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包括上层圆柱体,手柄标识板和下层空心圆柱体,上层圆柱体与下层空心圆柱体通过螺纹连接,上层圆柱体中间设有加液加压通孔,加液加压通孔下端设有两级阶梯孔,外端嵌装带孔滤板,内端形成耐压气室;下层空心圆柱体的底部为滤过液漏斗,中部为滤液流出孔,滤过液漏斗上方放置微孔滤膜。该检测板可有效将液体中微生物菌体保存截留在滤膜上,继而通过对被检测物质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获得对被检测物的定性、定量结果。在对液体中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可对≧1x10个/ml 浓度的病原菌菌体做出定性、定量的有效快速检测测定;在对水质微生物检测、液体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安全性检测,均具有广泛实际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菌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对液体中含有的微生物菌体进行过滤的快速检测板。该检测板可广泛应用于对测试样品中含有的低浓度微生物菌体、病原菌菌体(菌体浓度3 I XlO个/ ml)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测定。还可应用于对水质微生物菌体检测、液体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测定。
技术介绍
当液体中所含的是低浓度(如微生物菌体浓度< IxlO3个/ml)、小粒径(粒径大小在微米级)这样的测试样品时,对其进行快速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测定,往往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以往对微生物菌体的定性、定量测定,通常的方法是对其先进行扩大分离培养,提高单位浓度,再进行测定。或是采用超速离心收集离心物、或是用吸附方法先将低浓度物质吸附再将其洗脱浓缩,继而提高浓度进行测定。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时间周期长,菌体扩大分离培养一般需要3-7天(细菌为3天、真菌为5-7天)。二是使用方法复杂,设备成本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过滤、浓缩、快速、准确的检测测定器具,无疑是一个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同样这种理想的过滤、浓缩、快速检测装置,用于水质微生物菌体检测、液体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等低浓度的微生物菌体检测测定工作中,也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所存在的诸多不足,采用微孔滤膜逆应用的技术原理,提供一种解决这些不足的实际应用设备一一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通常微孔滤膜(孔径0.22微米)主要用于对液体的除菌,(因微生物菌体的个体积均大于0.22微米)液体经0.22微米滤膜过滤,将液体中的菌体全部滤除,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如输液用药品、细胞培养基等均采用0.22微米滤膜过滤除菌的方法)而本技术是将待测液体中的低浓度(含菌浓度3 I XlO个/ ml)的微生物菌体经微孔滤膜过滤,使待测样品中的未知微生物菌体高度浓缩,并保留在滤膜上。继而直接使用已预先制备完成的,已知的具有明确菌属属性的特异性抗体,与其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同时特异性抗体自身标记有荧光纳米量子点,经其信号放大,从而完成对样品中微生物菌体的快速定性、定量的检测测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该检测板包括上层圆柱体,手柄标识板以及下层空心圆柱体,所述的手柄标识板与下层空心圆柱体或者上层圆柱体连为一体,上层圆柱体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形成螺纹螺栓,下层空心圆柱体的上端内部设有内螺纹形成与螺纹螺栓配合的螺纹螺口,上层圆柱体的中间设有加液加压通孔,加液加压通孔的下端设有两级阶梯孔,外端的阶梯孔用于嵌装带孔滤板,内端阶梯孔形成耐压气室;下层空心圆柱体的底部下凹形成滤过液漏斗,滤过液漏斗的中部为滤液流出孔,滤过液漏斗上方用于放置微孔滤膜。所述的下层空心圆柱体底部的滤过液漏斗的上端外周设置有一个环形耐压胶圈槽,胶圈槽内嵌装有压膜胶圈。所述的滤过液漏斗内壁设有向心形流槽。所述的下层空心圆柱体的外侧底部为便于放置的平面。所述的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2微米。所述的手柄标识板为长方形平面,长方形平面两翼可用做手柄和印制样品标示码标记,以便于对检测物的识别。所述检测板材质可为:PS材质、ABS材质、PP材质等高分子材料材质。该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在对液体中低浓度微生物菌体检测测定中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水质微生物菌体监测、液体食品微生物安全性检测等和民生相关领域。