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主支架安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04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车体两侧的前后方向延伸出左右车梁2c、2c之间并列搭载着多个蓄电池,在左右车梁的后部安装了主支架81的机动二轮车中,用于安装主支架的主支架托架82L、82R设置在左右的车梁上,从主支架的左右两侧上延伸出支柱81a、81a,支柱81a、81a轴支承在主支架托架上。因为左右的主支架托架各自独立、并左右支柱从主支架上延伸出、主支架的枢轴左右独立地设置并很短,所以车架侧不需长的枢轴,从而车架可以轻量化。(*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二轮车主支架的安装机构。机动二轮车的主支架安装机构,例如,特开昭58-4676号公报「二轮车的支架立起方式和支架装置」是众所周知的。根据同一公报的第3图,该支架装置是用支持管17把主支架10安装在车架7上。在原有技术中所采用的主支架安装机构是通过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持管17(或长杆)可摇摆地安装在车体车架上,而在备有以马达为驱动源的动力组件的车辆中,当在左右一对的车梁间备有重物蓄电池时,车梁间的间隔变大,与此相应,支持管17(或长杆)也变重、从车体轻量化观点来看有必要重新考虑。因此,本专利技术者们考虑了能否通过研究主支架的安装机构来使车架简单化的问题。具体地讲,作为使用在延伸在车体两侧前后方向的左右车梁之间并列搭载若干个蓄电池、并在上述左右车梁的后部安装主支架的机动二轮车中的机动二轮车的主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主支架的主支架托架、设置在上述左右的车梁的各自之上,而且,支柱从上述主支架的左右两侧上延伸出,该支柱轴支承在主支架托架上。因为左右主支架托架各自独立,并且左右的支柱从主支架上延伸出,主支架的枢轴左右独立地短短地被设置,所以车架侧不需要长的枢轴,可以使车架轻量化。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周围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前、后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前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侧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前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和头部管柱的分解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弹簧的安装构造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和头部管柱的正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前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分解斜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收纳状态的主车架的俯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收纳状态的主车架的侧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图13是表示前摇摆臂与前轮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支架安装构造的分解斜视图。图15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在主车架上安装主支架的状态的背面图。图16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散热器周围的要部的侧视图。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前”、“后”、“左”、“右”、“上”、“下”是根据自司机所看的方向确定的,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图面为沿符号所指的方向所见到的物体。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二轮车1,在其中央下部配置了主车架2,该车架2由兼做蓄电池收纳箱的框体构成,在该车架2的前部安装了悬架前轮3的摇臂式的前悬挂系统4和转向系统5,上述操纵系统5是与前悬挂系统4分别的系统,在主车架2的后部安装了后悬挂系统8,该后悬挂系统8悬架着动力组件6和后轮7。动力组件6以发动机6a和马达(传动马达)6b为驱动源。本专利技术的前轮3和后轮7采用了特大直径车轮(14~20英寸)。