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具用蓄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150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载具用蓄电池模组,其包括:盒体、第一桩头、第二桩头、电池室及复数个电池单体。盒体包含壳体及用作盖覆所述壳体的顶盖。电池室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是包括复数个槽室,其中所述复数个槽室中各两相邻者之间是相距地形成散热空间,各所述槽室包括至少二槽壁。电池单体是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复数个槽室中,其中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是以串联或并联方式电性耦接而成为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正电极及负电极是分别电性耦接所述第一桩头及第二桩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蓄电池,尤指载具用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虽然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电池材料的演进,开发出一系列如:铅酸、镍镉、镍氢、镍锌、锂锰、磷酸锂铁、锂三元以及各种燃料电池,但是目前世界市场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即磷酸锂铁、以及传统铅酸电池为主,其中铅酸电池的市占率更高达85%。一般车用铅酸电池,长久以来都是汽车与机车等车辆的启动电池的标准配备,其具有电动势大、操温度广、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与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由于其重量偏重,对于汽车或机车等车辆的耗油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愈来愈讲宄的环保意识及省油的趋势下,如何改良车用电池从而增进效能兼具节能的效果,是为业界所欲求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载具用蓄电池模组,其中电池室及复数个电池单体是设置在盒体内,电池单体是设置于电池室内,而且各两相邻的电池单体是相距地形成散热空间,从而让电池单体得以散热,以改善彼此的效能。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态样,提出一种载具用蓄电池模组,其包括:盒体、第一粧头、第二粧头、电池室及复数个电池单体。盒体包含壳体及用作盖覆所述壳体的顶盖。电池室是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包括复数个槽室,所述复数个槽室中各两相邻者之间是相距地形成散热空间,各所述槽室包括至少二槽壁。复数个电池单体是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复数个槽室中,其中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是以串联或并联方式电性耦接而成为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正电极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粧头,所述电池组的负电极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粧头。在上述实施例中,其中各所述电池单体至少包括电池壳体、电极板、正电极及负电极。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所述电池单体中更进一步设有极耐材料部。在一实施例中,具有极耐材料部的所述电池单体是为铅酸电池。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载具用蓄电池模组更一步包括:控制单元,其是与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作电性耦接,控制单元具有两接触端,所述两接触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粧头及所述第二粧头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单元是用以控制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至少包含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电性耦接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并且用以个别地对电池单体进行快速充电或正常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更进一步包含:检知装置,其电性耦接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并且用以个别检测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的参数,所述充电装置是可藉由所述检知装置所检测到的参数而决定充电与否,其中所述参数至少包含电池单体的电压值。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检知装置所检测到所述电池单体的电压值是达到电压门槛值时,则所述充电装置停止对所述电池单体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更进一步包含:配电装置,其以并联或串联方式电性耦接各电池单体以输出所述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输出电力。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是可配置于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的上方与所述第一粧头及所述第二粧头之间而为所述顶盖所覆盖。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态样,前述的各实施例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散热空间处具有至少一开口,以让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从所述开口散热。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态样,前述的各实施例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散热空间处具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是贯通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侧面以让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从所述开口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令前述的各实施例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中符合台系(CNS)、中国系(GB/T)、日系(JIS)、美系(BCI)及欧系(DIN)中任一者的一种车用启动型蓄电池的标准。有益效果如上述各实施例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中,各两相邻的电池单体是相距地形成散热空间,从而让电池单体得以散热,以改善彼此的效能。又上述一实施例中,载具用蓄电池模组使用铅酸电池并辅以极耐材料部,使其重量有效减少又可以输出符合市售车辆的规格电压,因此可取代传统铅酸电池的使用,而达成节省能源的环保功效。又上述一实施例中,载具用蓄电池模组更包含控制单元,其可控制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例如快速充电或正常充电。如此,将可因应使用者需求,提供快速或正常速度的充电效果。又上述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可依据个别电池单体的是否已充饱而停止充电,如此,可避免因过度充电而对所述电池单体造成损害。【附图说明】图1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沿线L-L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3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4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5显示为图4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电路方块图。图6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2、3:载具用蓄电池模组;10:盒体;11:壳体;12:顶盖;21:第一粧头;22:第二粧头;60:电池室;61、61A、61B:槽室;62、62A、62A:槽壁;63、63B、63B:槽壁;70:电池单体:电池壳体;72:电极板;73:正电极;74:负电极;80:极耐材料部;90:安全阀;100:控制单元;101:充电装置;102:检知装置;103:配电装置;110A、110B、111A:开口 ;HS1、HS2:散热空间;D1、D2:距离;N1、N2:接触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态样以及其具体实施例;然而,本技术的
内,尚可对实施例做其他变化或将各实施例进行组合,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涵盖以下内容,但并不受以下内容所限制。图1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载具用蓄电池模组I包括:盒体10、第一粧头21、第二粧头22、设置在盒体10内的电池室及复数个电池单体。盒体10包含壳体11及用作盖覆壳体11的顶盖12。此外,更可设置安全阀90于顶盖12上,以便使用;又安全阀90亦可设置于壳体11内而完全为顶盖12所覆盖,故本创并不受限于此。前述电池室及电池单体是设置在盒体10内,电池单体是设置于电池室内,而且各两相邻的电池单体是相距地形成散热空间,从而让电池单体得以散热,以改善彼此的效能。以下以多个实施例来说明。图2显示依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态样的载具用蓄电池模组沿线L-L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如图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具用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其包含壳体及盖覆于所述壳体顶部的顶盖;电池室,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包括复数个槽室,所述复数个槽室中各两相邻者之间是相距地形成散热空间,各所述槽室包括至少二槽壁;第一桩头;第二桩头;以及复数个电池单体,其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复数个槽室中,其中所述复数个电池单体是以串联或并联方式电性耦接而成为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正电极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桩头,所述电池组的负电极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桩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豪中
申请(专利权)人:豪澎动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