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永海专利>正文

提起折叠放下展开式两用电动助力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76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提起折叠放下展开式两用电动助力自行车,简单的折叠操作方法最适于小学生、妇女、老年人使用,折叠后体积小,还可以推行,便于居住楼房人们上下班、外出、旅游、乘坐其它交通工具时及轿车后备箱携带,其特征在于:折叠结构设置在车架前三角区,设有四个折叠轴,即前脸管上端与下端两个折轴,可折叠的双管上横梁和下横梁管,三角形横梁,三角形横梁前上角与前下角设两个折轴,展开定位销,折叠定位钩,折叠把包括T字形把立管,左右把柄管,把柄管定位销,折叠脚瞪包括大腿长段,连接盒、弹簧顶丝、大腿短段、折轴、脚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最适于小学生、妇女、老年人使用的代步交通工 具,属于自行车的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折叠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给消费者扩大了选购空间,其使用性 和安全性都有很大提髙,但是还存在以下明显不足之处, 一是折叠或展开操作复杂、费时、 费力,不适应小学生、妇女、老年人使用。二是前轮向后轮折叠,虽然縮短了长度却增加了 宽度。三是有的降低了髙度却没縮短长度。四是折叠式电动自行车之所以没推广是因为体积 大,蓄电池和电动机太重,折叠后不易携带。五是因为多数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不能推着走, 只能提着或搬着走,给人们增加了体力强度,不便于携带,失去了折叠的意义与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方便小学生、妇女、老年人健身及代步需要、 折叠展开迅速、折叠后体积小还可以推着行走,便于携带的提起折叠放下展开式两用电动助 力自行车。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的主要是在车架、车把和脚蹬腿设置了折叠结构而实 现了折叠效果与功能,它的构成包括折叠车架、车轮部分、折叠车把、折叠脚蹬、脚踏驱动 部分、电力驱动部分、制动部分、减震器、其它标准件等。折叠车架包括前脸管、前脸上 端折轴、前脸下端折轴、双管上横梁、下横梁、三角形横梁、三角形横梁前上角折轴、三角 形横梁下角折轴、五通、五通减簾轴、后叉架、减展器、快速装卸电力驱动箱支架,折叠锁 钩、展开定位栓。车架上横梁(双管)前端通过前脸管上端折轴相互连接,车架下横梁前端 通过前脸管下端折轴相互连接,上横梁(双管)后端通过三角形横梁前上角折轴相互连接, 下横梁后端通过三角梁前下角折轴相互连接,三角梁后端与五通焊接固定,立梁下端与五通 通过焊接固定,后叉架前端通过五通减震轴相互连接,减震器下端通过减簾轴与后叉架相互 连接,减震器上端通过减簾轴与立梁连接,后叉架上端与快速装卸电力驱动箱支架通过焊接 固定,轻便型后上叉、后下叉、后叉嘴与立梁管、五通呈三角型通过焊接相互固定。三角形 横梁处设有展开定位栓,下横梁与五通处设有自动定位折叠钩。在后叉架上设有快速装卸支 架,支架上端设有车筐定位锁。折叠车把为T字形把立管,T字形把立管上横管左、右设有 折叠轴和把柄管定位孔,把柄管下端设有折叠轴套和定位销,左右把柄管通过折叠轴连接在 T字形把立管上横管左、右,通过定位销分别插入T字形把立管上横管左、右定位孔内。卸 下电力驱动箱即成脚踏驱动自行车,卸下电力驱动箱和减震器则成轻便自行车。折叠部分以 外的结构分别同电动和普通自行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快速展开与折叠,折叠时松开展开定位栓,手握手提把,垂直向上提起,折叠钩自动 定位即完成折叠。展开时,手握手提把,搬开折叠钩,利用车体自重垂直向下轻放即自动展 开,搬紧快速定位栓可骑用,只需三秒钟。2、 其功能与现有电动助力自行车基本相同,可用人力又可用电力,也可人力电力同时驱 动。可根据需要,卸下电力驱动箱就是自行车,3、 携带方便,适于城市人们上下班、学生上学骑用,折叠后呈立式方形,前后两轮一字 排列,两轮着地可推行,解决了电动助力自行车体积大、太重、不易携带的问题。3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不带减震器型电动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轻便型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轻便型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折叠车把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它由折叠车架、车轮部分、方向部分、动力部分、制动部分等构成。