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168533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内核材料以及形成在所述内核材料外部的包覆材料;所述包覆材料由能与锂形成合金的第一材料和包覆在所述第一材料外的第二材料组成;所述第二材料的离子传导率为10-5-10-4S/cm,电子电导率低于10-10S/cm。此外,还公开了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使用该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该负极活性材料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效率,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极活性材料、该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负极活 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绿色化学能源,与传统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相比具有 电压高、寿命长、能量密度大的优点。目前,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活性材料一般为碳材料,如 石墨、硬炭、软炭、石油焦和炭微球等,但是碳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使得碳负极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很低,难以满足实际使用时对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为了克服碳材料比容量低的问题,人们研究出采用高比容量的含碳复合材料作为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使用,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如中国专利文献CN1891668A 公开了一种具有球形核壳结构的碳硅复合负极活性材料,其为平均粒径为1. 2-53 μ m、具有 核壳结构的球形微粒,其中硅为颗粒总重的5-50wt%,碳为颗粒总重的50-95wt% ;所述核壳 结构的核心体为平均粒径为1-45 μ m的球形碳颗粒,所述碳颗粒为石墨化中间相碳小球、 硬碳球和球形化石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核壳结构的核壳材料的厚度为0. 1-4μηι,由碳和 平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包括内核材料和形成在所述内核材料外部的包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材料由适于与锂形成合金的第一材料和包覆在所述第一材料外的第二材料复合形成;所述第二材料的离子电导率为10‑5‑10‑4S/cm,电子电导率低于10‑10S/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观贵马永军郭姿珠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