机动二轮车1,在图面上后轮7的深处配置了空气滤清器11,排气管12、消音器13和尾管14,其车体从前到后用前挡泥板15、前罩16、前操纵手柄罩17、中罩18、后罩19和后挡泥板21包围着。22是脚防风板、23是喇叭、24是前灯、25是操纵手柄杆、25a是把手、26是车座、27是安全头盔盒、27A是头盔、28是尾灯。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周围的侧视图。先就动力组件6和后悬挂系统8进行说明,在主车架2的后上部,通过后枢轴31可摇摆地安装着动力装置6,在该动力装置6上安装着后轮7。在主车架2的后上部,安装了用于安装图1的车座26和安全头盔盒27的车座导轨32,在该车座导轨32上,在图面上车轮7的前侧安装了后缓冲器33。由主车架2、车座导轨32和头部管柱51的组合构造构成了车体车架57,上述主车架2配置在机动二轮车1的前部下方,上述车座导轨32在主车架2的后上部,上述头部管柱51在主车架2的前上部。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前后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俯视图,从主车架2的前部向前方延伸出,后述的前悬挂系统4的摇摆臂42,用该摇摆臂42悬臂地支持着前轮3,从主车架2的后部向后方延伸出动力装置6,用该动力装置6悬臂地支持着后轮7。因为前摇摆臂42从车体中心c偏移向一侧(右侧),动力装置6从车体中心c偏移向另一侧(左侧),所以机动二轮车1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前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侧视图。前悬挂系统4是这样的系统从主车架2的前下部通过前枢轴41延伸出从侧面看略呈倒U字形的前摇摆臂42,在该前摇摆臂42上旋转自如地安装了前轮3,具体地说,在前摇摆臂42的顶端可左右旋转地安装了关节43,该关节43安装在前轮3上。另外,前悬挂系统4是缓冲构件44与前缓冲器45分离的系统,上述缓冲构件44缓和前摇摆臂42的摇摆方向的冲击(来自路面的冲击),上述前缓冲器45减轻前摇摆臂42的摇摆方向的振动的振幅。详细的构成是缓和前摇摆臂42的摇摆方向的冲击的树脂弹簧(缓冲构件)44介于主车架2和前摇摆臂42之间,并且、前缓冲器45安装在主车架2和前摇摆臂42之间。具体地讲,前缓冲器45的安装构造如下前缓冲器45的一端用枢轴46支持在后述头部管柱51的基部的右侧(图的里侧),前缓冲器45的另一端、用枢轴47支持在前摇摆臂42的顶部的左侧。前缓冲器45的一端可以直接安装在主车架2上。转向系统5的构造如下头部管柱51从主车架2的前上部倾斜向上延伸,在该头部管柱51的顶端固定头部管52,在该头部管52上可旋转地安装操纵手柄支柱53,在该操纵手柄支柱53的下端安装转向臂54,该转向臂54的顶端(下端)通过连杆机构55连接到转向关节43上。连杆机构55由第1连杆55a和第2连杆55b组合构成,上述第1连杆55a连接到转向臂54的顶端,上述第2连杆55b与关节43连接,而且,该连杆机构55配置在比较大的直径的前轮3的车轮内。由于连杆机构55配置在前轮3的车轮内,就可以谋求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且,因为可以充分地确保头部管52的下方及后方的空间,所以机动二轮车1的设计自由度提高了。另外,在从机动二轮车1拆下乘员用踏板83,双足放在低床式载足板上的小型机动二轮车的场合,就可以充分地确保司机的足周围的空间。35是前刹车盘,36的卡钳安装在关节43上,37是支承后枢轴31(参照图2)的轴承。在主车架2的后下部安装了主支架81、乘员踏板83、侧支架84,有关这些部件的详细构成将在以后记述。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架、前悬挂系统和操纵系统的俯视图,是展开表示连杆机构55的图。该图表示,前摇摆臂42从主车架2的前右部通过前枢轴41迂回前轮3那样地向右弯曲并向前延伸。转向臂54从处于车体中心(车体中心线)c上的手柄支柱53的下端迂回前轮3那样地向右弯曲并向前方延伸。另外,该图表示,头部管柱51的中心离开车体中心c向一侧(左侧)偏移,偏移尺寸为L。在车体中心c的另一侧(右侧)与头部管柱51相邻地配置了前缓冲器45,该前缓冲器45与车体中心c平行地延伸出去。为此,前缓冲器45可以尽可能地靠近车体中心c进行配置,因此,可以极力抑制作用到前缓冲器45上的弯曲力矩。从而,前缓冲器45的强度可以较小,因此,前缓冲器45可以做成小型的,它可以较好地适用于空间制约多的前部回转的摇摆臂机构。树脂弹簧44配置在车体中心c上,36a是活塞、36b是刹车片。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主支架安装构造,它使用于在沿机动二轮车的两侧的前后方向延伸出左右车梁之间并列搭载多个蓄电池、并在上述左右车梁的后部安装了主支架的机动二轮车中,其特征在于,安装主支架的主支架托架设置在上述左右车梁的各自之上,并且支柱从上述主支架的左右两侧上延伸出,该支柱轴支承在主支架托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光雄黑堀诚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