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压条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67355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育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甘薯压条育苗方法,包括苗床准备步骤、藤蔓准备步骤、压条步骤、覆盖物准备步骤和秧苗管理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甘薯收获时废弃的甘薯藤蔓在保护地中压条进行种苗繁育,这样既可以使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也减去了农民储存种薯的麻烦,降低了种薯成本;采用藤蔓压条的方式育苗,同时采用覆盖物保温,双层膜保温等处理,让茎干越冬,次年促早发芽育苗,比传统的种薯育苗方式提早6~8天获得第一次秧苗,且第一次出苗数量比传统的方式提升11.6%,能大大提高育苗的效率,有利于甘薯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育苗
,尤其涉及了。
技术介绍
甘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蔓生;俗称地瓜、红薯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甘薯的繁殖主要依靠无性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主要依靠储存当年的种薯,次年2月中旬在温室大棚里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进行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待种薯发芽后藤蔓长至15?20厘米时,剪取藤蔓后进行第一次扦插育苗,至五月下旬时剪取苗床的藤蔓,然后扦插到大田进行甘薯大田生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甘薯育种技术不断进步,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采用传统的育苗方式,农民需要储存大量的种薯以备次年使用,但在漫长的冬季储存过程中甘薯软腐病、黑斑病常常会导致大量的种薯腐烂,种薯的损失率高达30?60%,造成大量的种薯浪费,同时也影响次年的甘薯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种薯越冬,次年育苗过程中,由于储存期病害造成种薯损失和播种育苗相对较晚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利用当年11中旬在甘薯收获时废弃的藤蔓(茎杆)压条,让藤蔓在双层覆盖的大棚中越冬,次年促早发芽的甘薯压条育苗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包括如下步骤:A.苗床准备冬季采用阳光充足,地势相对较高,且灌溉方便的大棚作为育苗场所,施足基肥,整地做畦,畦面弓背形;B.藤蔓准备11月中旬剪取长I?1.4m的健康的甘薯藤蔓,去除叶柄和叶片,保留气生根;C.压条畦面每间隔8?1cm开2?4cm浅沟,浇透水后将步骤B中的藤蔓放入浅沟内覆土,每条浅沟内压入两条藤蔓,每个畦面铺设2条滴灌带;D.覆盖物准备畦表面覆盖8?12cm厚的覆盖材料,再采用小拱棚密闭覆盖,每隔5?7天滴灌,滴灌时间为30?40分钟;其中,覆盖材料为砻糠、木肩或稻草;E.秧苗管理秧苗出苗后,保持棚内气温18度以上,待秧苗长度达到15?20cm,剪取第一次秧苗;剪取的秧苗分插在大棚内,苗床上加设小拱棚,育苗。大棚内弓背形畦面方便排水,苗床通风透光方便,有利于藤蔓越冬;压条生根后,覆盖保温材料,冬季最低地温能达到10°c左右,能够满足藤蔓在地下越冬所需温度;出苗后,剪取秧苗,分插在大棚内培养,能够保障秧苗生长,有利于培养优质种苗。作为优选,步骤A中,基肥按照农家肥与复合肥质量比(28?32):1混合均匀,基肥施用量为1500?1600公斤/亩。苗床施足底肥,能够保证藤蔓压条生根,保证藤蔓越冬所需营养。作为优选,步骤A中,整地时采用畦连沟1.6米,其中畦面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度35cm。作为优选,步骤B中,采用节间紧密的基部的藤蔓。甘薯基部的藤蔓,节间较紧,较为粗壮,有利于藤蔓越冬。本专利技术采用甘薯收获时废弃的甘薯藤蔓在保护地中压条进行种苗繁育,这样既可以使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也减去了农民储存种薯的麻烦,降低了种薯成本;采用藤蔓压条的方式育苗,同时采用覆盖物保温,双层膜保温等处理,让茎干越冬,次年促早发芽育苗,比传统的种薯育苗方式提早6-8天出第一次秧苗,且第一次出苗数量比传统的方式提升11.6%,能大大提高育苗的效率,有利于甘薯产业的发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包括如下步骤:A.