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6321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0:16
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它包括空气悬架系统、空气弹簧减振器、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空气弹簧减振器包括:吊耳、下吊耳、橡胶囊皮、空气弹簧腔、空气弹簧减振器上腔、空气弹簧减振器下腔、活塞、第一单向阀、减振器外壁组成。吊耳连接在空气弹簧腔的上部,空气弹簧腔的外围有橡胶囊皮,空气弹簧减振器上腔位于空气弹簧腔的下部,单向阀位于活塞上,空气弹簧减振器下腔位于活塞的下方,它将半主动悬架技术引入互联空气悬架技术中,通过大幅提升可供选择的互联空气悬架的互联模式,达到既能调节车辆侧倾特性,又能调节车辆俯仰特性的效果,从而在保证车辆转弯、起步、制动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悬架领域,特别是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在被动悬架技术中,为了提高车辆的抗侧倾性能,往往通过增加悬架的刚度或安装横向稳定杆来获得;为了改善车辆启动与制动时的俯仰,也多采用增加悬架的刚度的方式,而较高的悬架刚度无疑会使得悬架变硬,有损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反之,若采用侧倾刚度及俯仰刚度较低的悬架,乘坐舒适性虽可得到提高,但车辆在转弯及制动状态下的行驶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主动、半主动悬架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车辆侧倾刚度控制问题上。目前应用较广的是主动横向稳定杆技术,通过在横向稳定杆中添加电机,实时改变横向稳定杆侧倾刚度,从而调节车辆的侧倾特性,但该结构工艺成本较高,且有损悬架系统的鲁棒性;吉林大学郭孔辉等人在文献《油气耦连悬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中,将油气弹簧左右互联,并通过控制互联模式开关调节侧倾刚度,江苏大学李仲兴等在论文《Interlinked air suspension systems: the influence on ride comfort in testing and simula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第二空气弹簧减振器、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第四空气弹簧减振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气动连接管路若干,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与第二空气弹簧减振器上部的空气腔通过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与第四空气弹簧减振器上部的空气腔通过第四电磁阀连接;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上腔与下腔通过第三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下腔与上腔连接;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上腔与下腔通过第二电磁阀分别与第四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下腔与上腔相连;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上腔与下腔通过第五电磁阀分别与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下腔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第二空气弹簧减振器、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第四空气弹簧减振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气动连接管路若干,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与第二空气弹簧减振器上部的空气腔通过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与第四空气弹簧减振器上部的空气腔通过第四电磁阀连接;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上腔与下腔通过第三电磁阀分别与第二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下腔与上腔连接;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上腔与下腔通过第二电磁阀分别与第四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下腔与上腔相连;第一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上腔与下腔通过第五电磁阀分别与第三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下腔与上腔相连;第二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上腔与下腔通过第六电磁阀分别与第四空气弹簧减振器的下腔与上腔相连;各连接部分均采用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其特征是:空气弹簧减振器包括吊耳、下吊耳、橡胶囊皮、空气弹簧腔、空气弹簧减振器上腔、空气弹簧减振器下腔、活塞、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减振器外壁组成,吊耳连接在空气弹簧腔的上部,空气弹簧腔的外围有橡胶囊皮,空气弹簧减振器上腔位于空气弹簧腔的下部,第一单向阀位于活塞上,空气弹簧减振器下腔位于活塞的下方,下吊耳位于减振器外壁的下方,第二单向阀位于活塞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减振器外壁是四方体。
4.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控制系统,它包括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制动踏板行程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车载电脑、驱动模块、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为作动器模块,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连接车载电脑,车速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制动踏板行程传感器都分别与车载电脑相连接,车载电脑连接驱动模块,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分别连接在驱动模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系统所采用的互联式空气悬架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驾驶员的控制指令确定车辆的行驶工况;步骤S2利用驾驶员的指令与传感器采集的车辆行驶信息决策出悬架的互联模式,并将电磁阀控制指令发送到驱动模块,进而可以将空气悬架调至相应的互联模式。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利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