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才专利>正文

异型轻便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74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异型轻便自行车,该车的中轴套的位置靠近后轮的外沿而使装在中轴上的驱动链盘有与后车轮沿重叠的部分;其后支杆弯曲成弧形与后车轮形状相应,该后支杆上端连接鞍座支杆;后叉架有弯曲部分躲开脚蹬的回转空间;前车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后车轮直径的五分之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缩短的车架、前探的车把、小前车轮、小前车叉、大后车轮等特征。结构紧凑,转向灵活;除保持自行车原有的优点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骑行轻便、舒适,轻快、省力,不易疲劳,搬运及存放方便,造型别致等优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具体地说是一种异型轻便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异型轻便自行车,包括车架,前叉架,车把,前、后车轮,鞍座,链盘,飞轮,脚蹬,后衣架,该车架有前叉架套管、前支杆、中轴套、后支杆、后叉架、后叉杆,还可以有上横梁,组成连体构造;其特征在于A、中轴套的位置靠近后轮的外沿而使链盘有与后车轮重叠的部分;B、后支杆弯曲成弧形与后车轮形状相应,该后支杆上端连接鞍座支杆107;C、后叉架有弯曲部分躲开脚蹬的回转空间;D、前车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后车轮直径的五分之四。所述前叉架的上部固接有连接车把的连接杆,该连接杆向前弯曲延伸探出。所述车架的前支杆及上横梁为等径双杆,该双杆一端固接于前叉架套管,另端分别固接于中轴套及弧形后支杆。所述车架的前支杆为粗径单管。所述车架的后叉架为上弯曲杆,其前端固接于弧形后支杆,其后端与后叉杆下端固接并安装后轮轴。所述车架的后叉架为下弯曲杆,其前端固接于中轴套,其后端与后叉杆下端固接并安装后轮轴。所述车架的后叉杆上端固接于鞍座支杆,下端与后叉架的后端固接;所述车架的鞍座支杆下端与弧形后支杆固接,同时也与后叉杆上端固接。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1、骑行轻便、舒适,转向灵活;2、车架短,结构紧凑,整车缩小,重量轻,轻快、省力,不易疲劳。3、车型打破传统自行车形状结构,外型奇特、美观,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4、体积小,前叉架以外伸前探的车把结构可在存放时回转180度,进一步减少占地空间,方便搬运及存放。5、节省金属用材,降低成本。附图编号1.车架101.前叉架套管102.前支杆103.中轴套104.弧形后支杆105.后叉架106.后叉杆107.鞍座支杆 108.上横梁2.前叉架 201连接(车把的)杆3.车把4.前车轮5.后车轮 501后轮轴6.鞍座7.链盘8.飞轮9.脚蹬10.后衣架请参照附图说明图1-图5,本技术是一种异型轻便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叉架2,车把3,前、后车轮4、5,鞍座6,链盘7,飞轮8,脚蹬9,后衣架10及车闸、车铃等,该车架1有前叉架套管101、前支杆102、中轴套103、后支杆104、后叉架105、后叉杆106,还可以有上横梁108,组成连体构造;A、中轴套103的位置靠近后轮5的外沿而使装在中轴上的驱动链盘7有与后车轮5重叠的部分见图5;B、后支杆104弯曲成弧形与后车轮5形状相应,该后支杆上端连接鞍座支杆107,(现有自行车的后支杆与鞍座支杆为同一直杆,本技术的结构与其有显著不同);C、后叉架105有弯曲部分躲开脚蹬9的回转空间;D、前车轮4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后车轮5直径的五分之四。所述前叉架2的上部固接有连接车把3的连接杆201,该连接杆201向前弯曲延伸探出。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前支杆102及上横梁108为等径双杆,该双杆一端固接于前叉架套管101,另端分别固接于中轴套103及弧形后支杆104。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前支杆102为粗径单管,在该前支杆与弧形后支杆之间可以固接有上横梁108。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后叉架105为上弯曲杆,其前端固接于弧形后支杆104,其后端与后叉杆106下端固接并安装后轮轴501。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后叉架105为下弯曲杆,其前端固接于中轴套103,其后端与后叉杆106下端固接并安装后轮轴501。