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3200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包括萎凋设备、摊凉设备、揉捻设备、发酵设备、烘干设备、冷却设备、回潮设备、复烘设备、输送设备,所述的冷却设备共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冷却设备和第二冷却设备;所述的所述的萎凋设备、摊凉设备、揉捻设备、发酵设备、烘干设备、第一冷却设备、回潮设备、复烘设备、第二冷却设备通过输送设备依次相连,且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控制机组及动力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红茶初制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合量产,红茶品质不能得到保证及品质较低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合理,可广泛应用红茶初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在红茶的初制生产工艺中,一般都会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复烘等工艺。在红茶的传统初制工艺中,是把每到工艺分开来进行的,完成一道工艺后,运输到下一道工艺设备去加工,如此,直至最终完成初制。在传统的工艺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进行手动操作,且对各工艺都大都是通过有经验的员工凭经验来操作,如萎凋程度、柔嫩程度、发酵程度等。这样凭经验的生产工艺,不适合量产,且红茶的品质无法得到稳定的保证。综上,目前的红茶的初制生产工艺中,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红茶品质不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解决现有红茶初制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合量产,红茶品质不能得到保证及品质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萎凋设备、摊凉设备、揉捻设备、发酵设备、烘干设备、冷却设备、回潮设备、复烘设备、输送设备,所述的冷却设备共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冷却设备和第二冷却设备;所述的所述的萎凋设备、摊凉设备、揉捻设备、发酵设备、烘干设备、第一冷却设备、回潮设备、复烘设备、第二冷却设备通过输送设备依次相连,且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控制机组及动力设备。优选的,所述的萎凋设备设置有两组,每组设置有两台萎凋机,所述的两个萎凋机通过输送设备首尾相连,每组萎凋设备通过传输设备和摊凉设备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输送设备包括若干传输带、平输机、提升机。为了使得萎凋后的茶叶能够很好的冷却回潮下,所述的摊凉设备包括摊凉支架,设置在摊凉支架上的带有网孔的传送带。为了提高萎凋效果,提高茶叶品质,所述的萎凋机包括机体框架,所述的机体框架呈楔形,顶部倾斜35-40度;所述的机体框架内通过隔板形成多个萎凋腔室;所述的机体框架两侧的上部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穿过所述每个萎凋腔室;机体框架内设有整体通风烟道,整体通风烟道穿过每个萎凋腔室,所述整体通风烟道在每个萎凋腔室内均设有通风挡板。优选的,所述的揉捻设备包括揉捻支架,设置在揉捻支架上的一组传输机、电子称量桶、揉捻机、传输带,所述的揉捻设备通过提升机和摊凉设备相连;所述的提升机顶端设置有匀叶器,且和揉捻支架顶端的传输机相对,所述揉捻支架顶端的传输机两端设置有电子称量桶,所述的电子称量桶出料口设置有和揉捻机相对的传输机,所述的揉捻机下方设置有震荡传输带。优选的,所述的发酵设备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发酵设备和第二发酵设备,每组发酵设备设置有一个发酵室,所述的两组发酵设备通过输送设备相连;所述的发酵室内设置有发酵架、加温设备、加湿设备、传输带;所述的发酵架内的若干层发酵台面;所述的每层发酵台面为一循环履带;相邻两层的循环履带错位设置,所述相邻两层发酵台面的循环履带反向运动,使得茶叶在运行到上一层发酵台面的尾部时能够掉落到下一层发酵台面;所述的发酵设备通过传输带、提升机和揉捻设备相连;所述最下层的发酵台面尾端下方设置有连接下一道工序的传输带。优选的,所述的烘干设备为一组烘干机,所述的烘干机内设置有烘干机架,和烘干机架连接的加温管;所述的烘干机架内设置有多层烘干台面,每层烘干台面为一烘干循环履带;所述相邻两层烘干循环履带错位设置,叶片运行到上一层烘干循环履带的尾部时能够掉落至下一层烘干循环履带,且相邻两次的烘干循环履带反向运行;所述的烘干设备通过传输设备和两组发酵设备相连。