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820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3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结构缝漏水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构成所述消能水垫塘的底板混凝土和边墙混凝土,在所述的底板混凝土和所述的边墙混凝土上均相互间隔的设置有多条结构缝,在每一条所述的结构缝中均填充有止水件,所述止水件沿所述结构缝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嵌入对应侧的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中,沿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中填充的止水件至少两层,相邻两层所述的止水件的垂直间隔不少于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水电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为修建水利发电站修建了大量的高坝。为减少坝身孔口如表孔、中孔、深孔等泄洪水流对坝址和两岸的淘刷,相应也修建了用于坝后泄洪消能的结构。高坝坝身孔口泄洪消能方式一般采用在坝后开挖河床并建水垫塘含二道坝的结构,先在水垫塘内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垫对泄洪水流进行消能,以减少高速水流对坝址和两岸的淘刷。坝后水垫塘通常采用平底板水垫塘型式。考虑到结构受力条件及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水垫塘底板通常每隔1m左右设置一道结构缝。为了防止结构潜心水,在结构缝中通常都设置止水结构。传统的止水结构为设置在永久缝内的I道由金属片、塑料片、塑料棒、黏性与无黏性材料或反滤料构成的止水条,使混凝土形成封闭系统。水垫塘底板受高速水流反复冲击的影响,加之止水附近混凝土浇筑时宜产生施工缺陷,结构缝中的止水很易成为渗漏通道,形成对混凝土以下非混凝土基础的冲刷、浸泡,久而久之极易出现基础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结构缝漏水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构成所述消能水垫塘的底板混凝土和边墙混凝土,在所述的底板混凝土和所述的边墙混凝土上均相互间隔的设置有多条结构缝,在每一条所述的结构缝中均填充有止水件,所述止水件沿所述结构缝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嵌入对应侧的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中,沿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中填充的止水件至少两层,相邻两层所述的止水件的垂直间隔不少于50 Cm。进一步的是,沿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中填充的止水件为三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原来仅在所述结构缝中设置的一道止水条改为,沿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中填充的止水件至少两层,并且使相邻两层所述的止水件的垂直间隔不少于50 Cm。这样,既使第一层止水件没有止住的少量漏水,也可以有效的通过下面各层止水件逐层的减少漏水,从而有效的降低结构缝的漏水。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沿长度方向,在所述止水件嵌入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中的两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体。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止水件为橡胶和/或Z字型止水铜片,设置在所述橡胶止水件上的密封体为覆着在所述橡胶两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腹合层,设置在所述Z字型止水铜片上的密封体为涂覆在所述Z字型止水铜片竖直边的两个侧面上的防锈蚀涂层。进一步的是,沿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沿所述边墙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填充在所述结构缝中的三层止水件依次为橡胶、橡胶和Z字型止水铜片。进一步的是,沿所述底板混凝土或所述边墙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填充在所述结构缝中的三层止水件依次为橡胶、Z字型止水铜片和橡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到的水垫塘的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1-1剖视图;图3为图2的C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D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到的止水件为橡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涉及到的止水件为止水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底板混凝土 1、边墙混凝土 2、结构缝3、止水件4、密封体5、腹合层6、防锈蚀涂层7。【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有效降低结构缝漏水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构成所述消能水垫塘的底板混凝土 I和边墙混凝土 2,在所述的底板混凝土 I和所述的边墙混凝土 2上均相互间隔的设置有多条结构缝3,在每一条所述的结构缝3中均填充有止水件4,所述止水件4沿所述结构缝3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嵌入对应侧的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 2中,沿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 2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3中填充的止水件4至少两层,相邻两层所述的止水件4的垂直间隔不少于50 cm。通过将原来仅在所述结构缝3中设置的一道止水条改为,沿所述底板混凝土 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 2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3中填充的止水件4至少两层,并且使相邻两层所述的止水件4的垂直间隔不少于50cm。这样,既使第一层止水件4没有止住的少量漏水,也可以有效的通过下面各层止水件4逐层的减少漏水,从而有效的降低结构缝的漏水。根据现场的情况,结合生产实限的需要,沿所述底板混凝土 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 2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中填充的止水件4只需要三层,并且沿长度方向,在每一层所述止水件4嵌入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 2中的两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体5,即可达到最大限度的防止漏水的目的。而为了简化结构,根据所述的止水件4通常为橡胶和/或Z字型止水铜片的情况,所述的密封体5优选为设置在所述橡胶止水件上的密封体5为覆着在所述橡胶两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腹合层6,和/或设置在所述Z字型止水铜片上的密封体5为涂覆在所述Z字型止水铜片竖直边的两个侧面上的防锈蚀涂层7。上述的三层止水件4可以是沿所述底板混凝土 I或沿所述边墙混凝土 2的厚度方向填充在所述结构缝中的橡胶、橡胶和Z字型止水铜片;也可以是沿所述底板混凝土 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 2的厚度方向填充在所述结构缝中的橡胶、Z字型止水铜片和橡胶。当然,也可以是三层均为橡胶或均为Z字型止水铜片。【主权项】1.一种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构成所述消能水垫塘的底板混凝土(I)和边墙混凝土(2),在所述的底板混凝土(I)和所述的边墙混凝土(2)上均相互间隔的设置有多条结构缝(3),在每一条所述的结构缝(3)中均填充有止水件(4),所述止水件(4)沿所述结构缝(3)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嵌入对应侧的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2)中,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2)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3)中填充的止水件(4)至少两层,相邻两层所述的止水件(4)的垂直间隔不少于5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2)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中填充的止水件(4)为三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在所述止水件(4)嵌入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2)中的两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体(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件(4)为橡胶和/或Z字型止水铜片,设置在所述橡胶止水件上的密封体(5)为覆着在所述橡胶两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腹合层¢),设置在所述Z字型止水铜片上的密封体(5)为涂覆在所述Z字型止水铜片竖直边的两个侧面上的防锈蚀涂层(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沿所述边墙混凝土(2)的厚度方向填充在所述结构缝(3)中的三层止水件(4)依次为橡胶、橡胶和Z字型止水铜片。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板混凝土(I)或所述边墙混凝土(2)的厚度方向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消能水垫塘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构成所述消能水垫塘的底板混凝土(1)和边墙混凝土(2),在所述的底板混凝土(1)和所述的边墙混凝土(2)上均相互间隔的设置有多条结构缝(3),在每一条所述的结构缝(3)中均填充有止水件(4),所述止水件(4)沿所述结构缝(3)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嵌入对应侧的所述底板混凝土(1)或所述边墙混凝土(2)中,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底板混凝土(1)或所述边墙混凝土(2)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结构缝(3)中填充的止水件(4)至少两层,相邻两层所述的止水件(4)的垂直间隔不少于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坤夏勇石江涛黄庆陈亚琴杨敬刘强邱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