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96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自行车,设置有座管折叠机构、座管支杆、摇杆、车把折叠机构和鞍座折叠机构,支撑管的一端一体式焊接座管折叠机构,座管通过座管折叠机构与支撑管的下管用轴铰接,座管折叠机构下部插入后三角定位槽中,座管支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铰接支撑座管,座管支杆的下端卡头卡入后三角上部定位卡板中,支撑管的下管与后三角之间通过摇杆活动连接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折叠结构新颖、科学合理,折叠后体积小、携带方便的折叠自行车。(*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折叠自行车。目前,虽然已有各式各样的折叠自行车,但普遍存在如下不足1、在整体造型、骑行强度及刚性方面并不令人满意,难以满足人们对自行车的高标准要求;2、这些折叠式自行车虽然具有折叠的功能,但普遍存在折叠后的宽度、体积和重量都仍然较大的缺陷;3、实际折叠过程并不方便,折叠效果不佳。4、折叠后一般都不可站立,折叠后不可推行。由于存在这些不足,折叠式自行车难以推广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意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折叠结构新颖、科学合理,折叠后体积小、携带方便的折叠自行车。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把、支撑管、座管、鞍座和后三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座管折叠机构、座管支杆和摇杆,支撑管的头管下管一体式焊接座管折叠机构,座管通过座管折叠机构与支撑管的下管用轴铰接,座管折叠机构下部插入后三角的定位槽中,后三角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座管支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铰接支撑座管,座管支杆的下端卡头卡入后三角上部定位卡板中,支撑管的下管与后三角之间通过摇杆活动连接轴连接。鞍座下设置上下翻转的鞍座折叠机构。鞍座折叠机构由手柄、压板、底座、转轴、鞍梁和转板组成,鞍座上的鞍梁被夹定在压板与转板之间,手柄的头部通过弹簧与底座卡接,底座通过转轴与转板铰接,鞍座折叠机构与座管的上端连接。在车把与前叉立管之间设置车把折叠机构。车把折叠机构由手柄、拉轴、上盒、下盒和转轴组成,手柄连接拉轴,拉轴拉住下盒,手柄的头部为偏心孔,上盒与下盒通过转轴铰接,上盒与车把下部焊接,下盒中部开有孔,套在前叉立管外,盒上部螺母扭在前叉立管上,将盒夹定在螺母与前叉上挡中间。后三角上部定位卡板中设置用于挡住座管支杆下部卡头的弹力挡丝。支撑管的下管上设置挂钩并于折叠状态时连接后三角上的对应挂孔。座管支杆的上端通过管夹螺轴与座管铰接,座管支杆的下部卡头是长短可调的螺纹连接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设置座管折叠机构、座管支杆和摇杆,支撑管的头管下管一体式焊接座管折叠机构,后三角为一体式焊接结构,不但折叠结构独特、新颖,而且整个车架为刚性整体,保证骑行稳定、安全、可靠。另外,由于本技术折叠结构科学合理,在折叠状态时后轮紧靠前轮,车把可以折叠,鞍座可以折叠,使得折叠后体积小、造价低、整车重量轻、携带方便,实用性极强。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折叠自行车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支撑管4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A向旋转视图。图6是图1中车把折叠机构结构(剖)视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图9是车把折叠机构的铰接转轴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6的A向局部视图。图11是图1中鞍座折叠机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图13是图1中后三角架结构主视图。图14(a)、(b)、(c)、(d)分别对应图13中的A、B、C、D向视图。