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469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披露了电池组。为了提供可高效生产且有助于提高生产率的电池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00),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正极拉出突片(120)和负极拉出突片(130);和板(300),在所述板上形成拉出突片连接部段以便连接相邻单体电池(100)的具有不同极性的所述拉出突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本申请是于2011年9月30日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110297042.2,专利技术名称为“电池组”)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将多个二次单体电池如锂离子电池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随着锂离子在负极与正极之间的移动而进行充电和放电,其具有能量密度较高且输出功率较高的电池特性。因此,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由多个二次单体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可被用作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能量源。对于以上述方式使用的二次单体电池而言,在许多情况下,其外部会使用由金属层压膜制成的层压膜外壳材料,其优点在于:该层压膜外壳材料的形状自由度较高且质量较轻。例如,专利文献1(JP-A-2010-170799)的图3和图4披露了一种组装的电池23,其中由具有层压膜外壳材料的扁形非水电解质电池制成的多个单体电池21被叠置,以使得延伸出单体电池21之外的负极端子6和正极端子7沿相同方向被布置,且用胶带22将单体电池21捆束在一起。在该组装的电池23中,多个单体电池21彼此串联电连接。专利文献1披露的电池组采用了以下结构:多个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具备: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具有正极拉出突片和负极拉出突片;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有:拉出突片抽出孔,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插入该拉出突片抽出孔;薄膜电极部段,其设置于一个面,固定有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或所述负极拉出突片,从而作为拉出突片连接部段起作用,所述单体电池是层压的,在所述单体电池中,位于层压方向的两端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借助于所述板的侧面,在设置有所述薄膜电极部段的面上被引导,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沿相同方向弯曲,所述正极拉出突片或所述负极拉出突片中的一个与所述薄膜电极部段中相邻的单体电池的具有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31 JP 2011-078339;2011.03.31 JP 2011-07834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具备: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具有正极拉出突片和负极拉出突片;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有:拉出突片抽出孔,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插入该拉出突片抽出孔;薄膜电极部段,其设置于一个面,固定有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或所述负极拉出突片,从而作为拉出突片连接部段起作用,所述单体电池是层压的,在所述单体电池中,位于层压方向的两端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借助于所述板的侧面,在设置有所述薄膜电极部段的面上被引导,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沿相同方向弯曲,所述正极拉出突片或所述负极拉出突片中的一个与所述薄膜电极部段中相邻的单体电池的具有不同极性的拉出突片相连接,在所述单体电池中,不位于层压方向的两端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借助于所述拉出突片抽出孔,在设置有所述薄膜电极部段的面上被拉出,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弯曲并固定到所述薄膜电极部段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拉出突片和所述负极拉出突片在所述薄膜电极部段中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分隔件被设置在所述薄膜电极部段彼此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亨
申请(专利权)人: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