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汽车安全系统,包括U形架和调节杆,U形架的中心与调节杆相连接,调节杆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U形架的截面为圆形,U形架的两个端部都长方体形的通槽,通槽沿竖直方向设置,通槽内都设置有挡臂,挡臂为圆弧形,挡臂与通槽的端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新颖,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应乘客乘坐在汽车座椅上,然后由电机驱动挡臂扣住乘客的肩膀,全过程自动化进行,避免乘客偷懒而不使用安全带,发生事故时,U形架和挡臂能固定乘客的身体,避免乘客发生冲撞而受伤,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系统,属于汽车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私家车的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越来越频繁,而能否在事故中保护驾驶员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便是汽车安全系统的作用,在车祸中,对于驾驶员以及乘客的主要伤害是因惯性力而导致的冲撞,常用的安全带通常系在乘客的腰间或者胸口,不能有效地防止乘客前冲,而且还容易勒伤乘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功能全面的汽车安全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安全系统包括U形架和调节杆,U形架的中心与调节杆相连接,调节杆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U形架的截面为圆形,使U形架没有棱角,避免刮伤驾驶员和乘客,U形架的两个端部都长方体形的通槽,通槽沿竖直方向设置,通槽内都设置有挡臂,挡臂为圆弧形,挡臂与通槽的端部转动连接,通过调节杆调节U形架的高度,使U形架位于用户的肩膀位置,然后旋转挡臂,使挡臂勾住用户的肩膀,当发生车祸时,用户会因为惯性而撞向方向盘甚至飞出去,采用这个设计,能将用户从肩膀位置固定在汽车座椅上,避免用户因车祸时的惯性而受到伤害。作为优选,U形架的中心设置有球形的卡头,调节杆上设置有圆柱形的凹槽,卡头与凹槽相配合,凹槽内设置有橡胶垫,通过调节卡头在凹槽内的位置,便能调节U形架的高度,便于用户根据身高将U形架调节至肩膀位置。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电机,电机驱动挡臂转动,由电机传动挡臂,实现了挡臂的自动转动,使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压力传感器与电机电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时,说明用户已经坐在汽车座椅上,并倚靠在靠背上,则压力传感器发出一个启动信号,电机接受信号并启动,控制挡臂从上向下转动并勾住用户的肩膀。作为优选,U形架上设置有圆柱形的螺纹调节扣,通过螺纹调节扣,可以调节U形架两个端部的长度,便于针对不同体型的用户,确保挡臂能勾住用户的肩膀。作为优选,U形架上还设置有硬质弹簧,当发生车祸时,用户由于惯性前冲,而U形架能阻止用户的身体移动,然而惯性力过大也会使用户受伤,所以设置硬质弹簧,对惯性力进行缓冲,避免用户受伤。作为优选,U形架上还设置有靠垫,靠垫上设置有圆弧形的凹面,靠垫能保护用户的颈部,使用户在倚靠使更舒适,而当发生事故时,柔软的靠垫也能避免用户的颈部受到伤害。作为优选,挡臂上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为棉絮材质,保护套套在挡臂上,能避免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挡臂对用户的肩膀造成刮伤。作为优选,调节杆上设置有圆柱形的受力板,受力板固定在汽车座椅的背面,通过受力板将调节杆固定在汽车座椅的内部,避免了调节杆受到惯性力而被拉出座椅造成损坏,从而失去保护效果,受力板截面为圆形,能更好地将惯性力进行分散。作为优选,受力板与调节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拉力传感器和储存模块,拉力传感器与储存模块电连接,当事故发生时,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出调节杆对受力板的拉力,并把数据储存在储存模块中,便于用户在事故后调出数据进行分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新颖,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应乘客乘坐在汽车座椅上,然后由电机驱动挡臂扣住乘客的肩膀,全过程自动化进行,避免乘客偷懒而不使用安全带,发生事故时,U形架和挡臂能固定乘客的身体,避免乘客发生冲撞而受伤,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 一 U形架,2 —调节杆,3 —通槽,4 一挡臂,5 —卡头,6 —凹槽,7 —压力传感器,8 —螺纹调节扣,9 一硬质弹簧,10 —受力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安全系统包括U形架I和调节杆2,U形架I的中心与调节杆2相连接,调节杆2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U形架I的截面为圆形,使U形架I没有棱角,避免刮伤驾驶员和乘客,U形架I的两个端部都长方体形的通槽3,通槽3沿竖直方向设置,通槽3内都设置有挡臂4,挡臂4为圆弧形,挡臂4与通槽3的端部转动连接,通过调节杆2调节U形架I的高度,使U形架I位于用户的肩膀位置,然后旋转挡臂4,使挡臂4勾住用户的肩膀,当发生车祸时,用户会因为惯性而撞向方向盘甚至飞出去,采用这个设计,能将用户从肩膀位置固定在汽车座椅上,避免用户因车祸时的惯性而受到伤害。U形架I的中心设置有球形的卡头5,调节杆2上设置有圆柱形的凹槽6,卡头5与凹槽6相配合,凹槽6内设置有橡胶垫,通过调节卡头在凹槽6内的位置,便能调节U形架I的高度,便于用户根据身高将U形架I调节至肩膀位置。本技术还包括电机,电机驱动挡臂4转动,由电机传动挡臂4,实现了挡臂4的自动转动,使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本技术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压力传感器7与电机电连接,当压力传感器7感应到压力时,说明用户已经坐在汽车座椅上,并倚靠在靠背上,则压力传感器7发出一个启动信号,电机接受信号并启动,控制挡臂从上向下转动并勾住用户的肩膀。U形架I上设置有圆柱形的螺纹调节扣8,通过螺纹调节扣8,可以调节U形架I两个端部的长度,便于针对不同体型的用户,确保挡臂能勾住用户的肩膀。U形架I上还设置有硬质弹簧9,当发生车祸时,用户由于惯性前冲,而U形架I能阻止用户的身体移动,然而惯性力过大也会使用户受伤,所以设置硬质弹簧9,对惯性力进行缓冲,避免用户受伤。U形架I上还设置有靠垫,靠垫上设置有圆弧形的凹面,靠垫能保护用户的颈部,使用户在倚靠使更舒适,而当发生事故时,柔软的靠垫也能避免用户的颈部受到伤害。挡臂4上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为棉絮材质,保护套套在挡臂4上,能避免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挡臂4对用户的肩膀造成刮伤。调节杆2上设置有圆柱形的受力板10,受力板10固定在汽车座椅的背面,通过受力板10将调节杆2固定在汽车座椅的内部,避免了调节杆2受到惯性力而被拉出座椅造成损坏,从而失去保护效果,受力板10截面为圆形,能更好地将惯性力进行分散。受力板10与调节杆2的连接处设置有拉力传感器和储存模块,拉力传感器与储存模块电连接,当事故发生时,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出调节杆2对受力板10的拉力,并把数据储存在储存模块中,便于用户在事故后调出数据进行分析。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汽车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架和调节杆,所述U形架的中心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所述调节杆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所述U形架的截面为圆形,所述U形架的两个端部都长方体形的通槽,所述通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通槽内都设置有挡臂,所述挡臂为圆弧形,所述挡臂与所述通槽的端部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的中心设置有球形的卡头,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圆柱形的凹槽,所述卡头与所述凹槽相配合,所述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架和调节杆,所述U形架的中心与所述调节杆相连接,所述调节杆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所述U形架的截面为圆形,所述U形架的两个端部都长方体形的通槽,所述通槽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通槽内都设置有挡臂,所述挡臂为圆弧形,所述挡臂与所述通槽的端部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豪,谷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