优选的,所述的烘干设备一组烘干机;所述的烘干机包括烘干机架,和烘干机架连接的加温管;所述的烘干机架内设置有多层烘干台面,每层烘干台面为一烘干循环履带;所述相邻两层烘干循环履带错位设置,叶片运行到上一层烘干循环履带的尾部时能够掉落至下一层烘干循环履带,且相邻两次的烘干循环履带反向运行;所述的烘干设备通过传输设备和两组发酵设备相连。优选的,所述的冷却设备包括冷却机架,设置在冷却机架内的传输槽,设置在传输槽上方的一组风扇;所述的传输槽底面为不带孔的橡胶传送带;所述的回潮设备包括回潮框架,设置在回潮框架内的若干组回潮循环履带;所述的回潮循环履带需错位设置,上一层的叶片运行到回潮循环履带尾部时会掉落至下一层的回潮循环履带上,且相邻两层回潮循环履带反向运动;所述的中间两层回潮循环履带之间设置有方便操作的空余空间。优选的,所述的复烘设备包括一组烘干机;所述的复烘设备两端分别和回潮设备、第二冷却设备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传输设备,把所述的萎凋设备、摊凉设备、揉捻设备、发酵设备、烘干设备、第一冷却设备、回潮设备、复烘设备、第二冷却设备依次连接起来,再通过每个设备设置相应的控制机组及动力设备,对整个红茶初制加工过程实现高度的自动化生广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闻了红茶生广的效率和品质。两组首尾相接的委凋设备,能够提闻委凋效果,从而提高红茶品质。摊凉设备的这边,能够起到一个萎凋和揉捻之间的缓和过渡作用,进而提高萎凋效果及红茶最终的品质。带有电子称量桶的揉捻设备,一次能够同时揉捻量较大的红茶叶片,同时能够做到精准控制每台揉捻机每次的揉捻量,提高揉捻的效果,进而提高红茶的最终品质。发酵设备采用多层循环履带,实现茶叶的动态反复发酵,充分保障了茶叶叶片发酵的充分性和完全性,有效提高红茶的品质。而发酵设备设置有两组,如果叶片经过第一发酵设备没有发酵充分、完全,就可以传输到第二发酵设备,进行二次发酵。经过发酵的叶片经过烘干设备进行初烘,然后经过第一冷却设备,再到复烘设备,能够使得烘干效果更好,有效提高红茶的品质。烘干设备和回潮设备都为动态循环履带式,在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同时,提高了每道工艺的效果及效率,有效提高了红茶的品质;回潮设置中设置能够方便操作的空余空间,使得对茶叶的回潮程度不仅能够控制机组来实现控制,也能够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控制,有效提高红茶的品质。复烘过后的茶叶,经过第二冷却设备冷却后,就可以装袋。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红茶初制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合量产,红茶品质不能得到保证及品质较低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合理,可广泛应用红茶初制领域。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揉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发酵室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包括萎凋设备1、摊凉设备2、揉捻设备3、发酵设备、烘干设备6、冷却设备、回潮设备8、复烘设备9、输送设备,所述的冷却设备共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冷却设备7和第二冷却设备10 ;所述的所述的萎凋设备1、摊凉设备2、揉捻设备3、发酵设备、烘干设备6、第一冷却设备7、回潮设备8、复烘设备9、第二冷却设备10通过输送设备依次相连,且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控制机组及动力设备。所述的萎凋设备I设置有两组,每组设置有两台萎凋机,所述的两个萎凋机通过输送设备首尾相连,每组萎凋设备I通过传输设备和摊凉设备2相连。所述的输送设备包括若干传输带、平输机、提升机15。所述的摊凉设备包括摊凉支架,设置在摊凉支架上的带有网孔的传送带。所述的萎凋机包括机体框架,所述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初制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萎凋设备(1)、摊凉设备(2)、揉捻设备(3)、发酵设备、烘干设备(6)、冷却设备、回潮设备(8)、复烘设备(9)、输送设备,所述的冷却设备共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冷却设备(7)和第二冷却设备(10);所述的所述的萎凋设备(1)、摊凉设备(2)、揉捻设备(3)、发酵设备、烘干设备(6)、第一冷却设备(7)、回潮设备(8)、复烘设备(9)、第二冷却设备(10)通过输送设备依次相连,且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控制机组及动力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富闵宣文孙西杰谢永忠张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