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891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9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可选自第一背板结构或第二背板结构的背板结构且包括至少一光源、光学板及至少一组装结构。第一背板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组装结构包括基部、支撑部及夹持部。基部包括主体及凸台。支撑部连接于主体相对于凸台的另一侧且支撑光学板。夹持部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及至少一夹持端。当背板结构为第一背板结构时,第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当背板结构为第二背板结构时,第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藉此,组装结构适用于分别具不同厚度的第一背板结构及第二背板结构,可利用单一规格的组装结构来组装不同厚度的背板,避免不同规格的组装结构易因其外观相似而误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模组及组装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已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而成为市场主流。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必须通过一背光模组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画面的功能。背光模组可区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一般是将光源配置于背板上,且利用组装结构夹置背板并支撑扩散板,使光源位于扩散板下方以发出光线至扩散板。一般来说,不同厚度的背板需使用不同规格的组装结构进行组装,而不同规格的组装结构易因其外观相似而增加组装过程中误用的机率,且其物料储存及运输的管理皆较为复杂。此外,不同规格的组装结构需分别通过不同的模具进行生产,而会增加模具开发成本。上述
技术介绍
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
技术介绍
章节所揭露的内容或者已知技术所可能产生的问题,不代表该问题或该内容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组装结构可用于组装不同厚度的背板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结构,可用于组装不同厚度的背板结构。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可选自一第一背板结构或一第二背板结构的一背板结构且包括至少一光源、一光学板及至少一组装结构。第一背板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至少一光源配置于第一背板结构上或第二背板结构上。至少一组装结构包括一基部、一支撑部及一夹持部。基部包括一主体及一凸台,其中凸台连接于主体的一侧。支撑部连接于主体相对于凸台的另一侧且支撑光学板。夹持部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至少一夹持端,其中连接端连接于基部,凸台位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其中当背板结构为第一背板结构时,第一背板结构用于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当背板结构为第二背板结构时,第二背板结构用于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背板结构的厚度等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等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背板结构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一反射片,第一反射片配置于第一板体上,当第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时,第一板体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第一反射片之间,第一反射片被夹置于第一板体与凸台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板体接触至少一夹持端且第一反射片接触凸台。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开孔,第一反射片具有一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对位于第二开孔,当第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时,连接端穿设于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且第二开孔的孔径小于凸台的外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背板结构包括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二反射片,第二反射片配置于第二板体上,当第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时,第二板体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第二反射片之间,第二反射片被夹置于第二板体与主体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板体接触至少一夹持端且第二反射片接触主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开孔,第二反射片具有一第四开孔,第三开孔对位于第四开孔,当第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时,连接端穿设于第三开孔及第四开孔,且第四开孔的孔径大于凸台的外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端连接于凸台。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结构,适用于组装于一第一背板结构或一第二背板结构上。第一背板结构的厚度小于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组装结构包括一基部、一支撑部及一夹持部。基部包括一主体及一凸台,其中凸台连接于主体的一侧。支撑部连接于主体相对于凸台的另一侧。夹持部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至少一夹持端,其中连接端连接于基部,凸台位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其中当适用于组装于第一背板结构时,第一背板结构用于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当适用于组装于第二背板结构时,第二背板结构用于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背板结构的厚度等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等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背板结构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一反射片,第一反射片配置于第一板体上,当第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时,第一板体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第一反射片之间,第一反射片被夹置于第一板体与凸台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开孔,第一反射片具有一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对位于第二开孔,当第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时,连接端穿设于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且第二开孔的孔径小于凸台的外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背板结构具有一第一开孔与一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对位于第二开孔,当第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凸台之间时,连接端穿设于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且第一开孔的孔径小于夹持端,第二开孔的孔径小于凸台的外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背板结构包括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二反射片,第二反射片配置于第二板体上,当第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时,第二板体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第二反射片之间,第二反射片被夹置于第二板体与主体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开孔,第二反射片具有一第四开孔,第三开孔对位于第四开孔,当第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时,连接端穿设于第三开孔及第四开孔,且第四开孔的孔径大于凸台的外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背板结构具有一第三开孔与一第四开孔,第三开孔对位于第四开孔,当第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至少一夹持端与主体之间时,连接端穿设于第三开孔及第四开孔,且第三开孔的孔径小于夹持端,第四开孔的孔径大于凸台的外径。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结构、至少一光源、一光学板以及至少一组装结构,该背板结构可选自一第一背板结构或一第二背板结构,其中该第一背板结构的厚度小于该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该至少一光源配置于该第一背板结构上或该第二背板结构上;该至少一组装结构包括一基部、一支撑部以及一夹持部,该基部包括一主体及一凸台,其中该凸台连接于该主体的一侧;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主体相对于该凸台的另一侧且支撑该光学板;该夹持部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至少一夹持端,其中该连接端连接于该基部,该凸台位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主体之间,其中当该背板结构为该第一背板结构时,该第一背板结构用于被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凸台之间,当该背板结构为该第二背板结构时,该第二背板结构用于被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主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结构、至少一光源、一光学板以及至少
一组装结构,
该背板结构可选自一第一背板结构或一第二背板结构,其中该第一背
板结构的厚度小于该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
该至少一光源配置于该第一背板结构上或该第二背板结构上;
该至少一组装结构包括一基部、一支撑部以及一夹持部,
该基部包括一主体及一凸台,其中该凸台连接于该主体的一侧;
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主体相对于该凸台的另一侧且支撑该光学板;
该夹持部具有相对的一连接端及至少一夹持端,其中该连接端连
接于该基部,该凸台位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主体之间,其中当该背板结
构为该第一背板结构时,该第一背板结构用于被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
该凸台之间,当该背板结构为该第二背板结构时,该第二背板结构用于被
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主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背板结构的厚
度等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凸台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背板结构的厚
度等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主体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背板结构包括
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一反射片,该第一反射片配置于该第一板体上,当该第
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凸台之间时,该第一板体被夹置
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第一反射片之间,该第一反射片被夹置于该第一板
体与该凸台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接触该至
少一夹持端且该第一反射片接触该凸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具有一第
一开孔,该第一反射片具有一第二开孔,该第一开孔对位于该第二开孔,
当该第一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凸台之间时,该连接端穿
设于该第一开孔及该第二开孔,且该第二开孔的孔径小于该凸台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背板结构包括

\t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二反射片,该第二反射片配置于该第二板体上,当该第
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主体之间时,该第二板体被夹置
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第二反射片之间,该第二反射片被夹置于该第二板
体与该主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体接触该至
少一夹持端且该第二反射片接触该主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体具有一第
三开孔,该第二反射片具有一第四开孔,该第三开孔对位于该第四开孔,
当该第二背板结构被夹置于该至少一夹持端与该主体之间时,该连接端穿
设于该第三开孔及该第四开孔,且该第四开孔的孔径大于该凸台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端连接于该凸
台。
11.一种组装结构,适用于组装于一第一背板结构或一第二背板结构
上,该第一背板结构的厚度小于该第二背板结构的厚度,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楚英刘刚陈锺栩唐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