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鱼胶原蛋白、壳聚糖、硫酸软骨素与载bFGF的PLGA微球组成,应用于皮肤、牙周组织病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组织修复性能,且制备过程简单,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鱼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其氨基酸组成与陆生哺乳动物胶原无明显差异,且不存在猪、牛来源胶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且植入体内无毒副作用和刺激性,能促进细胞增殖,加快创面愈合。然而,目前鱼胶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胶原的提取、鉴定及理化性能分析方面,有关其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尤其是在组织病缺损再生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性、无毒性、低免疫原性、吸湿性、促凝血、防粘连等特点。硫酸软骨素是一种从动物喉骨、鼻软骨、气管等富含硫酸软骨素的软骨组织中提取的黏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抗炎、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将鱼胶原、壳聚糖与硫酸软骨素复合制成的膜材料可提高鱼胶原膜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生物学稳定性,有望用于皮肤、牙周等组织病缺损的再生修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各种创面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组织再生、刺激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病缺损组织修复的功能。但是生长因子易降解、半衰期短,且其生物活性的发挥具有剂量依赖性,故须反复大剂量使用,价格昂贵。利用PLGA微球包载bFGF生长因子,不仅能保持bFGF的生物活性,而且能达到控缓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合了天然鱼胶原、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的优点,利用PLGA微球包载bFGF生长因子,制备了一种具有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作用的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促进组织修复性能,可应用于皮肤、牙周等组织病缺损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组织修复性能,且其制备过程简单、价廉易得,在皮肤、牙周组织病缺损修复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是由鱼胶原蛋白、壳聚糖、硫酸软骨素与载bFGF的PLGA微球组成;所述的鱼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9:1,复合材料中硫酸软骨素的质量百分数为1-10%,载bFGF的PLGA微球的质量百分数为10-50%。所述的鱼胶原蛋白为鱼鳞或鱼皮胶原蛋白,所述的鱼为草鱼、鳙鱼、鲢鱼、鲤鱼、罗非鱼、鲶鱼中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鱼胶原蛋白与壳聚糖溶解于0.2-2wt.%的醋酸溶液,经蒸馏水透析、冷冻干燥得到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2)将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在90-110℃下热交联4-24h后,在含硫酸软骨素的交联剂溶液中交联2-12h,经蒸馏水反复清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得到鱼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膜;3)以bFGF水溶液为内水相、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PVA水溶液为外水相,通过复乳法制备载bFGF的PLGA微球;4)将载bFGF的PLGA微球溶液均匀滴在鱼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膜两侧,经冷冻干燥、γ射线灭菌,得到无菌的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步骤2)所述的交联剂为甲醛、戊二醛、碳化二亚胺、环氧化合物、京尼平、原花青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2)所述的交联剂溶液中交联剂的体积百分数为0.05-3%或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05-0.5%。所述的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应用于制备皮肤、牙周组织病缺损修复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制备的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组织修复性能,且制备过程简单,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0.2g鱼皮胶原与0.2g壳聚糖溶于1%的乙酸溶液,磁力搅拌4h后,于蒸馏水透析24h,冷冻干燥得到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2)将制备的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在105℃、真空度小于50mmtor条件下热交联24h;将热交联后的复合膜在50mL2-N-吗啉乙烷磺酸(MES,50mmol/L)的40%乙醇中浸泡半小时,再于50mmol/LMES、33mmol/L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8mmol/L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和含1%硫酸软骨素的40%乙醇溶液中交联4h,经0.1MNa2HPO4、1MNaCl、2MNaCl、蒸馏水反复清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制得交联后的鱼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膜。3)称取PLGA聚合物0.15g溶于3mL二氯甲烷得到油相,将2μgbFGF溶于300μL双蒸水后倒入油相中,高速匀质机20000rpm1min得到初乳,待初乳稳定后,倒入2%聚乙烯醇(PVA)溶液,经匀质机8000rpm3min得到复乳,常温下磁力搅拌除去二氯甲烷,8000rpm离心15min,双蒸水洗涤、离心3次,冷冻干燥得到载bFGF的PLGA微球粉末。4)将3)制得的载bFGF的PLGA微球分散于PBS溶液中,鱼胶原基复合膜制成直径为1cm、高0.25-035mm的圆柱体后,取100μL分散液均匀滴在复合膜的两侧,冷冻干燥,经γ射线灭菌,得到无菌的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4℃保存备用。实施例2: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0.36g鱼胶原与0.04g壳聚糖溶于2%的乙酸溶液,磁力搅拌4h后,于蒸馏水透析24h,冷冻干燥得到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2)将得到的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在105℃、真空度小于50mmtor条件下热交联24h;将热交联后的复合膜在50mL含MES(50mmol/L)的40%乙醇中浸泡半小时,再于50mmol/LMES、33mmol/LEDC、8mmol/LNHS和含2%硫酸软骨素的40%乙醇溶液中交联6h,经0.1MNa2HPO4、1MNaCl、2MNaCl、蒸馏水反复清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得到交联后的鱼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膜。3)称取PLGA聚合物0.15g溶于3mL二氯甲烷中得到油相,将2μgbFGF溶于300μL双蒸水后倒入油相中,高速匀质机20000rpm/min、1min得到初乳,待初乳稳定后,倒入2%的PVA溶液,匀质机12000rpm/min、3min得到复乳,常温下磁力搅拌除去二氯甲烷,8000rpm离心15min、双蒸水洗涤、离心3次,冷冻干燥得到载bFGF的PLGA微球粉末。4)将3)制得的载bFGF的PLGA微球0.5mg分散于PBS溶液中,鱼胶原基复合膜制成直径为1cm、高0.25-0.35mm的圆柱体后,将分散液均匀滴在复合膜的两侧,冻干后,经γ射线灭菌,得到无菌的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4℃保存备用。实施例3: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的皮肤组织缺损修复作用,具体步骤如下:1)实验分组:取9只SD雄性大鼠,体重180-220g,实验分为两组:鱼胶原基复合膜材料组与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膜材料组。2)手术操作:SD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1mL/k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后用固定器固定。刀片刮去小鼠背部毛发,分别于其背部两侧纵向左右切开2个约2cm的切口,将材料植入伤口内,植入后分别用手术线缝合切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鱼胶原蛋白、壳聚糖、硫酸软骨素与载bFGF的PLGA微球组成;所述的鱼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9:1,复合材料中硫酸软骨素的质量百分数为1‑10%,载bFGF的PLGA微球的质量百分数为10‑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bFGF鱼胶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鱼胶原蛋白、壳聚糖、硫酸软骨素与载bFGF的PLGA微球组成;所述的鱼胶原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9:1,复合材料中硫酸软骨素的质量百分数为1-10%,载bFGF的PLGA微球的质量百分数为10-50%;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鱼胶原蛋白与壳聚糖溶解于0.2-2wt.%的醋酸溶液,经蒸馏水透析、冷冻干燥得到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2)将鱼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在90-110℃下热交联4-24h后,在含硫酸软骨素的交联剂溶液中交联2-12h,经蒸馏水反复清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得到鱼胶原-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膜;3)以bFGF水溶液为内水相、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PVA水溶液为外水相,通过复乳法制备载bFGF的PLGA微球;4)将载b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名懋,黄玉清,张其清,曹欢,王建华,伍久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