折叠车 架由前脸管(16)、前脸上端折轴(19)、前脸下端折轴(13)、上横梁(20)、下横梁(11)、 三角横梁(9)、三角横梁前上角折轴(21)、三角横梁前下角折轴(10)、五通(25)、展开定 位栓(22〉、手提把(23)、立梁管(3)、立梁鞍坐管定位栓(24)、五通减震轴(26)、后叉 架(8)、快速装卸支架(6)、折叠钩(12)组成,前脸管(16)通过前脸上端折轴(19)与 上横梁(20)前端相互连接,前脸管(16)通过前脸下端折轴(13)与下横梁(11)前端相 互连接,三角横梁(9)通过前上角折轴(21)与上横梁(20)后端相互连接,三角横梁(9) 通过三角横梁前下角折轴(10〉与下横梁(11)后端相互连接,三角横梁(9)后端与五通(25) 通过焊接固定,五通(25〉与立梁管(3)下端通过焊接固定,后叉架(8)前端通过五通减 震轴(26)相互连接。减震器(28)下端通过后叉架减震轴(29)固定在后叉架(8)上,减 震器(28)上端通过立梁(3)上端的减震器轴(27)与立梁连接,快速装卸支架(6)通过 焊接固定在后叉架(8)上,快速装卸支架(6)上端设有车筐定位锁,手提把(23)两端分 别固定在三角横梁(9)和立梁管(3)上,在下横梁(11)上固定有折叠钩(12)。鞍坐(1) 同定在鞍坐管(2)上,鞍坐管(2)与立梁(3)连接。折叠脚踏结构与ZL0325313.6手提 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相同,不再祥述。车轮部分包括前车轮总程(14)、后车轮电动机总程(7), 方向部分包括前叉子(15)、折叠把(18),前车轮总程(14)置于前叉子(15)上,与前脸 管(16)连接,把立管(17)下端与前脸管(16)相连、上端与折叠把(18)相连。、制动部分包括前后制动器、前后制动拉线、前后制动手柄。电力驱动部分是将电力驱动箱(5)前下端插头插入快速装卸支架(6)前端接口,快速 装卸支架(6)定位销插入电力驱动箱(5)与后端接口定位,电力驱动箱(5)内装有电控器 及充电蓄电池(4),工作时电力输出驱动后车轮转动。脚踏驱动部分是脚蹬腿大齿盘通过链 条(30)传动驱动后轮。折叠车把如图6所示,把柄管(32)通过折轴(33)与T字型上横梁(34)左右轴孔连 接,通过自动定位销(31)插入T字型上横梁(34)左、右定位孔内定位,把立管(17)装 入前叉(15)管内,前后制动手柄,电器开关,电力驱动控制手柄分别装在左右把柄管上。图3是不带减震器(28)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基础上去掉减 震器(28)、后叉架(8)直接与立梁管(3)固接。轻便型折叠自行车是在图3所示的电动自 行车的基础上去掉电力驱动箱(5)。如图4所示,脚踏作为驱动动力,通过链条(30)传动驱动后轮转动。轻便型折疊自行车折叠后的结构如图5,上横梁(双管)(20)与三角横梁(9)呈锐角, 五通(25)下方的钩与折叠钩(12)折叠钩(12)钩住锁紧。车架展开时,右手握住手提把(23),左手搬开折叠钩(12),利用车体自重向下轻放, 车架自动展开完成,再搬紧展开定位栓(22),参见图6,将折叠把(18),把柄管向上搬起, 把柄管的快速定位销自动插入T字型上横梁(34)左、右定位孔内定位,车把展开完成。按 图l、 3、 4将鞍坐立梁管(3)升到所需的高度,搬紧立梁鞍坐管定位栓(24)。折叠时,松开展开定位栓(22),手握手提把(23)垂直向上提起,如图2所示,五通(25) 下方的钩钩挂在折叠钩(12)上,上横梁(20)与三角横梁(9)呈锐角,前后两轮呈一字排 开,车把折叠参照图2、 6,将把柄管自动定位销(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起折叠放下展开式两用电动助力自行车,包括折叠车架、前、后车轮、折叠把、折叠脚蹬、脚踏动力部分、电动助力部分、制动部分、减震器、电力驱动箱支架、折叠快速定位钩、展开定位栓,其特征在于:a、折叠车架的折叠部位设在车架前三角区,前脸管上下设两个折叠轴,双管上横梁和单管下横梁两端设有折叠轴套,三角形横梁前上、下角设两个折叠轴,它们通过四个折叠轴相互连接,三角形横梁后端与五通焊接固定,立梁与五通焊接固定,手提把一端与立梁上端焊接,另一端与三角形横梁焊接固定,后叉架前端通过五通减震轴连接,减震器上端通过减震轴与立梁连接,下端通过减震轴与后叉架连接,轻便型后上、下叉、后叉嘴与立梁管、五通呈三角形焊接固定;b、三角形横梁处设置展开定位栓;c、下横梁与五通处设有自动定位折叠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起折叠放下展开式两用电动助力自行车,包括折叠车架、前、后车轮、折叠把、折叠脚蹬、脚踏动力部分、电动助力部分、制动部分、减震器、电力驱动箱支架、折叠快速定位钩、展开定位栓,其特征在于a、折叠车架的折叠部位设在车架前三角区,前脸管上下设两个折叠轴,双管上横梁和单管下横梁两端设有折叠轴套,三角形横梁前上、下角设两个折叠轴,它们通过四个折叠轴相互连接,三角形横梁后端与五通焊接固定,立梁与五通焊接固定,手提把一端与立梁上端焊接,另一端与三角形横梁焊接固定,后叉架前端通过五通减震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永海夏唯一
申请(专利权)人:夏永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