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对液体中低浓度微生物菌体的检测测定中,能够使菌体高度浓缩,并保留在微孔滤膜上。通过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和荧光纳米量子点的荧光信号放大,能够对微生物菌体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测定。在临床病原菌检测、水质微生物菌体检测、液体食品微生物安全性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技术的应用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微生物菌体的微过滤检测板外观整体示意图;图2是微生物菌体的微过滤检测板拆分各位置示意图;图中手柄标识板、2上层圆柱体、3加液加压通孔、4样品标识码、5下层空心圆柱体、6耐压气室、7螺纹螺栓、8带孔滤板、9罗纹螺口、10压膜胶圈、11微孔滤膜、12耐压胶圈槽、13滤过液漏斗、14滤液流出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该检测板包括上层圆柱体2,手柄标识板I以及下层空心圆柱体5,所述的手柄标识板与下层空心圆柱体连为一体,上层圆柱体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形成螺纹螺栓7,下层空心圆柱体的上端内部设有内螺纹形成与螺纹螺栓配合的螺纹螺口 9,上层圆柱体的中间设有加液加压通孔3,加液加压通孔的下端设有两级阶梯孔,外端的阶梯孔用于嵌装带孔滤板8,内端阶梯孔形成耐压气室6 ;下层空心圆柱体的底部下凹形成滤过液漏斗13,滤过液漏斗内壁设有向心形流槽(图中略),滤过液漏斗的中部为滤液流出孔14,滤过液漏斗上方用于放置微孔滤膜11,所述的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2微米。所述的滤过液漏斗的上端外周设置有一个环形耐压胶圈槽12,胶圈槽内嵌装有压膜胶圈10。所述的下层空心圆柱体的外侧底部为便于放置的平面。所述的手柄标识板为长方形平面,长方形平面两翼可用做手柄和印制样品标示码4,以便于对检测物的识别。所述检测板材质可为:PS材质、ABS材质、PP材质等高分子材料材质。检测板的具体应用用于对临床泌尿系统病原菌检测的应用;①.用2ml医用注射器,吸取待测患者尿液标本1.0ml。注射器与检测板加液加压通孔3连接,通过微孔滤膜(小于0.22微米)过滤尿液。可使极低浓度(3 10个/ml)带有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菌体高度浓缩,并保留固定在微孔滤膜上。该检测板可有效避免因待测样品中感染病原菌浓度过低,而造成的假阴性结果。②.过滤后带有菌体的滤膜用水滤洗I次,滴加1% BSA溶液0.5ml,孵育30分钟,封闭非感染病原菌的杂蛋白。③.充分封闭杂蛋白后用水滤洗I次,直接滴加人泌尿系统病原菌感染免疫荧光诊断试剂0.5ml,孵育I小时。使特异性免疫荧光诊断试剂与感染病原菌充分特异性结合。④.用水滤洗3遍,充分洗去未与菌体结合的免疫荧光诊断试剂。(确保不出现假阳性结果)保证微孔滤膜上保留已结合特异性人泌尿系统病原菌感染免疫荧光诊断试剂的感染菌菌体标本。⑤.将滤膜膜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以相关波长观察荧光发光的留存结果。也可选用其它荧光检测仪,以及可激发不同波长的便携式激发光源仪器。(如紫外显示器等)对样本进行荧光检测,判定样本的病原微生物菌体结果。【主权项】1.一种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板包括上层圆柱体,手柄标识板以及下层空心圆柱体,所述的手柄标识板与下层空心圆柱体或者上层圆柱体连为一体,上层圆柱体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形成螺纹螺栓,下层空心圆柱体的上端内部设有内螺纹形成与螺纹螺栓配合的螺纹螺口,上层圆柱体的中间设有加液加压通孔,加液加压通孔的下端设有两级阶梯孔,外端的阶梯孔用于嵌装带孔滤板,内端阶梯孔形成耐压气室;下层空心圆柱体的底部下凹形成滤过液漏斗,滤过液漏斗的中部为滤液流出孔,滤过液漏斗上方用于放置微孔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空心圆柱体底部的滤过液漏斗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生物菌体微过滤检测板,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板包括上层圆柱体,手柄标识板以及下层空心圆柱体,所述的手柄标识板与下层空心圆柱体或者上层圆柱体连为一体,上层圆柱体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形成螺纹螺栓,下层空心圆柱体的上端内部设有内螺纹形成与螺纹螺栓配合的螺纹螺口,上层圆柱体的中间设有加液加压通孔,加液加压通孔的下端设有两级阶梯孔,外端的阶梯孔用于嵌装带孔滤板,内端阶梯孔形成耐压气室;下层空心圆柱体的底部下凹形成滤过液漏斗,滤过液漏斗的中部为滤液流出孔,滤过液漏斗上方用于放置微孔滤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远杰,陈曦,林平生,蒋宁,陈家童,
申请(专利权)人:牛远杰,陈曦,林平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