苗床准备冬季采用阳光充足,地势相对较高,且灌溉方便的大棚作为育苗场所,施基肥,整地做畦,畦面弓背形;其中,基肥按照农家肥与复合肥质量比30:1混合均匀,基肥施用量为1550公斤/亩;整地时采用畦连沟1.6米,其中畦面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度35cm;B.藤蔓准备11月中旬剪取长1.2m的健康的甘薯藤蔓,采用节间紧密的基布藤蔓,去除叶柄和叶片,保留气生根;C.压条畦面每间隔8cm开3cm浅沟,浇透水后将步骤B中的藤蔓放入浅沟内覆土,每条浅沟内压入两条藤蔓,每个畦面铺设2条滴灌带;D.覆盖物准备畦表面覆盖1cm厚的覆盖材料,覆盖材料为砻糠,再采用小拱棚密闭覆盖,每隔5?7天定期滴灌,每次滴灌时间为35分钟;2月中旬开始观察出苗情况,通风透光,12月和I月分别测定离地表面5cm出地表温度,12月份最低地温为13.8°C,I月份最低低温为10.5 0C ;E.秧苗管理秧苗出苗后,保持棚内气温18度以上,待秧苗长度大于15cm,剪取第一次秧苗;每平方米剪取秧苗50株,剪取的秧苗分插在大棚内,苗床上加设小拱棚,育苗,5月中下旬,8平方苗床生产的秧苗通过一次分插,生产的种苗即能满足I亩大田生产所需。采用本方法育苗,比传统育苗方式提早6?8天出苗,秧苗数量增加11.6%。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A中,基肥按照农家肥与复合肥质量比28:1混合均匀,基肥施用量为1500公斤/亩;步骤B中,剪取的甘薯藤蔓长约Im ;步骤C中,畦面每间隔1cm开4cm浅沟;步骤D中,每次滴灌时间为30分钟,畦表面覆盖12cm厚的覆盖材料,覆盖材料为木肩,2月中旬开始观察出苗情况,通风透光,12月和I月分别测定离地表面5cm出地表温度,12月份最低地温为11.2°C, I月份最低低温为10.5°C ;步骤E中,待秧苗长度15?20cm,剪取第一次秧苗;每平方米剪取秧苗约83株。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A中,基肥按照农家肥与复合肥质量比32:1混合均匀,基肥施用量为1600公斤/亩;步骤B中,剪取的甘薯藤蔓长约1.4m ;步骤C中,畦面每间隔9cm开2cm浅沟;步骤D中,每次滴灌时间为40分钟,畦表面覆盖8cm厚的覆盖材料,覆盖材料为稻草,2月中旬开始观察出苗情况,通风透光,12月和I月分别测定离地表面5cm出地表温度,12月份最低地温为10.0°C,I月份最低低温为9.6V ;步骤E中,待秧苗长度15?20cm,剪取第一次秧苗;每平方米剪取秧苗约75株。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苗床准备 冬季采用阳光充足,地势相对较高,且灌溉方便的大棚作为育苗场所,施足基肥,整地做畦,畦面弓背形; B.藤蔓准备 11月中旬剪取长I?1.4m的健康的甘薯藤蔓,去除叶柄和叶片,保留气生根; C.压条 畦面每间隔8?1cm开2?4cm浅沟,浇透水后将步骤B中的藤蔓放入浅沟内覆土,每条浅沟内压入两条藤蔓,每个畦面铺设2条滴灌带; D.覆盖物准备 畦表面覆盖8?12cm厚的覆盖材料,再采用小拱棚密闭覆盖,每隔5?7天滴灌,滴灌时间为30?40分钟;其中,覆盖材料为砻糠、木肩或稻草; E.秧苗管理 秧苗出苗后,保持棚内气温18度以上,待秧苗长度达到15?20cm,剪取第一次秧苗;剪取的秧苗分插在大棚内,苗床上加设小拱棚,育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基肥按照农家肥与复合肥质量比(28?32):1混合均匀,基肥施用量为1500?1600公斤/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整地时采用畦连沟1.6米,其中畦面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度3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采用节间紧密的基部的藤蔓。【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育苗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薯压条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苗床准备冬季采用阳光充足,地势相对较高,且灌溉方便的大棚作为育苗场所,施足基肥,整地做畦,畦面弓背形;B.藤蔓准备11月中旬剪取长1~1.4m的健康的甘薯藤蔓,去除叶柄和叶片,保留气生根;C.压条畦面每间隔8~10cm开2~4cm浅沟,浇透水后将步骤B中的藤蔓放入浅沟内覆土,每条浅沟内压入两条藤蔓,每个畦面铺设2条滴灌带;D.覆盖物准备畦表面覆盖8~12cm厚的覆盖材料,再采用小拱棚密闭覆盖,每隔5~7天滴灌,滴灌时间为30~40分钟;其中,覆盖材料为砻糠、木屑或稻草;E.秧苗管理秧苗出苗后,保持棚内气温18度以上,待秧苗长度达到15~20cm,剪取第一次秧苗;剪取的秧苗分插在大棚内,苗床上加设小拱棚,育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江吴崇书严百元孙军华赵琳骆乐谈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