实施例结合图1~图14,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1、后轮19、车把6、前叉2、支撑管4、后三角17、座管8、座管折叠机构13、摇杆7、座管支杆11、鞍座9和鞍座折叠机构10,车把6与前叉立管2之间通过车把折叠机构5连接,支撑管4的头管、下管与座管折叠机构13下部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后三角17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座管折叠机构13下部插入后三角17定位槽中,座管支杆11下部卡头卡入后三角17上部定位卡板22中,后三角17上部的弹力挡丝21挡住座管支杆11下部卡头,摇杆7将支撑管4的下管与后三角17之间通过连接轴23、24连接,支撑管4的下管设置挂钩25用于折叠状态时连接后三角上的挂孔17-1,座管8通过座管折叠机构13与支撑管4的下管用轴14铰接,座管8的上端连接鞍座折叠机构10,座管支杆11通过管夹螺轴12与座管8铰接,座管支杆11在后部将座管8上部支撑住,保证座管8的刚性,座管支杆11下部卡头是长短可调的螺纹连接结构。上述机构使整个车架为刚性整体,保证骑行稳定、安全、可靠,整车重量轻、造价低、折后体积小、携带方便。车把折叠机构5由手柄5-1、拉轴5-2、上盒5-3、下盒5-5和转轴5-6组成(参见图6~10),闭合锁紧位时,拉轴5-2拉住下盒5-5,手柄5-1的头部为偏心孔,手柄翻转180度可放松拉轴件5-2,手柄再转90度可让拉轴5-2头部从下盒5-5的孔中脱出,上盒5-3与下盒5-5通过转轴5-6铰接,两盒翻转180度后为车把折叠位,上盒5-3与车把6下部焊接,下盒5-5中部开有孔,套在前叉2的立管外、盒上部螺母扭在前叉立管上,将盒夹定在螺母与前叉上挡中间。鞍座折叠机构10由手柄10-1、压板10-2、底座10-3、转轴10-4、鞍梁10-6和转板10-7组成(参见图11~12),图中为闭合锁紧位,鞍座9上的鞍梁10-6被夹定在压板10-2与转板10-7之间,向上推动手柄10-1,其头部可与底座10-3脱开。底座10-3通过转轴10-4与转板10-7铰接。两盒翻转约95度后为鞍座折叠位。本技术部件配置灵活性,是否安装前泥板3、衣架15、后泥板16等零部件,皆不影响整车主体功能,使用中可任意拆装上述零、部件。折叠步骤1、打开车把折叠机构5,将车把转180度至前轮下左方;2、向前推座管支杆11下部,使其卡头从卡板22中脱出;3、打开鞍座折叠机构10,向上翻转鞍座同时向前放倒座管8,使座管8的轴线与支撑管4的中下管轴线接近平行;4、将座管折叠机构13下部从后三角17的定位槽中拔出,同时将整个后部绕摇杆7下端轴线转动,而同时摇杆7绕上端轴线转动,直至将后轮19与前轮1并拢(前后贴合),此时弹力钩25的下钩将后三角17中五通管上的定位孔钩住。折叠状态的自行车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展开步骤与上述折叠步骤条款相反即可。此外,采用上述结构的折叠自行车,还可实现折后站立和折后推行。折后站立全部折叠后支架18下端两顶角与前轮1、后轮19下边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整车可稳定站立。折后推行座管8、鞍座9置于不折叠位置。其余各件置于全部折叠位置。手扶鞍座9将前轮略离地面,只让后轮与地面接触,可方便推行。本技术在全部折叠后,手提支撑管4的下管可方便携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把、支撑管、座管、鞍座和后三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座管折叠机构、座管支杆和摇杆,支撑管的头管下管一体式焊接座管折叠机构,座管通过座管折叠机构与支撑管的下管用轴铰接,座管折叠机构下部插入后三角的定位槽中,后三角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座管支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铰接支撑座管,座管支杆的下端卡头卡入后三角上部定位卡板中,支撑管的下管与后三角之间通过摇杆活动连接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把、支撑管、座管、鞍座和后三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座管折叠机构、座管支杆和摇杆,支撑管的头管下管一体式焊接座管折叠机构,座管通过座管折叠机构与支撑管的下管用轴铰接,座管折叠机构下部插入后三角的定位槽中,后三角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座管支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铰接支撑座管,座管支杆的下端卡头卡入后三角上部定位卡板中,支撑管的下管与后三角之间通过摇杆活动连接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鞍座下设置上下翻转的鞍座折叠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鞍座折叠机构由手柄、压板、底座、转轴、鞍梁和转板组成,鞍座上的鞍梁被夹定在压板与转板之间,手柄的头部通过弹簧与底座卡接,底座通过转轴与转板铰接,鞍座折叠机构与座管的上端连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富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车制造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