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17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它包括左右侧尾盖本体,在尾盖本体后端设有安装槽,两个安装孔设在安装槽后,安装柱设在尾盖本体的中段,另两对安装孔分别设在尾盖本体的底部边缘和前段上边缘,与中心护罩相互配合的卡钩设在尾盖本体下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外形流畅,结构合理简单,模具工艺性好,配合间隙小且牢固、防颠簸、抗冲击性并易于安装,更换零件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上的覆盖件,具体的说是一种摩托车 左右侧尾盖。二、
技术介绍
摩托车覆盖件在摩托车整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它是摩托车 外观的直接显现,也是广大客户选车的一种重要参考。各厂家也在摩 托车、尤其是弯梁车的覆盖件外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对于其结构 却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因此,市场上很多摩托车在两到三万公里行 程以后就会出现覆盖件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表面断裂、安装点、卡钩 等地方折断,直接影响了整车的使用性能,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财产 和生命的隐患。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造型新颖流畅, 而且连接可靠,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被破坏的摩托车左右侧尾盖。以下结合附图l、 2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它包括左右侧尾盖本体,其特征是在 左右侧尾盖本体后端设有与中心尾盖安装配合的安装槽l、 2、 3、 4, 与车架安装点23、 24对应的两个安装孔5、 6设在安装槽后,与车架 安装点21、 22连接定位的安装柱7、 29设在尾盖本体的中段,与车 架安装点19、 20安装定位的安装孔8、 9设在尾盖本体的底部边缘, 与车架安装孔17、 18安装的安装点10、 11设在尾盖本体的前段上边 缘,底部安装孔16与车架上的另一个安装点相配合,与中心护罩相 互配合的卡钩14、 15设在尾盖本体下缘,并在安装时被中心护罩的 加强筋紧紧钩住,同时安装槽也与中心护罩配合,安装孔12、 13通 过锁片用螺钉打紧。本技术在安装时,将中心尾盖的卡钩插入左右尾盖的安装槽1、 2、 3、 4中然后向后推,直到中心尾盖倒置的卡钩卡住安装槽为 止,且这时中心尾盖的翻边卡住了后尾灯。安装孔5、 6、 8、 9、 10、 11分别与车架的23、 24、 19、 20、 17、 18 (注车架左右对称,图 中只给出了车架一侧的示意图形)用螺钉打紧;左右对称的安装柱7、 29分别插入车架的定位孔21、 22中,安装孔16也与车架连接。安装孔12、 13在安装时互相配合,安装孔13上插上锁片,安装 时用螺钉把12、 13打紧,14、 15为与中心护罩相互配合的卡钩, 安装到位后两卡钩被中心护罩紧紧卡住,安装孔12、 13和卡钩14、 15紧紧配合来达到左右侧尾盖前部不会出现裂缝的目的。为了还能与后尾灯相互固定,在左右侧尾盖后部还设有用于将后 尾灯钩住的翻边26、 27。这样中心尾盖与尾灯、左/右尾盖、车架之 间互就能相结合紧密,结构牢固,解决了市场上很多车型中心尾盖, 左右侧尾盖会翘起的缺点。本技术是在借鉴以往车型经验的基础上,调用大量的技术 力量加以创新设计,从覆盖件的结构,造型双方面一起出发,并用理 论力学,材料力学的手段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从而研制出一套外观优 美流畅,结构合理,力学性能优秀的覆盖件。其具有以下优点(1) 外形流畅(2)结构合理简单,模具工艺性好(3)配合间隙小且牢固、 防颠簸、抗冲击性。(4)易于安装,更换零件方便。四、 附图说明 图l是左右侧尾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左右侧尾盖配合的车架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其特 征是它包括与中心尾盖相连接的安装槽1、 2、 3、 4,安装时中心 尾盖的卡钩插入左右尾盖的安装槽中然后向后推,直到中心尾盖倒置 的卡钩卡住安装槽为止,且这时中心尾盖的翻边卡住了后尾灯。安装孔5、 6、 8、 9、 10、 11分别与车架的23、 24、 19、 20、 17、 18用螺钉打紧;左右对称的安装柱7、 29分别插入车架的定位孔21、 22中,装装孔16也与车架连接。安装孔12、 13在安装时互相配合,安装孔13上插上锁片,安装 时用螺钉把孔12、 13打紧,卡钩14、 15为与中心护罩相互配合的卡 钩,安牆到位后两卡钩被紧紧卡住。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它包括左右侧尾盖本体,其特征是在左右侧尾盖本体后端设有与中心尾盖安装配合的安装槽(1、2、3、4),与车架安装点(23、24)对应的两个安装孔(5、6)设在安装槽后,与车架安装点(21、22)连接定位的安装柱(7、29)设在尾盖本体的中段,与车架安装点(19、20)安装定位的安装孔(8、9)设在尾盖本体的底部边缘,与车架安装孔(17、18)安装的安装点(10、11)设在尾盖本体的前段上边缘,底部安装孔(16)与车架上的另一个安装点相配合,与中心护罩相互配合的卡钩(14、15)设在尾盖本体下缘,并在安装时被中心护罩的加强筋紧紧钩住,同时安装槽也与中心护罩配合,安装孔(12、13)通过锁片用螺钉打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其特征是左右 侧尾盖本体后部设有用于将后尾灯钩住的翻边(26、 2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它包括左右侧尾盖本体,在尾盖本体后端设有安装槽,两个安装孔设在安装槽后,安装柱设在尾盖本体的中段,另两对安装孔分别设在尾盖本体的底部边缘和前段上边缘,与中心护罩相互配合的卡钩设在尾盖本体下缘。本技术具有外形流畅,结构合理简单,模具工艺性好,配合间隙小且牢固、防颠簸、抗冲击性并易于安装,更换零件方便等优点。文档编号B62J6/04GK201006736SQ200720033870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0日专利技术者青 杨, 杨正江 申请人: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左右侧尾盖,它包括左右侧尾盖本体,其特征是:在左右侧尾盖本体后端设有与中心尾盖安装配合的安装槽(1、2、3、4),与车架安装点(23、24)对应的两个安装孔(5、6)设在安装槽后,与车架安装点(21、22)连接定位的安装柱(7、29)设在尾盖本体的中段,与车架安装点(19、20)安装定位的安装孔(8、9)设在尾盖本体的底部边缘,与车架安装孔(17、18)安装的安装点(10、11)设在尾盖本体的前段上边缘,底部安装孔(16)与车架上的另一个安装点相配合,与中心护罩相互配合的卡钩(14、15)设在尾盖本体下缘,并在安装时被中心护罩的加强筋紧紧钩住,同时安装槽也与中心护罩配合,安装孔(12、13)通过锁片用螺钉打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江杨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