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后叉杆106,上端固接于鞍座支杆107,下端与后叉架105的后端固接;在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的鞍座支杆107下端与弧形后支杆104固接,同时也与后叉杆106上端固接。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本异型轻便自行车主要由缩短的车架、前探的车把、小前车轮、小前车叉、大后车轮等组成。结构紧凑,骑着舒展;由于前后车轮轴心距的缩短,在行进上坡时要向前俯下身子,以免重心向后倒、在行进下坡时要直起身子,以免重心向前倒。对于车后轮也采用相对较小的车轮时,为了保证车子在行进中的速度,可适当加大链盘的直径。对于链盘和飞轮也可采用变速的链盘和飞轮,成为变速自行车。权利要求1.一种异型轻便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叉架(2),车把(3),前、后车轮(4)、(5),鞍座(6),链盘(7),飞轮(8),脚蹬(9),后衣架(10),该车架(1)有前叉架套管(101)、前支杆(102)、中轴套(103)、后支杆(104)、后叉架(105)、后叉杆(106),还可以有上横梁(108),组成连体构造;其特征在于A、中轴套(103)的位置靠近后轮(5)的外沿而使链盘(7)有与后车轮(5)重叠的部分;B、后支杆(104)弯曲成弧形与后车轮(5)形状相应,该后支杆上端连接鞍座支杆107;C、后叉架(105)有弯曲部分躲开脚蹬(9)的回转空间;D、前车轮(4)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后车轮(5)直径的五分之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架(2)的上部固接有连接车把(3)的连接杆(201),该连接杆(201)向前弯曲延伸探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前支杆(102)及上横梁(108)为等径双杆,该双杆一端固接于前叉架套管(101),另端分别固接于中轴套(103)及弧形后支杆(10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前支杆(102)为粗径单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后叉架(105)为上弯曲杆,其前端固接于弧形后支杆(104),其后端与后叉杆(106)下端固接并安装后轮轴(50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后叉架(105)为下弯曲杆,其前端固接于中轴套(103),其后端与后叉杆(106)下端固接并安装后轮轴(50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后叉杆(106),上端固接于鞍座支杆(107),下端与后叉架(105)的后端固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鞍座支杆(107)下端与弧形后支杆(104)固接,同时也与后叉杆(106)上端固接。专利摘要一种异型轻便自行车,该车的中轴套的位置靠近后轮的外沿而使装在中轴上的驱动链盘有与后车轮沿重叠的部分;其后支杆弯曲成弧形与后车轮形状相应,该后支杆上端连接鞍座支杆;后叉架有弯曲部分躲开脚蹬的回转空间;前车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后车轮直径的五分之四。本技术具有缩短的车架、前探的车把、小前车轮、小前车叉、大后车轮等特征。结构紧凑,转向灵活;除保持自行车原有的优点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骑行轻便、舒适,轻快、省力,不易疲劳,搬运及存放方便,造型别致等优点。文档编号B62K3/00GK2522329SQ0220071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李文才 申请人:李文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型轻便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叉架(2),车把(3),前、后车轮(4)、(5),鞍座(6),链盘(7),飞轮(8),脚蹬(9),后衣架(10),该车架(1)有前叉架套管(101)、前支杆(102)、中轴套(103)、后支杆(104)、后叉架(105)、后叉杆(106),还可以有上横梁(108),组成连体构造;其特征在于:A、中轴套(103)的位置靠近后轮(5)的外沿而使链盘(7)有与后车轮(5)重叠的部分;B、后支杆(104)弯曲成弧形与后车轮(5)形状相应, 该后支杆上端连接鞍座支杆107;C、后叉架(105)有弯曲部分躲开脚蹬(9)的回转空间;D、前车轮(4)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后车轮(5)直径的五分之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才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