性的观察口 ;所述干扰件和垫圈外围接触,缓冲驱动头和框架板间的接触;所述垫圈设置一个中心孔,套管件通过中心孔和螺纹轴轴承螺纹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间隙厚度等于垫圈的厚度;所述垫圈的厚度为0.6cm到0.9cm ;所述框架板的厚度为3.8cm到8.8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框架板固定在用于支撑的混凝土结构上;锚固螺栓嵌入支撑结构;套管件通过中心孔和锚固螺栓上部的螺纹轴轴承螺纹相接;锚固螺栓的螺旋套管扩展的长度壳板直接或是通过垫圈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本技术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IPC分类】E02D17-04【公开号】CN204530718【申请号】CN201520006420【专利技术人】许尤理 【申请人】苏州尤盛纺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1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框架板、混凝土结构、锚固螺栓和紧固件;所述框架板通过锚固螺栓被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框架板有近侧面和远侧面,框架板的厚度等于锚固螺栓上部的螺纹部分;所述锚固螺栓包括螺纹轴轴承螺纹和嵌入混凝土结构的部分,螺纹轴轴承螺纹从混凝土结构的裸露面上向外突出;所述紧固件包括一体成形的管套件和驱动头以及垫圈,套管件内部具有内螺纹,与锚固螺栓的螺纹轴轴承螺纹匹配;所述套管件的长度和锚固螺栓的螺纹轴轴承螺纹相等,套管件被拧在螺纹轴轴承螺纹上,其底部和混凝土结构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驱动头具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扳手面、第二扳手面、干扰件和位于驱动头上方的用于观察其余部件完整性的观察口;所述干扰件和垫圈外围接触,缓冲驱动头和框架板间的接触;所述垫圈设置一个中心孔,套管件通过中心孔和螺纹轴轴承螺纹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尤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尤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