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特性热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9343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高防潮性的正特性热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在陶瓷胚体(12)的外表面上的、未配置外部电极(15、16)的区域中形成有由玻璃或树脂构成的防潮层(17),并且使陶瓷胚体(12)中与外部电极(15、16)相接的表面层部分(18)的密度高于除此之外的剩余部分(19)的密度。因此,预先使用于形成外部电极(15、16)的导电性糊料中包含陶瓷材料,该陶瓷材料包含施主元素,且该陶瓷材料中施主元素的含有量比未加工的陶瓷胚体所包含的陶瓷材料中施主元素的含有量要高。导电性糊料所包含的施主元素在烧成工序中,基于含有率之差,在陶瓷胚体(12)中进行扩散,从而抑制与外部电极(15、16)相接的表面层部分(18)中陶瓷的颗粒成长,由此使该表面层部分(18)高密度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正特性热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正特性热敏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用于提高正特性热敏电阻的防潮性能而进行的改良。
技术介绍
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正特性热敏电阻,例如有日本专利特开2004-12848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热敏电阻。在图3中以剖视图的方式示出了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正特性热敏电阻。参照图3,正特性热敏电阻1具备:陶瓷胚体2,该陶瓷胚体2具有正热敏电阻特性;多组第一内部电极3和第二内部电极4,该多组第一内部电极3和第二内部电极4在陶瓷胚体2的内部以经由该陶瓷胚体2的一部分而互相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第一外部电极5和第二外部电极6,该第一外部电极5和第二外部电极6在陶瓷胚体2的外表面上以与第一内部电极3和第二内部电极4分别电连接的方式进行配置;以及防潮层7,该防潮层7由形成于陶瓷胚体2的外表面上的、未配置外部电极5和6的区域中的玻璃构成。为了制造这样的正特性热敏电阻1,首先要准备用于构成陶瓷胚体2的未加工的陶瓷胚体。未加工的陶瓷胚体在烧成后具有正的热敏电阻特性,在内部以隔着该未加工的陶瓷胚体的一部分而互相相对的方式配置有第一内部电极3及第二内部电极4。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正特性热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特性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胚体,该陶瓷胚体具有正的热敏电阻特性;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该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在所述陶瓷胚体的内部隔着该陶瓷胚体的一部分而互相相对地进行配置;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该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在所述陶瓷胚体的外表面上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内部电极进行电连接的方式进行配置;以及防潮层,该防潮层形成于所述陶瓷胚体的外表面上的、未配置所述外部电极的区域,在将所述陶瓷胚体分类成与所述外部电极相接的表面层部分和除此以外的剩余部分时,所述表面层部分的密度比所述剩余部分的密度要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15 JP 2012-2507521.一种正特性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胚体,该陶瓷胚体具有正的热敏电阻特性;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该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在所述陶瓷胚体的内部隔着该陶瓷胚体的一部分而互相相对地进行配置;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该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在所述陶瓷胚体的外表面上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内部电极进行电连接的方式进行配置;以及防潮层,该防潮层形成于所述陶瓷胚体的外表面上的、未配置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和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区域,在将所述陶瓷胚体分类成与所述外部电极相接的表面层部分和除此以外的剩余部分时,所述表面层部分的陶瓷密度比所述剩余部分的陶瓷密度要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特性热敏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胚体由含有施主元素的钛酸钡类陶瓷构成,对于所述陶瓷胚体中施主元素的含有量相对于钛元素的含有量的比率,所述表面层部分比所述剩余部分要高。3.一种正特性热敏电阻的制造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乡有民新见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