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卓权专利>正文

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25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中环(1)、内垫(2)、外垫(3)和紧固螺杆(4),中环(1)呈近似“Ω”形、其外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5),所述径向齿纹(5)在中环(1)的外侧壁围成一个圆环,内垫(2)面向中环(1)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6)、所述齿纹(6)在内垫(2)的侧壁围成一个圆环,中环(1)的两侧从内至外依次排列内垫(2)、外垫(3),螺杆(4)贯穿外垫(3)、内垫(2)和中环(1)并将三者连接起来;中环(1)的内腔形成一个圆形孔(7),该圆形孔(7)的大小、形状与车架的竖杆吻合,内垫(2)与垫(3)的连接处与鞍座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适用于各种男、女装自行车。属于自行车配件

技术介绍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都有很多人喜欢以其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包括车架、前后轮、中轴、脚踏柄、传动机构、刹车机构和鞍座等,其中鞍座的适当设置是保障骑车人安全的基础。人们对鞍座的设置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能根据人的身高牢固地固定于某一高度位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骑车者的身高方便调整鞍座的高度。这就需要设置一个方便调整的鞍座升降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鞍座升降器由于结构不合理,转动不灵、定位不牢固,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转动不灵、定位不稳,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定位牢固的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本技术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解决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其结构特点是至少包括中环、内垫、外垫和紧固螺杆,中环呈近似“Ω”形、其外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所述径向齿纹在中环的外侧壁围成一个圆环,内垫面向中环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所述齿纹在内垫的侧壁围成一个圆环,中环的两侧从内至外依次排列内垫、外垫,螺杆贯穿外垫、内垫和中环并将三者连接起来;中环的内腔形成一个圆形孔,该圆形孔的大小、形状与车架的竖杆吻合,内垫与垫的连接处与鞍座连接。通过收紧紧固螺杆可使内垫与外垫夹紧鞍座、中环夹紧车架的竖杆。松开紧固螺杆则可调节鞍座的仰角,待鞍座仰角调到合适角度后再收紧紧固螺杆,即可将鞍座固定于合适的位置。由于中环与内垫的接触处为齿纹式接触,两者之间不会打滑,因此,本技术能使鞍座定位方便、准确、牢固。本技术的技术问题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中环的开口端内侧壁设有活动式加强垫,加强垫的轴截面呈近似“π”形、尾端呈斜坡形、斜坡的坡度与合中环圆弧部分的弧度吻合。内垫、外垫的轴截面呈近似“π”形、其端部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被连接鞍座连接处的形状吻合。中环的圆形孔与开口相连处形成“瓶颈”,该“瓶颈”与圆形孔共同卡住自行车鞍座的竖杆。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效果本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将鞍座升降器设置成多个易装拆的分立元件,因此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能方便调整鞍座的高度、仰角,并且鞍座的定位准确、牢固,为安全骑车打下基础。2、设置在中环内腔中的加强垫,加大了升降器与鞍座竖杆的接触面,减轻了中环的压力,加强了升降器与鞍座竖杆连接处的强度、使升降器与鞍座的连接处不易变形,使鞍座更稳固。3、将升降器设置为分立元件,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易存放、易运输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各种规格、型号的男女装自行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中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垫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外垫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构成本技术的实施例1。从图1可知,本实施例由中环1、内垫2、外垫3、紧固螺杆4和活动式加强垫8构成。中环1呈近似“Ω”形、其外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5,所述径向齿纹5在中环1的外侧壁围成一个圆环,内垫2面向中环1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6、所述齿纹6在内垫2的侧壁围成一个圆环,中环1的两侧从内至外依次排列内垫2、外垫3,螺杆4贯穿外垫3、内垫2和中环1并将三者连接起来;中环1的内腔形成一个圆形孔7,该圆形孔7的大小、形状与车架的竖杆吻合,内垫2与垫3的连接处与鞍座连接。本实施例中中环1的开口端内侧壁设有活动式加强垫8,加强垫8的轴截面呈近似“π”形、尾端呈斜坡形、斜坡(11)的坡度与合中环1圆弧部分的弧度吻合。内垫2、外垫3的轴截面呈近似“π”形、其端部设有凹槽9,该凹槽9的形状与被连接鞍座连接处的形状吻合。中环1的圆形孔7与开口相连处形成“瓶颈”10,该“瓶颈”10与圆形孔7共同卡住自行车鞍座的竖杆。实际使用中,用紧固螺杆4将加强垫8、内垫2、外垫3与中环连接起来,使紧固螺杆4处于松驰状态,将中环1套在自行车的竖杆上,调节鞍座到合适的高度、角度后,将紧固螺杆拧紧即可。当需要调节鞍座的高度、仰角时,重新松开紧固螺杆4按前述方法调整即可。权利要求1.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中环(1)、内垫(2)、外垫(3)和紧固螺杆(4),中环(1)呈近似“Ω”形、其外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5),所述径向齿纹(5)在中环(1)的外侧壁围成一个圆环,内垫(2)面向中环(1)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6)、所述齿纹(6)在内垫(2)的侧壁围成一个圆环,中环(1)的两侧从内至外依次排列内垫(2)、外垫(3),螺杆(4)贯穿外垫(3)、内垫(2)和中环(1)并将三者连接起来;中环(1)的内腔形成一个圆形孔(7),该圆形孔(7)的大小、形状与车架的竖杆吻合,内垫(2)与垫(3)的连接处与鞍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其特征是中环(1)的开口端内侧壁设有活动式加强垫(8),加强垫(8)的轴截面呈近似“π”形、尾端呈斜坡形、斜坡(11)的坡度与合中环(1)圆弧部分的弧度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其特征是内垫(2)、外垫(3)的轴截面呈近似“π”形、其端部设有凹槽(9),该凹槽(9)的形状与被连接鞍座连接处的形状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其特征是中环(1)的圆形孔(7)与开口相连处形成“瓶颈”(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改进结构的自行车鞍座升降器,其结构特点是至少包括中环1、内垫2、外垫3和紧固螺杆4,中环1呈近似“Ω”形、其外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5,所述径向齿纹5在中环1的外侧壁围成一个圆环,内垫2面向中环1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径向齿纹6、所述齿纹6在内垫2的侧壁围成一个圆环,中环1的两侧从内至外依次排列内垫2、外垫3,螺杆4贯穿外垫3、内垫2和中环1并将三者连接起来。本技术能方便调整鞍座的高度、仰角,并且鞍座的定位准确、牢固,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易存放、易运输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各种规格、型号的男女装自行车。文档编号B62J1/08GK2631904SQ0326787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3日专利技术者罗卓权 申请人:罗卓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卓权
申请(专利权)人:罗卓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